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目的 探讨交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3例交替发生的甲亢和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诊断为Graves病伴桥本甲状腺炎;另1例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均先后交替出现甲亢和甲减.分别通过手术、131Ⅰ、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交替发生甲亢和甲减时应重视并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作者:谢扬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15例,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11例患者对照研究.结果 采用和不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6.66%和54.54%.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与高压氧治疗疗效无明显关系.2个疗程以上高压氧治疗症状改善增加.出现症状后尽快使用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德志;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汶川地震后,本院在震后6~48h先后组建5批医疗队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在组建医疗队时,对医疗队员应具备的救护能力、医疗队员职称层次比例配置、震后伤员伤情状况等问题,存在盲目性,给快速、有效救灾带来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5批医疗队员和147例地震伤员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地震救治资料,试图探讨地震医疗队护理队员应具备的救护能力,为今后护理人才培养和建立防灾医疗队提供参考.
作者:马立平;胡正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食管痛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14%左右[1].导致食管癌顶后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癌具有高度外侵特性,在早期即可发生转移或是侵犯周围器官[2].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涉及多种基因及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异常,但其确贩切机制目前还远未阐明.
作者:郭伟;蒋耀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发现各种下肢动脉疾病115例.结果 115例病例中动脉硬化9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急性动脉栓塞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假性动脉瘤1例,先天性动静脉瘘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史.
作者:王众;金蓉;窦晓冬;李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有PPARα、PPARβ、PPARγ 3种亚型.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PPARγ,因可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而得名.三者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不尽相同,PPARγ表达于脂肪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及气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这些研究中,活化后的PPARγ抗纤维增生性疾病的有效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PARγ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昱;许峰;朱宇熹;卢仲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脑外伤可以定义为外力所致的脑损伤,当今中国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病因以交通事故多,其次是高处落下、暴力、劳动损伤和运动损伤等.幸存者很多留有严重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各种功能得到大限度地恢复.
作者:古菁;黄怀;虞容豪;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制造型企业已经获得了六一西格玛管理带来的巨大成功.通过DMAIC模式(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找出质量与成本间的平衡点,找出顾客要求与企业需求间的平衡点.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产值与利润的大化,以顾客需求与满意作为企业发展方向,[1].应用六一西格玛原理实施医院管理,找出社会、政府、患者,医院间需求的平衡点,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医院的大发展,是现有体制下的医院采用的可行的管理模式.
作者:杜一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前,氧舱是否进行严格消毒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n=183)分成两组,其中100例为实验组,在高压氧治疗前对舱内的物体表面、舱内空气和吸氧管道进行严格消毒,83例为未消毒的对照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吸氧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舱内严格消毒有利于预防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古菁;黄怀;虞容豪;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妇产科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临床见习,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促进其充分理解课常教育的理论内容,有利于产生对知识的需求感;通过临床见习建立的临床思维将对学生今后的实习,乃至未来I临床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教学医院相应条件改善有限,以及医患纠纷的增多,使得临床见习的工作越来越困难.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亟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何畏;李玉艳;俞炽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Graves'病患者血清rT3浓度变化研究的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Graves'病初发组、部分控制组、控制组、复发组和正常人的甲状腺激素(T3、T4、rT3)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Graves'病初发组、复发组和部分控制组rT3均升高,且较T3、T4明显;Graves'病控制组rT3下降较慢较迟.结论 血清rT3是判断Graves'病初发和复发的敏感指标;在Graves'病治疗随访过程中,对监测药物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华;邓红;李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Auerbach神经节数量减少或萎缩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增高,松弛率降低,从而导致食管扩张所引发[1].
作者:刘春雨;于凌燕;李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发生分歧和矛盾,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要求赔偿损失而形成的医疗纠葛[1].
作者:王柯厶;万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危险性较大.其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
作者: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CD117、CD34、Vimentin、A,ctin标记.结果 52例GIST中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岁.患者常有腹部不适.反复腹痛、便血、腹部包块,有的呕血.肿瘤大小不等、实性、体积大者有囊性变,瘤体边界清楚,突出黏膜者有形成溃疡.52例GIST中以梭形细胞为主,部分为上皮样细胞组成,混合型及印戒状瘤细胞少见.免疫组化示CD117阳性占76.9%、CD34阳性占84.6%,多数瘤细胞Vimentin呈不同程度的(+).结论 GIST是一种独立性疾病,术后易复发,CD117、CD34是其确诊的重要标记物,瘤细胞对Vimentin也有良好的表达.肿瘤的大小、核增殖活性是评价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弟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位膀胱术后患者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训练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术后2~3周)进行代膀胱贮尿功能训练,使患者逐渐形成对新膀胱的充盈感觉.第2阶段(手术3周后)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包括尿意习惯训练,腹压排尿和盆底肌训练.结果 3~6个月后,本组原位代膀胱的贮尿功能接近正常.6~12个月后,本组病例原住代膀胱能基本自控排尿.结论 及时与正确的排尿功能训练能使代膀胱达到或接近生理状态.
作者:万华平;但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尿流中断反复发作40余年,于2006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40余年前首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之后常有反复发作,伴下腹坠胀不适,间歇性尿流中断.1年前曾在院外经B超诊断为巨大膀胱结石,现到本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腹平坦、软,肝脾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盆腔内可触及椭圆形包块约12cm×10cm,质硬,可活动,触之有下坠感.B超检查:膀胱充盈好,膀胱内一个约12cm×10cm×8cm大小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前列腺无法探及,双肾轻度积水.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向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卡铂对裸鼠移植结肠管状腺癌动物模型在高压氧微环境下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实验裸鼠肿瘤体积、重量,5-溴脱氧尿苷标记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高压氧微环下卡铂使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示高压氧对卡铂有增敏作用,解剖和病理学未发现组织器官有癌细胞转移.结论 高压氧微环能改善肿瘤乏氧细胞的缺氧状态,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高压氧联合化疗能提高其疗效,能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其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吴桂英;李宁;李启明;廖忠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氧中毒是指机体在一定氧压下经过相应的时程,导致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与结构发生病理变化而表现的病症.机体对氧的毒性作用易感部位为肺,脑及眼等.临床上常分为肺型氧中毒和神经济系统型氧中毒.
作者:吴桂英;廖忠莉;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髋动力加压螺钉钉板内固定系统(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其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DHS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预防的方法.结果 在DHS固定失败的患者中,髋螺钉切割致穿出股骨头11例,螺钉拔出、钢板松动3例,普通螺钉断裂2例,钢板折断1例.其中骨折分型EvansⅡ型Ⅰ例(5.9%),Ⅲ型9例(52.9%),Ⅳ型7例(41.2%).骨质条件Singh指数小于4的患者共12例,占70.6%.髋螺钉置入靠前上方8例,占47.1%.结论 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髋螺钉进钉点选择及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均可导致DHS内固定失败,术前全面的分析、术中精确的操作及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倒丶?
作者:陈永龙;张怡五;王晓勇;高卫民;邓天琼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