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吴小翎
目的 观察复方川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川芎胶囊3粒/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临床疗效为8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依次为7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为(0.29±0.18)片/天,对照组为(0.42±0.63)片/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川芎胶囊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结论 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胡新华;余荣环;张媛园;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大压力、左心房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作者:吴玉付;李醒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作者:吕亚萍;毛勤香;杨兴华;王高兴;涂颖华;黄海燕;孙嗣麒;黄忠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作者:丁小兵;贺咏宁;李玉梅;刘大全;王梦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5·12汶川山区地震胸外伤的类型和伤情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1例地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71例住院地震伤患者中,胸外伤51例,占4.01%;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是主要的类型,发生率分别为84.3%和41.2%,两侧胸部损伤11例(21.6%),6例(13.9%)合并连枷胸,5例(9.8%)并发呼吸衰竭;死亡3例,均为高龄患者,病死率约5.56%.结论 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是本次地震胸外伤主要的类型,重症患者比例偏大与山区地震特点有关;加强对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有可能降低重大灾害时胸外伤的病死率.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周凯;俞永康;杨列;高峰;吴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0例小细胞肺癌(SCLC),5例炎性假瘤,16例远端正常组织中APRI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APRIL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7.5%(63/72),SCLC表达阳性率为10%(1/10),5例炎性假瘤和16例正常组织APRIL全为阴性表达.N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分别与SCLC、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C中APRIL表达阳性率与炎性假瘤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CLC中APRIL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5)、肿瘤病理分级(P=0.000)和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 APRIL在肺癌尤其在NSCLC中高表达并与NSCLC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作者:孙宝兰;朱俐;王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院目前运行军卫一号、校园网和军训网3套网络,联网信息点3 000余个,覆盖了院内所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办公场所及学员队、家属楼,为本院用户办公、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但随着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故障发生越来越多,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近年来本院网络维护巡查工作实际,对其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佳解决方法.
作者:曾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过去的45年(1950~1995年)里自杀率增加了60%,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877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是成功自杀者的40倍.每3秒就有1个人企图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自杀身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预计到2020年可增加到2.4%.自杀是 15~34岁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见,自杀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本文对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霞;彭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变化并观察其心绞痛及心电图ST-T的改善.方法 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4d),对照组(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6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AI-1下降(P<0.05),PT、APTT、INR延长(P<0.05),15例(25%)患者DD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75%)患者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I-1、DD、PT、APTT、IN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ST-T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DD,延长PT、APTT、INR,并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
作者:张冬梅;陈明;张后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妇科肿瘤腹腔化疗,因解剖与病理的特性,腹腔化疗联合静脉水化应用较广.常用化疗方案中有卡铂加紫杉醇和顺铂加紫杉醇两种常用方案(即TP方案)顺铂有严重的肾不良反应,卡铂的骨髓抑制毒性明显,这些都是护理观察的重点.现将2004~2009年本科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自动弹簧活检针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58例腹水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腹膜活检.结果 58例患者均经一次穿刺(活检)成功,分别取出3~5块腹膜壁层组织,经病理证实腹膜转移癌30例,腹膜结核18例,腹膜间皮瘤4例,经活检明确腹水原因的诊断率为89.66%(52/58).结论 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腹膜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小银;田礼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使药物渗出于组织间隙而局部发生肿胀,或因药物刺激使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致使护士采用常规顺行方法很难一次穿刺成功,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延误治疗;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对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88例老年妇科患者,分别采用逆行方法和常规(顺行)方法静脉输液,通过对比分析,讨论逆行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有详尽、完整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的梗阻性黄疸者132例.行常规MRI及MRCP,MRCP检查后48h内行ERCP检查.详细分析影像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RCP结合MRI诊断准确率为93.9%,ERCP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ERCP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李素平;杜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的电话回访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无偿献血者服务.方法 抽取2007~2008年各10 000例,电话回访无偿献血者记录资料,分析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 2007~2008年对献血服务不满意者分别为810例和400例,不满意率分别为8.1%和4%.不满意原因主要有:语言沟通不良、礼节礼貌欠缺、操作技术欠佳等方面.2008年度无偿献血者满意度明显高于2007年.结论 无偿献血者对街头献血服务存在多种不满意的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活动的满意度,让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刁荣华;肖瑞卿;赵树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6例)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34例),观察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合并症、对孕妇血流动力学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手术者对麻醉方法和产妇术后镇痛的评价.结果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具有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和腹部肌肉松弛好等优点,手术者对麻醉效果和产妇对术后镇痛都满意.结论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仍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周洪贵;李佳平;黄锦;陈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老年急性胰腺炎(AP)生化指标、器官损害及预后方面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AP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110例青年AP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出现局部、全身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与青年组AP相比,老年组血尿淀粉酶、血总胆红素、血ALT偏高(P<0.05),易出现肝、肺、心单器官和多器官损害(P<0.05);老年组死亡率(10.34%)和SAP发生率(48.28%)均高于青年组2.72%、32.73%(P<0.05).结论 老年人应积极防治脏器功能损害,避免MODS发生,降低SAP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黄伍奎;帕尔哈提·拜合提;朱功兵;杨新文;陈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物理治疗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将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患者3 320例中创面脱痂期出血204例(6.14%,204/3 320)分为急性感染组,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史组,雌激素治疗组及其他组,行不同处理,分析出血原因,评价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 结果 急性感染组112例(54.90%,112/204),VVC史组49例(24.02%,49/204),雌激素治疗组31例(15.20%,31/204),其他组12例(5.88%,12/204),分别予以抗感染治疗、抗真菌治疗、补充雌激素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颈物理治疗后,应根据脱痂期出血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止血方案,应重视抗假丝酵母菌治疗及补充雌激素治疗.
作者:周德平;顾华妍;杨君;柏策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