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唐玲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 手术后,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延迟, 机械性梗阻, 胸部手术, 根治术后, 腹部术后, 下腹部, 治疗, 胃瘫, 胃癌, 患者, 护理, 腹瘤
摘要: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l delayed gastric emptric,FDGE)又称胃瘫,是指发生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为胃排空延迟[1].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后,下腹部及胸部手术也可发生.现将本院腹瘤科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共19例腹部术后FDGE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研究

    临床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高品质、低费用的全新临床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其指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以促进康复、节约资源,使患者获得佳服务质量.

    作者:冯虎翼;刘俊;徐希彦;宁敏曼;李馨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技术153例观察

    目的 探讨头颈联合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通用公司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查患者153例,应用经Add/Sub软件处理后的血管重建图像评价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DSCTA成像效果.结果 头颈联合DSCTA质量优者57例(37.3%)、良者81例(52.9%)、差者15例(9.8%),满足临床诊断者共138例(90.2%).结论 合理应用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测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项劲驰;罗天友;吕发金;张雅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l delayed gastric emptric,FDGE)又称胃瘫,是指发生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为胃排空延迟[1].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后,下腹部及胸部手术也可发生.现将本院腹瘤科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共19例腹部术后FDGE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44例胃癌组织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观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93.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织E-cadherin阳性率为68.2%,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alectin-3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程剑;林彬;施启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根据头颅CT,采用体表定位法,建立手术工作通道,神经内镜观察并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结果 神经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放大的图像,清除血肿及止血方便可靠,术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示血肿清除比较理想;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出血区周围水肿不明显.对侧肢体轻度瘫痪16例,重度瘫痪5例,死亡2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损伤轻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作者:刘德华;邹连生;高志强;高木英;王柏群;杨少春;娄建云;罗穆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64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登记报告的6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护士(54.69%)、医生(23.44%)、实习进修人员(15.62%)、工人(4.69%)、检验人员(1.56%);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68.75%); 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25.00%)、人免疫缺陷病毒(23.44%)为主;拔针与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及手术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手和眼是职业暴露的重要部位;暴露后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防护有效率100%.结论 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标准预防是有效的防护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地预防处理能有效预防感染.

    作者:吴晓英;汪道琼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噻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每次3~4喷,3次/天;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次/天.结果 治疗组在观察期间临床症状、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重度COPD缓解期中应用噻托溴铵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黎联;陈泽芬;董一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两种包扎方法治疗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比较

    帽状腱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血肿穿刺、抽尽积血后应用绷带加压包扎,但由于血肿多位于头顶部,绷带包扎容易松动、脱落,往往难以奏效,复发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宽胶布条叠瓦状加压包扎法治疗3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患儿,与同期应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杨恒;罗成;王超;张勇;刘窗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皮层脑电技术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4~10)/10万.而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也近30%[1],甚至癫痫发作常是颅脑肿瘤的首发症状.Lynam等[2]在对14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中有5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国内报道20岁以上颅脑肿瘤患者癫痫的发病率为67.7%[3].国外有文献报道,癫痫患者中大约有4%发现颅脑肿瘤[4-5],Bauer等[6]也报道在癫痫手术中10%~30%发现颅脑肿瘤,证实了颅脑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伴发癫痫的常见性.不仅如此,肿瘤术后遗留癫痫或新发癫痫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作者:方升;万伟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从发病到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及疗程分为7组,对各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在进行同样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中,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开始高压氧治疗,疗程越长,患者的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脑梗死后12 h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好,7 d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仍有临床疗效,并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作者:王晓红;黄礼群;龚琴;李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腹腔粘连8例观察

    目的 探讨气腹造影CT扫描在腹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腹部手术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怀疑为腹腔粘连).采用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并行腹腔镜探查证实.结果 7例CT诊断为腹腔粘连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粘连松解术,1例因气腹造影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行保守治疗.CT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探查结果完全吻合.术后随访1~32个月,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无1例再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论 气腹造影CT扫描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腹腔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可提供清晰的影像图像,并且有可重复性,可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客观评价.

    作者:支永发;张宽;任勇刚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31例观察

    目的 探讨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区颅骨缺损行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头颅外形美观对称,无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和术后感染;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新的并发症,原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癫痫于术后消失.结论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法操作简便、修补区外型满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姚庆宁;唐协林;刘胜华;夏祥国;顾应江;刘怡东;赵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0例老年痴呆患者牙齿脱落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与健康人牙齿脱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老年痴呆提供口腔预防依据.方法 设老年痴呆组(A组)和对照组(B组),由口腔专业医生检查和记录两组受试者的失牙数量及义齿修复情况,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失牙均数明显高于B组(P<0.05);除尖牙外,A组在不同牙位的失牙均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安装义齿的例数明显多余A组 (P<0.05).结论 牙齿脱落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义齿修复可能有助于改善大脑供血.

    作者:陈和平;周波;陈松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西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目的 制备负载多西紫杉醇(DTX)的壳聚糖纳米粒(DTX-CT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DTX-CT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对载药纳米粒进行体外释药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DTX-CTNPs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以评估其细胞毒性及抗瘤效应.结果 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投药比为5.3∶1.0时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CTNPs)形态规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75 nm,载药率与包封率分别为(22.4±2.7)%、(59.2±8.6)%.对A549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87±1.35)μg/mL,而同一实验体系下的普通注射用DTX的IC50则为(5.51±0.37)μg/mL(P<0.001),证明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远低于普通注射用DTX.结论 DTX-CTNPs具有一定的控释性能,能明显降低普通注射用DTX的细胞毒性,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化疗药载体.

    作者:梁恒伦;童健;李晶;张福伟;阮宝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35例骶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治

    目的 探讨骶部椎管(简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的35例骶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共有囊肿46个)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 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46个囊肿中17个全切,29个次全切,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I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骶管减压、囊肿壁完全或部分切除是治疗腰骶管囊肿的有效办法;交通孔结扎、生物蛋白胶封闭及带蒂骶棘肌瓣填塞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伤口脑脊液漏和降低囊肿复发率.

    作者:邓立明;李志忠;焦根龙;孙国栋;周志刚;隋杰;任练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α-玉米赤霉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α-玉米赤霉醇(α-ZAL)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给予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α-ZAL 灌胃,并于灌胃给药治疗5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低剂量的α-ZAL可使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高剂量α-ZAL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 α-ZAL对PMOP大鼠具有降低BGP、TRAP的阳性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宗少晖;韦波;曾高峰;熊春翔;赵玉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内脂素、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与持续性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血浆内脂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 d,n=22)和持续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7 d,n=24),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n=15)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NT-proBNP、LAD变化.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内脂素、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D明显增大(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水平与LAD呈正相关.结论 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与房颤的持续性有关,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作者:于红玖;赵敏;秦宇;吕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周铃;李卫;王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与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肾衰竭并发尿毒症脑病的患者,33例行CVVH治疗(CVVH组),12例行常规HD治疗(HD组).观察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电解质水平、肾功能、血浆渗透压、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碳酸氢根离子(HCO3-)及血pH值的变化,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CVVH组的疗效好于HD组(P<0.05);治疗后CVVH组患者血浆渗透压、MAP、心率、肾功能、血pH值、HCO3-波动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在透析后血浆渗透压、MAP、心率、肾功能、血pH值、HCO3-浓度波动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VVH组β2-MG浓度、APACHEⅡ评分与HD组患者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VH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可以稳定、持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其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HD.

    作者:陈利群;甘华;李正荣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白介素-1家族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人群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软骨基质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平衡参与OA的形成及进展,其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等白介素-1家族成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陈万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