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分析

吕亚萍;毛勤香;杨兴华;王高兴;涂颖华;黄海燕;孙嗣麒;黄忠道

关键词:乳腺癌, 数字乳腺钼靶, CT, 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剖宫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8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3个区县3 278份住院分娩病例和331例住院分娩孕产妇访谈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1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等.结论 剖宫产只是解决产科问题的手段之一,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是错误的,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晓军;黄仕芬;熊鸿燕;林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MLH)是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表达CD20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CDC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化疗增敏作用.近年,随着对B淋巴细胞及其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范围已从B细胞恶性淋巴瘤扩展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桂英;项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患沟通从医学生抓起

    当前,医患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话题.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不仅是媒体炒作的焦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患双方的痛点.医学高等院校医患沟通教育的先天不足,导致医务人员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的缺乏日渐显现.真正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从医学生抓起,培养其医患沟通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作者:王琼;吴小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4例妇科老年患者逆行输液的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使药物渗出于组织间隙而局部发生肿胀,或因药物刺激使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致使护士采用常规顺行方法很难一次穿刺成功,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延误治疗;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对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88例老年妇科患者,分别采用逆行方法和常规(顺行)方法静脉输液,通过对比分析,讨论逆行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定量RT-PCR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15-脂氧合酶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建立检测15-脂氧合酶(15-Lipoxygenase,15-LOX)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5-LOX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15-L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MD18-T-15-LOX作为定量模板,建立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的Real-time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中15-LOX mRNA的含量.结果 15-LOX mRNA在60例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范围为4.23×104~2.67×107copy/mL;40例健康对照的表达范围为6.15×103~5.25×106copy/mL,冠心病组15-LOX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3±3.81)×105 vs (4.79±1.76)×104;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15-LOX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中15-脂氧合酶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的15-LOX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侍杏华;周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1、2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1组予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磺酸,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牛磺酸,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CPK、AST、LDH、CK-M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华清;龚尧峰;杨紧根;杨致远;梁志忠;孙学雄;欧阳卫;朱郁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50例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 级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取环、宫颈锥切、输卵管通水、诊刮等妇产科门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FM组(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组),PF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以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丙泊酚总用量PF组明显多于PFM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组与PFM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肢动、术后头晕、嗜睡、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更安全有效.

    作者:陈菲;谢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红细胞比积变化在监测100例脊柱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及其与隐性失血量的相互关系,以此指导脊柱术后临床输血.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比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术后Hct变化,确定异体血的输入量;术后补充体液以生理需要量为准.结果 脊柱前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较脊柱后路手术多,在脊柱前后路术后,Hct改变以前路明显.结论 Hct变化对于失血反应较灵敏,它可以用于临床脊柱术后输血的指导,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邓天琼;张怡五;蒲渝;王晓勇;陈果;高卫民;王青;任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托吡卡胺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LASIK 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 .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作者:罗启惠;汪辉;任茜;胡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保护细胞膜功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增强剂,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对新生儿HIE 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妇科肿瘤腹腔卡铂与顺铂化疗护理

    妇科肿瘤腹腔化疗,因解剖与病理的特性,腹腔化疗联合静脉水化应用较广.常用化疗方案中有卡铂加紫杉醇和顺铂加紫杉醇两种常用方案(即TP方案)顺铂有严重的肾不良反应,卡铂的骨髓抑制毒性明显,这些都是护理观察的重点.现将2004~2009年本科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过去的45年(1950~1995年)里自杀率增加了60%,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877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是成功自杀者的40倍.每3秒就有1个人企图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自杀身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预计到2020年可增加到2.4%.自杀是 15~34岁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见,自杀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本文对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霞;彭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王时东;罗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肺动脉栓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T36.8℃,P86次/分,R21次/分,Bp110/60mm 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4cm,毛糙,内见一枚1.5cm大小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不扩张;血常规:凝血分析,肝肾功能检测及心肺功能术前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氨茶碱、地塞米松对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CD25+T调节细胞组、CD4+CD25-T淋巴细胞组及CD4+CD25+T调节细胞联合 CD4+CD25-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P<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P<0.01);地塞米松预处理CD4+CD25+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FN-γ(P<0.05)、IL-5(P<0.01)、IL-13(P<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P<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IL-5(P<0.01)、IL-13(P<0.05)生成能力增强,哮喘者抑制IL-5的能力增强(P<0.01).结论 哮喘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在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方面存在部分功能缺陷;地塞米松可增强健康者和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氨茶碱可增强健康者CD4+CD25+T调节细胞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部分增强哮喘者CD4+CD25+T调节细胞的该抑制能力.

    作者:张妍;周文英;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V16 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构建可作为DNA疫苗的包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 采用PCR 技术扩增HPV16 E6E7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T-18载体中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SS.C3d3.YL和pSG.SS.YL,构建E6E7与C3d3 融合基因及E6E7表达质粒pSG.SS.E6E7.C3d3.YL和pSG.SS.E6E7.YL.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SG.SS.E6E7.C3d3.YL、pSG.SS.E6E7.YL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达.结果 经酶切、DNA测序及转染真核细胞后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构建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为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作者:郑秀惠;李力;郭建新;郑英如;李军果;林爽;陈竹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参加,1例由于不符合入组条件而被剔除,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3471和0.4737,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应用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头颈部外伤有增多趋势,颌面创伤的发生率可达60%,而且患者常常是多发伤,急诊程序首先处理颅脑外伤、腹部严重脏器伤及明显的脊椎和四肢伤,往往忽略了颌面部创伤的Ⅰ期处理,或因为漏诊,拖延为陈旧性骨折,后形成错位愈合.患者常常伴有严重颜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等.而面部陈旧性骨折颜面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治疗难度大,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常有诸多并发症遗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临床治疗技术必须相应的提高.肖强等[1]和Costa等[2]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好,一次扫描可采集4~8层、16层乃至更多层图像,层厚薄、图像清晰,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图形工作站拥有良好的后处理功能,可做任意角度及方位的三维图像重建,准确直观地显示骨折碎片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涉及的范围,本文就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辅助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曾勇;张纲;谭颖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对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4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比索洛尔1.25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对照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CHF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耐受性好.

    作者: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8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 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作者:吕亚萍;毛勤香;杨兴华;王高兴;涂颖华;黄海燕;孙嗣麒;黄忠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