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介素-1家族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陈万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 受体,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质, 骨性关节炎
摘要: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人群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软骨基质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平衡参与OA的形成及进展,其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等白介素-1家族成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l delayed gastric emptric,FDGE)又称胃瘫,是指发生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为胃排空延迟[1].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后,下腹部及胸部手术也可发生.现将本院腹瘤科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共19例腹部术后FDGE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35例骶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治

    目的 探讨骶部椎管(简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的35例骶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共有囊肿46个)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 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46个囊肿中17个全切,29个次全切,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I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骶管减压、囊肿壁完全或部分切除是治疗腰骶管囊肿的有效办法;交通孔结扎、生物蛋白胶封闭及带蒂骶棘肌瓣填塞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伤口脑脊液漏和降低囊肿复发率.

    作者:邓立明;李志忠;焦根龙;孙国栋;周志刚;隋杰;任练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8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按入院治疗时段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钢板组(P<0.05),而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解剖型钢板组 (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大鹏;李小伟;路坦;梁秋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949~1996年大巴山区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大巴山区伤寒流行特征,总结伤寒在特定区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伤寒发病特点和规律.结果 1949~1996年间,辖区伤寒发病4 471例,年均发病率5.18/10万.发病率以1956和1960年为高;以通川区1 676例为多,占病例数的37.48%;每月均有发病,并以5~10月较多;职业以农民为多,工人次之;部分暴发流行时发病有家庭聚集性;流行因素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结论 卫生基础资源差是大巴山区时有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伤寒是威胁大巴山区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作者:彭开国;张光明;王仁凡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白介素-1家族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人群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软骨基质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平衡参与OA的形成及进展,其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等白介素-1家族成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陈万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乳腺肿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筑波大学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2%、92.5%和85.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吕琛;马方;黄晓;吴蓉;杨琳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增龄因素对微钛钉周围骨组织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增龄因素对正畸支抗微钛钉周围骨组织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3月龄和10只6月龄雄性新西兰兔应用微钛钉40枚(2枚/只),分别植入在兔双侧上颌骨内.植入3周后右侧加载150 g牵引力,加载3周后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所有微钛钉均保持稳定,无松动、脱落现象.未加载的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3月龄组明显高于6月龄组(P<0.01).加载的微钛钉周围骨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均有升高,压力侧均明显高于张力侧(P<0.05),3月龄组明显高于6月龄组(P<0.05).结论 幼年兔RANKL mRNA 表达增高,骨吸收明显增强,且压力侧更为明显,这可能导致微钛钉在骨中稳定性下降.

    作者:谭宇;王洁丽;杨正;庞兰;杨四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腹腔粘连8例观察

    目的 探讨气腹造影CT扫描在腹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腹部手术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怀疑为腹腔粘连).采用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并行腹腔镜探查证实.结果 7例CT诊断为腹腔粘连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粘连松解术,1例因气腹造影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行保守治疗.CT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探查结果完全吻合.术后随访1~32个月,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无1例再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论 气腹造影CT扫描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腹腔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可提供清晰的影像图像,并且有可重复性,可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客观评价.

    作者:支永发;张宽;任勇刚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TACE术后进展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CAP)及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TACE术后进展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毒36例,随机分为A组(索拉非尼联合CAP)18例和B组(索拉非尼单药)18例,两组均给予索拉非尼400 mg,每天口服2次,连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为止.A组联用CAP 800 mg/m2,每天口服2次,连用14 d,休息1周,每21天重复1次.结果 A组部分缓解2例,稳定11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ORR)为11.1%,疾病控制率(DCR)为 72.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4.6±1.3)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7.3个月(95%CI为6.3~8.3).B组无有效病例,稳定11例,进展7例,DCR为61.1%,mTTP为(3.8±0.7)个月,mS为6.1个月(95%CI为5.8~6.4).两组ORR、DCR和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86,P=0.122).两组m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31).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腹泻和高血压,A组除手足综合征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外(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CAP治疗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较索拉非尼单药治疗mTTP延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涂江江;廖漓漓;董翠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44例胃癌组织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观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93.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织E-cadherin阳性率为68.2%,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alectin-3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程剑;林彬;施启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皮层脑电技术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4~10)/10万.而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也近30%[1],甚至癫痫发作常是颅脑肿瘤的首发症状.Lynam等[2]在对14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中有5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国内报道20岁以上颅脑肿瘤患者癫痫的发病率为67.7%[3].国外有文献报道,癫痫患者中大约有4%发现颅脑肿瘤[4-5],Bauer等[6]也报道在癫痫手术中10%~30%发现颅脑肿瘤,证实了颅脑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伴发癫痫的常见性.不仅如此,肿瘤术后遗留癫痫或新发癫痫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作者:方升;万伟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高原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应急措施的探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结古镇,截至4月24日,受灾人口达10万人,死亡2 203人,失踪73人,受伤12 135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人员、医疗援助人员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在紧急医疗救援之后,灾后卫生防病成为主要的任务.4月15日,重庆市派出了疾控人员前往玉树支援灾后防病应急.现将防病应急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肖邦忠;何亚明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内镜诊治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

    自1983年Mazur和Clark[1]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以来,其病理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已渐趋明朗.大多数GIST发生于消化道内,早期症状隐匿,并具有潜在恶性特点,故内镜检查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多种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已经形成较多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结合腹腔镜的联合治疗技术.

    作者:傅承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从发病到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及疗程分为7组,对各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在进行同样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中,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开始高压氧治疗,疗程越长,患者的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脑梗死后12 h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好,7 d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仍有临床疗效,并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作者:王晓红;黄礼群;龚琴;李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成都市某区400例社区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金牛区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到针具交换点的吸毒人员使用国家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Epi Data 3.02录入数据,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毒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偏低,为46.81%;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不够全面.调查对象全部为注射吸毒者.在高危行为中共用针具的比率较高,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频率较低.吸毒者中接受过艾滋病服务者占90%以上.结论 针对金牛区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和高危行为特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作者:汪洋;娄倩苹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34例食管憩室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憩室胃镜下表现和患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经胃镜确诊的食管憩室患者临床特点和胃镜下表现.结果 134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食管上、中、下段的食管憩室检出率分别为12.69%、62.69%和23.39%;单发憩室128例(95.52%),多发憩室6例(4.48%);憩室平均直径(1.26±0.61)cm;憩室大小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16,r=0.210);有食管症状者27例,有并发症者4例,伴发食管其他疾病者23例.结论 胃镜检查食管憩室以中段居多,大多无食管症状,很少有并发症,憩室大小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南琼;李晓燕;陈娅蓉;杨宇梅;张磊;李树安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周铃;李卫;王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临床效果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7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A组(11例)使用普通造影导管,B组(16例)使用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栓塞材料均为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A组11例患者栓塞后即止血7例(63.6%),1例出血明显减少 (9.1%),止血有效率72.7%.B 组16例患者栓塞后即止血15 例(93.8 %),1例出血明显减少 (6.3 %),止血有效率100 %,A、B 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 组复发5例(45.5 %),B 组复发1例(6.3 %),两组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在防止术后再出血和复发,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较普通造影导管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尹刚;郑玉龙;万玉峰;周黎阳;刘淑;张兵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31例观察

    目的 探讨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区颅骨缺损行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头颅外形美观对称,无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和术后感染;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新的并发症,原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癫痫于术后消失.结论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法操作简便、修补区外型满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姚庆宁;唐协林;刘胜华;夏祥国;顾应江;刘怡东;赵超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全麻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拟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全麻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组(P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患儿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组明显短于P组(P<0.01).结论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效果可靠、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解翔彬;陈霞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