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应用

曾勇;张纲;谭颖徽

关键词:颌面部, 骨折, 三维CT, 快速成形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头颈部外伤有增多趋势,颌面创伤的发生率可达60%,而且患者常常是多发伤,急诊程序首先处理颅脑外伤、腹部严重脏器伤及明显的脊椎和四肢伤,往往忽略了颌面部创伤的Ⅰ期处理,或因为漏诊,拖延为陈旧性骨折,后形成错位愈合.患者常常伴有严重颜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等.而面部陈旧性骨折颜面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治疗难度大,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常有诸多并发症遗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临床治疗技术必须相应的提高.肖强等[1]和Costa等[2]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好,一次扫描可采集4~8层、16层乃至更多层图像,层厚薄、图像清晰,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图形工作站拥有良好的后处理功能,可做任意角度及方位的三维图像重建,准确直观地显示骨折碎片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涉及的范围,本文就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辅助诊断进行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MLH)是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表达CD20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CDC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化疗增敏作用.近年,随着对B淋巴细胞及其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范围已从B细胞恶性淋巴瘤扩展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桂英;项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庆市剖宫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8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3个区县3 278份住院分娩病例和331例住院分娩孕产妇访谈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1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分娩孕周、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等.结论 剖宫产只是解决产科问题的手段之一,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是错误的,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晓军;黄仕芬;熊鸿燕;林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托吡卡胺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LASIK 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 .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作者:罗启惠;汪辉;任茜;胡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研究进展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funnel chest)是人类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生率约为1/300~1/800,男∶女之比约为4∶1[1].可分为先天性漏斗胸和获得性漏斗胸,先天性漏斗胸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与胸骨和肋软骨发育障碍等有关[1-2].获得性漏斗胸可由胸壁其他疾病或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根据畸形外观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非对称型患者右侧胸壁凹陷更为明显[2].多数漏斗胸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部分畸形严重者可对心肺功能和发育造成影响.大龄患儿和成人患者还存在自卑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3].漏斗胸自愈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年龄越大,心肺功能的损害就越重,术后恢复也越慢,所以,手术是治疗漏斗胸唯一有效的方法[4] .1998年,Nuss报道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漏斗胸(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MIRPE)取得成功,并具有良好的中、远期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应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早中期效果[5-6].现将Nuss手术的认识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峥;戴天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院网络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

    本院目前运行军卫一号、校园网和军训网3套网络,联网信息点3 000余个,覆盖了院内所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办公场所及学员队、家属楼,为本院用户办公、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但随着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故障发生越来越多,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近年来本院网络维护巡查工作实际,对其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佳解决方法.

    作者:曾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参加,1例由于不符合入组条件而被剔除,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3471和0.4737,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红细胞比积变化在监测100例脊柱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及其与隐性失血量的相互关系,以此指导脊柱术后临床输血.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比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术后Hct变化,确定异体血的输入量;术后补充体液以生理需要量为准.结果 脊柱前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较脊柱后路手术多,在脊柱前后路术后,Hct改变以前路明显.结论 Hct变化对于失血反应较灵敏,它可以用于临床脊柱术后输血的指导,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邓天琼;张怡五;蒲渝;王晓勇;陈果;高卫民;王青;任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注射肾上腺素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19例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的适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9例结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先采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再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息肉.结果 19例结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无1例肠穿孔,仅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出血量少,很快控制,出血率5.3%.结论 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明;黄久莉;熊涛;王时东;罗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肺动脉栓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T36.8℃,P86次/分,R21次/分,Bp110/60mm 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4cm,毛糙,内见一枚1.5cm大小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不扩张;血常规:凝血分析,肝肾功能检测及心肺功能术前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作者:向进见;田夫;李明忠;蒋雪峰;刘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川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川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川芎胶囊3粒/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临床疗效为8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依次为7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为(0.29±0.18)片/天,对照组为(0.42±0.63)片/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川芎胶囊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作者:丁小兵;贺咏宁;李玉梅;刘大全;王梦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V16 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构建可作为DNA疫苗的包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C3d3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 采用PCR 技术扩增HPV16 E6E7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T-18载体中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G.SS.C3d3.YL和pSG.SS.YL,构建E6E7与C3d3 融合基因及E6E7表达质粒pSG.SS.E6E7.C3d3.YL和pSG.SS.E6E7.YL.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SG.SS.E6E7.C3d3.YL、pSG.SS.E6E7.YL转染COS-7细胞,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达.结果 经酶切、DNA测序及转染真核细胞后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构建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为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作者:郑秀惠;李力;郭建新;郑英如;李军果;林爽;陈竹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鼻甲血管平滑肌瘤1例

    血管平滑肌瘤源于血管壁(多为静脉)内肌组织,为好发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四肢,尤以下肢多见.国外文献报道562例血管平滑肌瘤中仅有48例发生于头颈部,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少见,约占1%.本院于2008年诊治1例下鼻甲血管平滑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强;段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妇科肿瘤腹腔卡铂与顺铂化疗护理

    妇科肿瘤腹腔化疗,因解剖与病理的特性,腹腔化疗联合静脉水化应用较广.常用化疗方案中有卡铂加紫杉醇和顺铂加紫杉醇两种常用方案(即TP方案)顺铂有严重的肾不良反应,卡铂的骨髓抑制毒性明显,这些都是护理观察的重点.现将2004~2009年本科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40例,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物均为国产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05%、0.075%、0.1%和0.125%,每组药物中含舒芬太尼0.75μg/mL.观察记录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总用量;记录镇静评分(Ramsay)以及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 Ⅰ组术后4、8、16、24hVAS评分及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降低其低有效浓度.

    作者:陈华军;薛涛;花弄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对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4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比索洛尔1.25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对照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天.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CHF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耐受性好.

    作者: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应用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头颈部外伤有增多趋势,颌面创伤的发生率可达60%,而且患者常常是多发伤,急诊程序首先处理颅脑外伤、腹部严重脏器伤及明显的脊椎和四肢伤,往往忽略了颌面部创伤的Ⅰ期处理,或因为漏诊,拖延为陈旧性骨折,后形成错位愈合.患者常常伴有严重颜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等.而面部陈旧性骨折颜面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治疗难度大,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常有诸多并发症遗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临床治疗技术必须相应的提高.肖强等[1]和Costa等[2]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好,一次扫描可采集4~8层、16层乃至更多层图像,层厚薄、图像清晰,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图形工作站拥有良好的后处理功能,可做任意角度及方位的三维图像重建,准确直观地显示骨折碎片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涉及的范围,本文就三维CT在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辅助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曾勇;张纲;谭颖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