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包扎方法治疗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比较

王俊;杨恒;罗成;王超;张勇;刘窗溪

关键词:加压包扎, 治疗方法, 儿童, 帽状腱膜下血肿, 绷带包扎, 包扎法, 现报道如下, 血肿穿刺, 疗效满意, 患儿, 复发率, 常见病, 脱落, 松动, 临床, 胶布
摘要:帽状腱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血肿穿刺、抽尽积血后应用绷带加压包扎,但由于血肿多位于头顶部,绷带包扎容易松动、脱落,往往难以奏效,复发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宽胶布条叠瓦状加压包扎法治疗3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患儿,与同期应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与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肾衰竭并发尿毒症脑病的患者,33例行CVVH治疗(CVVH组),12例行常规HD治疗(HD组).观察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电解质水平、肾功能、血浆渗透压、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碳酸氢根离子(HCO3-)及血pH值的变化,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CVVH组的疗效好于HD组(P<0.05);治疗后CVVH组患者血浆渗透压、MAP、心率、肾功能、血pH值、HCO3-波动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在透析后血浆渗透压、MAP、心率、肾功能、血pH值、HCO3-浓度波动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VVH组β2-MG浓度、APACHEⅡ评分与HD组患者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VH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可以稳定、持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其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HD.

    作者:陈利群;甘华;李正荣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乳腺肿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筑波大学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2%、92.5%和85.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吕琛;马方;黄晓;吴蓉;杨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沙盘游戏在脑瘫患儿心理康复中的作用探讨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指患儿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语言受损和行为异常[1].国外统计显示,脑瘫发病率达2‰~3‰[2].我国约2‰,现有患儿400万~500万,致残率达42%~45%[3],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技术153例观察

    目的 探讨头颈联合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通用公司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查患者153例,应用经Add/Sub软件处理后的血管重建图像评价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DSCTA成像效果.结果 头颈联合DSCTA质量优者57例(37.3%)、良者81例(52.9%)、差者15例(9.8%),满足临床诊断者共138例(90.2%).结论 合理应用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测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项劲驰;罗天友;吕发金;张雅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8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按入院治疗时段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钢板组(P<0.05),而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解剖型钢板组 (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大鹏;李小伟;路坦;梁秋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0例老年痴呆患者牙齿脱落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与健康人牙齿脱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老年痴呆提供口腔预防依据.方法 设老年痴呆组(A组)和对照组(B组),由口腔专业医生检查和记录两组受试者的失牙数量及义齿修复情况,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失牙均数明显高于B组(P<0.05);除尖牙外,A组在不同牙位的失牙均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安装义齿的例数明显多余A组 (P<0.05).结论 牙齿脱落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义齿修复可能有助于改善大脑供血.

    作者:陈和平;周波;陈松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周铃;李卫;王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根据头颅CT,采用体表定位法,建立手术工作通道,神经内镜观察并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结果 神经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放大的图像,清除血肿及止血方便可靠,术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示血肿清除比较理想;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出血区周围水肿不明显.对侧肢体轻度瘫痪16例,重度瘫痪5例,死亡2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损伤轻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作者:刘德华;邹连生;高志强;高木英;王柏群;杨少春;娄建云;罗穆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64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登记报告的6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护士(54.69%)、医生(23.44%)、实习进修人员(15.62%)、工人(4.69%)、检验人员(1.56%);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68.75%); 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25.00%)、人免疫缺陷病毒(23.44%)为主;拔针与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及手术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手和眼是职业暴露的重要部位;暴露后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防护有效率100%.结论 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标准预防是有效的防护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地预防处理能有效预防感染.

    作者:吴晓英;汪道琼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两种包扎方法治疗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比较

    帽状腱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血肿穿刺、抽尽积血后应用绷带加压包扎,但由于血肿多位于头顶部,绷带包扎容易松动、脱落,往往难以奏效,复发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宽胶布条叠瓦状加压包扎法治疗3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患儿,与同期应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杨恒;罗成;王超;张勇;刘窗溪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白介素-1家族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人群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软骨基质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平衡参与OA的形成及进展,其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等白介素-1家族成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陈万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从发病到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及疗程分为7组,对各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在进行同样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中,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开始高压氧治疗,疗程越长,患者的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脑梗死后12 h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好,7 d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仍有临床疗效,并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作者:王晓红;黄礼群;龚琴;李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56例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吡拉西坦、疏血通等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HDS-R、ADL、G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S-R第4周总有效率为67.9%,第8周总有效率为82.1%,ADL第4周总有效率为57.1%,第8周总有效率为7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华;李明秋;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内镜诊治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

    自1983年Mazur和Clark[1]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以来,其病理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已渐趋明朗.大多数GIST发生于消化道内,早期症状隐匿,并具有潜在恶性特点,故内镜检查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多种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已经形成较多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结合腹腔镜的联合治疗技术.

    作者:傅承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医院门诊服务调查问卷设计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是医院创新经营和应对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国内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在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表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陈俊虎;王燕燕;苏汝好;吴进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皮层脑电技术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4~10)/10万.而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也近30%[1],甚至癫痫发作常是颅脑肿瘤的首发症状.Lynam等[2]在对14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中有5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国内报道20岁以上颅脑肿瘤患者癫痫的发病率为67.7%[3].国外有文献报道,癫痫患者中大约有4%发现颅脑肿瘤[4-5],Bauer等[6]也报道在癫痫手术中10%~30%发现颅脑肿瘤,证实了颅脑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伴发癫痫的常见性.不仅如此,肿瘤术后遗留癫痫或新发癫痫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作者:方升;万伟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增龄因素对微钛钉周围骨组织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增龄因素对正畸支抗微钛钉周围骨组织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3月龄和10只6月龄雄性新西兰兔应用微钛钉40枚(2枚/只),分别植入在兔双侧上颌骨内.植入3周后右侧加载150 g牵引力,加载3周后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所有微钛钉均保持稳定,无松动、脱落现象.未加载的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3月龄组明显高于6月龄组(P<0.01).加载的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均有升高,压力侧均明显高于张力侧(P<0.05),3月龄组明显高于6月龄组(P<0.05).结论 幼年兔RANKL mRNA 表达增高,骨吸收明显增强,且压力侧更为明显,这可能导致微钛钉在骨中稳定性下降.

    作者:谭宇;王洁丽;杨正;庞兰;杨四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α-玉米赤霉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α-玉米赤霉醇(α-ZAL)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给予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α-ZAL 灌胃,并于灌胃给药治疗5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低剂量的α-ZAL可使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高剂量α-ZAL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 α-ZAL对PMOP大鼠具有降低BGP、TRAP的阳性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宗少晖;韦波;曾高峰;熊春翔;赵玉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l delayed gastric emptric,FDGE)又称胃瘫,是指发生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为胃排空延迟[1].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后,下腹部及胸部手术也可发生.现将本院腹瘤科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共19例腹部术后FDGE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31例观察

    目的 探讨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区颅骨缺损行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头颅外形美观对称,无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和术后感染;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新的并发症,原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癫痫于术后消失.结论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法操作简便、修补区外型满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姚庆宁;唐协林;刘胜华;夏祥国;顾应江;刘怡东;赵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