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李秀丽
总结了184例胸腔内注入尿激素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关键是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胸水的颜色及指导病人适当的活动,加强营养和心理护理.本组184例出现发热4例,血性胸水19例,但均未出现血色素下降的情况.
作者:王晓岚;康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方法 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结果 经过护理治疗,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坚定信念,回归社会.结论 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提高患者治愈及好转率的保证.
作者:钱春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初产妇分娩后尿失禁的心理障碍,探讨解除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分娩后通过对出现尿失禁病人的交谈及观察,了解初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本组初产妇分娩后尿失禁心理障碍有任性依赖、焦虑、恐惧及抑郁、忧虑四种类型,经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初产妇能有效地配合尿失禁后治疗指导,康复出院.结论 在分娩后对初产妇尿失禁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恢复情况.
作者:张红梅;杨秋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1].在临床上,胃肠减压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作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可缓解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
作者:贺杰;周秀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介入治疗取代输卵管治疗性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阻塞的疗效.方法 输卵管性阻塞患者100例,随机分导丝组50例,通液组50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检查.排除结核,生殖器炎症.导丝组在月经干净3~5天宫腹腔镜下联合COOK导丝治疗,术后抗炎5~7d,造影检查.通液组于月经后3~7d开始,6次为一疗程,每月作一疗程.3个疗程后造影检查,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导丝组通畅41例,占82%.通而不畅7例,占14%.阻塞2例占4%.治疗时间1周.通液组通畅34例占68%.通而不畅7例占14%,阻塞9例,占18%,治疗时间3个月.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性阻塞成功率高,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治疗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波;王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当前情况下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使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能在那些环节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作者:陶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的斑、丘、庖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好发于冬春季.水痘的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庖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引发并发症.
作者:田希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分析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及经验,并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建立全面的教学辅助系统;注重与平行课程的衔接与渗透;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师考核制度,支持双语课程建设.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性骨折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发病迅速,若不及时诊治,病死率高达10﹪-50﹪,多数认为其与长管状骨骨折的微脂肪滴随血液栓塞于肺、脑、肾等脏器的微小血管,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严重骨折,特别是多发性长管状骨骨折,首先予以妥善固定,尽量少搬动,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及损伤.故观察重点是生命体征的变化、精神、情绪、意识变化,当排除胸、腹、脑损伤,休克纠正后,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呼吸及意识方面症状,脂肪栓塞可能性大.确诊后规范而得当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谢月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小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致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颅脑外伤后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部位对病例进行分组,不同类型血肿在不同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手术,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着重探讨不同血肿类型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65 例均经外科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 15例(23.1 %),中残 18 例(27.8 %),重残或昏迷状态26例(40 %),死亡6例(9.1 %).结论 颅脑损伤急性颅内多发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俊杰;黎雪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减弱,意识丧失,误吸,排痰能力丧失等而并发肺部感染.早期治疗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止各并发症相互叠加而加重病情,是提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此类病人经常给予翻身、叩背、及时去除痰液、注意背部保暖等背部护理措施,及抗菌素治疗,再有就是长期卧床反复感染造成对抗菌素不敏感.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加入了背部火罐疗法.
作者:徐娜;魏欣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阐述了全科医生教育现状下及循证医学的概念;探讨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全科医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作用、优势及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黄浩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胸后外侧小斜切口的优点.方法 90例病人均采用胸后外侧小斜切口,切口顺肋间方向,位于腋前线与腋后线间,长约10~13cm,不切断胸大肌和背阔肌.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100~300ml,平均200ml,术后胸腔引流150~600ml,平均375ml.术后随访疼痛轻,无上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结论 胸外侧小斜切口组织损伤小、部位隐蔽,尤其适合老年、青少年及女性病人.
作者:李毅;王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几年来,随着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广泛应用,我院近几年开始将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法应用于临床妇产科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道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白色粘稠痰;咽痛、吞咽困难,咳嗽活动后气促2月余,HIV检测确认阳性2天于2010年1月16日入院.既往史:生活规律,无烟酒嗜好.
作者:杜红;汤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血液灌流技术的普遍开展,血液灌流已成为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血液灌流技术,我院共抢救有机磷中毒101例,其中3911中毒34例,乐果中毒20例,敌敌畏中毒2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45±2)岁.抢救成功率93%,现浅谈在治疗中忽略的几点注意事项.
作者:田红;毕玉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理学说在SLE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治的12例研究对象均为慢性SLE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4期,9例选择生物固定型假体,3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结果 1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22d,均痊愈出院.结论 自理理论用于指导SLE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108例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36例,中残15例,重残21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27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外伤性并发迟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徐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诊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行为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个足部护理行为项目的 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控制血糖正常率与重复住院率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减少重复住院率,并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截肢率,值得应用.
作者:马黎炜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