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简易标准化病人在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中应用

黄艳兰;苏兴桂;陈小龙;罗光辉;吴国标

关键词:简易, 标准化病人, 医院临床教学, 非直属附属医院, 住院医师培训, 临床教学质量, 毕业后教育, 教书育人, 发达国家, 医学院, 加拿大, Simple, 职能, 限制, 美国, 历史, 倡议, SSP
摘要: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erdized patients,SSP)应用在于临床教学和住院医师培训,在发达国家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医学院都不同程度地使用标准化病人教学,甚至还用于住院医师的毕业后教育[1].1992年我国开始应用,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在此,我倡议简易标准化病人应用在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中,保证和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实现非直属附属医院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的职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B超、CT在健康检查中的应用,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明显增加.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为了提高此病的治愈率,现将2008~2009年本院收治的30例脂肪肝病例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杨锡梅;卜凡叶;王景坤;刘纯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24例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10月在本院或院前行心肺复苏术急诊救治的12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4例患者中,复苏成功79例,成功率为63.7%;死亡45例,死亡率为36.3%.结论 在急诊救治中应用心肺康复术,不但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而且对于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仿;陈宁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医院之路

    本文从临床诊疗、医学影像、检验处理、知识库系统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对数字化建设中的意识观念、应用层次、数据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建设法规等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如何根据医院实际走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医院之路.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新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168例HP感染初次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8例,用左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枸橼酸铋钾0.22g,埃索美拉唑20mg po,tid,连服10d.对照组80例,用四环素1.0g,呋喃唑酮0.2g,胶体果胶铋0.24g,埃索美拉唑20mg po,tid,连服10d.4周后复查14C-UBT.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补救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分别为88.6%和62.5%(P<0.01).结论 新四联方案为安全有效的抗Hp的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吴丕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40例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新生儿感染的常见危重病,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见于腺病毒等感染等,多由于相关接触史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并发症重,病死率高[1].目前在治疗上,主要是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雾化和给氧,呼吸道通畅等,已经有很多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但是对于新生儿尚未见报道,因此我科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观察毛细支气管炎40例,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代成;钟朝霞;张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我院住院病例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药理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费用.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从临床诊断与药物联合应用来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随机抽取600份病历,不合理用药医嘱占11.7%.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需进一步改进,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65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致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颅脑外伤后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部位对病例进行分组,不同类型血肿在不同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手术,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着重探讨不同血肿类型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65 例均经外科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 15例(23.1 %),中残 18 例(27.8 %),重残或昏迷状态26例(40 %),死亡6例(9.1 %).结论 颅脑损伤急性颅内多发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俊杰;黎雪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后复实验组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实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的控制复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水痘3例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新生儿水痘较少见易误诊且死亡率高,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湘;杨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对患者疼痛的观察及有效止痛;控制血压、降低心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225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肛周脓肿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单纯切开引流,容易形成肛瘘导致二次手术,而切开引流内口切除或肛瘘挂线一次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是佳治疗方法.我科根据肛周脓肿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术式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225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永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60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加强临床护理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通过加强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60例吸入性肺炎患者均能治愈出院.结论 对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指导正确的排痰方法,给予鼻饲饮食及恰当的饮食指导,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朴希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纸片法和发酵法检测餐具大肠菌群结果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餐具消毒明确规定: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1].所以加强餐具监测及评价、公布餐具卫生状况、正确引导科学消费已成为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任务[2].

    作者:张岩;刘卫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儿童麻疹的临床分析及降低误诊率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接种过疫苗但抗体已显著下降者均为易感者.据统计我国麻疹疫苗普种后发病率逐年下降,现在降至10/10万左右,但以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因此,加深对麻疹的研究,以有效预防和救治麻疹患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侯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激素使用在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激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4例,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激素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可明显缩短疾病病程,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罗万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校现代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实验室硬件设施日趋丰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针对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信息档案、保养维修,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雪梅;王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全科医生作用的探讨

    社区医疗服务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全科医生在整个保健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科医生都是经过专业训练培养后,工作于基层阶段的临床医生,能够给病人及居民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且服务过程中治疗效果好,经济消耗少,是大众群体都能接受了.本文重点探讨了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全科医生的相关作用.

    作者:傅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职《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在国内广为开展.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质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1].

    作者:佟玉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梗塞患者血清中SOD,MDA,HCY测定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测定35例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6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和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SOD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Hcy水平与SOD呈负相关(r=-0.4018、-0.4412,P<0.01),而与MDA水平成正相关(r=0.6012,P<0.01).结论 脑梗死塞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脑梗塞有自由基损伤.

    作者:王军;侯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防治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射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哌替啶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防治阑尾切除术中防治牵拉反射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哌替啶组(D),每组3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S组在30s内经上肢静注舒芬太尼0.25μg/kg,D组静注哌替啶1mg/kg,两组均面罩吸氧.记录麻醉前(T1),平面固定时(T2),牵拉腹膜时(T3),牵拉阑尾时(T4)的血压和心率,和牵拉痛、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结果 S组患者T1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T2、T3、T4时,T3、T4时心率低于D组同时点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1时心率高于T2 时,与T3、T4时相较无统计学差异,各时点血压无统计学差异.S组患者牵拉痛和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防治硬膜外麻醉时内脏牵拉反射有较好的效果,能很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作者:杨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