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戴天阳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0例小细胞肺癌(SCLC),5例炎性假瘤,16例远端正常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APRIL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7.5%(63/72),SCLC表达阳性率为10%(1/10),5例炎性假瘤和16例正常组织APRIL全为阴性表达.N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分别与SCLC、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与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5)、肿瘤病理分级(P=0.000)和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 APRIL在肺癌尤其在NSCLC中高表达并与NSCLC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作者:孙宝兰;朱俐;王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的适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9例结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先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结果 19例结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无1例肠穿孔,仅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少,很快控制,出血率5.3%.结论 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MLH)是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表达CD20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CDC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化疗增敏作用.近年,随着对B淋巴细胞及其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范围已从B细胞恶性淋巴瘤扩展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桂英;项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老年急性胰腺炎(AP)生化指标、器官损害及预后方面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AP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110例青年AP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出现局部、全身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与青年组AP相比,老年组血尿淀粉酶、血总胆红素、血ALT偏高(P<0.05),易出现肝、肺、心单器官和多器官损害(P<0.05);老年组死亡率(10.34%)和SAP发生率(48.28%)均高于青年组2.72%、32.73%(P<0.05).结论 老年人应积极防治脏器功能损害,避免MODS发生,降低SAP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黄伍奎;帕尔哈提·拜合提;朱功兵;杨新文;陈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作者:向进见;田夫;李明忠;蒋雪峰;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参加,1例由于不符合入组条件而被剔除,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3471和0.4737,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王时东;罗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LASIK 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 .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作者:罗启惠;汪辉;任茜;胡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 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 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作者:邱志杰;杨惠林;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及其与隐性失血量的相互关系,以此指导脊柱术后临床输血.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比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术后Hct变化,确定异体血的输入量;术后补充体液以生理需要量为准.结果 脊柱前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较脊柱后路手术多,在脊柱前后路术后,Hct改变以前路明显.结论 Hct变化对于失血反应较灵敏,它可以用于临床脊柱术后输血的指导,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邓天琼;张怡五;蒲渝;王晓勇;陈果;高卫民;王青;任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丹红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1、2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1组予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磺酸,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牛磺酸,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CPK、AST、LDH、CK-M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华清;龚尧峰;杨紧根;杨致远;梁志忠;孙学雄;欧阳卫;朱郁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有详尽、完整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的梗阻性黄疸者132例.行常规MRI及MRCP,MRCP检查后48h内行ERCP检查.详细分析影像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RCP结合MRI诊断准确率为93.9%,ERCP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ERCP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李素平;杜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CE)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分为A 、B组,A组23例先行TACE后再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20s,40s,8次,1次/周,总疗程3~4 周;B 组22例单纯行HIFU治疗,治疗剂量同A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CR + PR 82.6%;B 组CR 0 例,PR13例,CR+PR 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3).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 组1 级3 例,2 级1 例,无3 、4 级不良反应.B 组1 级2 例,无2 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HIFU联合TACE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庄兴俊;欧娟娟;高云姝;高百春;顾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40例,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物均为国产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05%、0.075%、0.1%和0.125%,每组药物中含舒芬太尼0.75μg/mL.观察记录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总用量;记录镇静评分(Ramsay)以及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 Ⅰ组术后4、8、16、24hVAS评分及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降低其低有效浓度.
作者:陈华军;薛涛;花弄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当前,医患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话题.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不仅是媒体炒作的焦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患双方的痛点.医学高等院校医患沟通教育的先天不足,导致医务人员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的缺乏日渐显现.真正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从医学生抓起,培养其医患沟通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作者:王琼;吴小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作者:吕亚萍;毛勤香;杨兴华;王高兴;涂颖华;黄海燕;孙嗣麒;黄忠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的电话回访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无偿献血者服务.方法 抽取2007~2008年各10 000例,电话回访无偿献血者记录资料,分析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 2007~2008年对献血服务不满意者分别为810例和400例,不满意率分别为8.1%和4%.不满意原因主要有:语言沟通不良、礼节礼貌欠缺、操作技术欠佳等方面.2008年度无偿献血者满意度明显高于2007年.结论 无偿献血者对街头献血服务存在多种不满意的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活动的满意度,让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刁荣华;肖瑞卿;赵树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婴幼儿脑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87例婴幼儿脑瘫的BAEP,测量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eak 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3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脑瘫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结果 脑瘫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的异常率为66.7%,多为中枢性听路损害,表现Ⅲ、Ⅴ波PL延长;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和中重度脑瘫例数高于BAE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脑瘫的BAEP异常率高,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提示BAEP可反映脑瘫儿脑功能损害.
作者:冒青;杨冰竹;束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