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朱桂玲;马婷;梁桃;赵韶春

关键词:尼美舒利, 脱氧胆酸, 细胞系, 肿瘤,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E2
摘要:目的 观察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DCA)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0μmol/L DCA加到HT-29细胞培养液中,同时给予不同浓度尼美舒利(50、75、10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DCA作用HT-29细胞6h,C0X-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4.2±6.2)%或(7.1±1.9)%],PGE2合成增加[(23.9±1.3)ng/L或(10.5±0.9)ng/L],尼美舒利对DCA诱导的HT-29细胞作用6h可抑制细胞增殖,并可抑制DCA诱导的COX-2mRNA表达,抑制PGE2合成,上述作用均呈浓度一时间依赖性.结论 尼美舒利可抑制DCA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这可能是尼美舒利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录因子SOX2与胃肠道的发育分化及胃肠肿瘤的意义

    SOX(SRY-related HMG-box)是一类SRY(sex determination region of Y chomosome)相关基因构成的控制发育的基因家族,编码一系列SOX家族的转录因子,参与胚胎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所有成员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HMG-box(high mobility group box)DNA结合域.

    作者:倪春;张才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13%~40%[1,2].手术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良好的手术环境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洁净手术室的建设,手术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抗生索的应用对手术后伤口感染更取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手术感染率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加而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作者:易凤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宫腔纱条填塞前置胎盘出血15例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前置胎盘是妇女妊娠晚期出血常见的原因,是引起围产儿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本院7年来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宫腔纱条压迫止血15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洪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DCA)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0μmol/L DCA加到HT-29细胞培养液中,同时给予不同浓度尼美舒利(50、75、10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DCA作用HT-29细胞6h,C0X-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4.2±6.2)%或(7.1±1.9)%],PGE2合成增加[(23.9±1.3)ng/L或(10.5±0.9)ng/L],尼美舒利对DCA诱导的HT-29细胞作用6h可抑制细胞增殖,并可抑制DCA诱导的COX-2mRNA表达,抑制PGE2合成,上述作用均呈浓度一时间依赖性.结论 尼美舒利可抑制DCA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这可能是尼美舒利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桂玲;马婷;梁桃;赵韶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莱菔硫烷的药理研究进展

    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自1992年被发现具有化学保护作用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在西兰花中莱菔硫烷的含量多,其次为空心菜、洋葱、紫甘蓝、大葱等,化学成分是含有一种异硫氰酸盐.

    作者:陈盛;何念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过氧化物酶体与心室重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的Ⅰ型C组,是配体激活型受体,被激活后可以与9-顺式视黄酸受体(RXR)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作用于特异的DNA反应元件,调控多种基因转录.

    作者:刘俊;覃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 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靳海斌;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曾春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心肌移植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15)及移植组(n=15),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和移植组.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SC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移植组大鼠梗死区周围,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mRNA的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及缺血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同时观察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增殖情况并探讨它们相互的关系.结果 SC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SC移植4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移植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及VEGFmRNA、VEGF蛋白质的表达较之假手术组、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或0.001).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的纤维化被有效抑制,而对照组则呈现出明显的纤维化特征.结论 SC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具有弹性和收缩功能的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VEGF促使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增生,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缺血心肌的纤维化进程.

    作者:王红勇;何作云;于长青;向德兵;胡厚祥;王毅;杨成明;王旭开;傅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常见病因,也是一类以进行性肾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作者:吕智美;邓华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1-通道在溶血磷脂酸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1-通道在溶血磷脂酸(LPA)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和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实验,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等技术,研究不同C1-通道阻断剂对LPA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1-通道阻断剂DIDS(二异硫氰酸二丙乙烯二磺酸,0.01~O.1mmol/L)可浓度依赖式的抑制溶血磷脂酸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他C1-通道阻断剂如5-硝基苯丙氨基苯甲(NPPB)、4乙酰氨基4异硫氰酸2,2二磺酸(SITs)、二苯丙氨基2,2二羧酸(DPC)(浓度均为10-7~10-3mol/L)和速尿(浓度均为10-5~10-3mol/L)等均无此作用,且DIDS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没有直接的影响.结论 溶血磷脂酸可以开放DIDS敏感的C1-通道,且该通道可能在溶血磷脂酸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上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石伟彬;杨成明;方玉强;王永堂;龙在云;傅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1例舌癌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成效分析

    舌癌的发病率居口腔癌之首,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癌为常见,多发生于舌前2/3的舌缘处,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处.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浸润性强,破坏性极大.临床上多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但却造成了患者术后的发音障碍,无法用语言交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郑万菊;杨跃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卡托普利联合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黄芪、丹参注射液3种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治疗21~30d,观察疗效情况.治疗3~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46例(93.8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36例(75.O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卡托普利、黄芪、丹参注射液3种药物联合治疗,可纠正心衰、改善症状和体征,疗效满意.

    作者:苏章;刘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前降钙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前降钙素(PCT)检测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对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体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含量.结果 重症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的含量明显高于重症病毒性肺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重症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的含量和重症混合性肺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PCT的检测可作为重症社区获得性细茵性肺炎的辅助诊断,并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陆晓萍;沈文娟;张霞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Ki-67与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的复杂病理过程,其中细胞增殖失控和凋亡的失衡是肺癌的一个基本特征,被认为是影响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对于预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其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超;周洋;陈力;向小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同种异体血管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器官和组织移植的发展,血管移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种异体血管是中小口径(内径<6mm)血管移植中较理想的血管代用品,避免了自体血管移植的血管来源限制、异种血管存在的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的各种缺陷.

    作者:向东洲;赵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护理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造成多种眼病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的护理效果.

    作者:石宏;姚春莲;周青青;徐平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基因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DMD)基因缺失的检测,为进一步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 .方法 采用18对引物的多重链式聚合酶反应(mPCR)检测4例DMD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4例患儿中2例检测出基因缺失,其中1例患儿为50,51外显子缺失,另1例患儿为43外显子缺失.结论 mPCR在DMD基因缺失诊断中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简便的特点,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涂泽蓉;史常旭;梁志清;姚宏;常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心肌梗死组,GH1组:术后24h开始rhGH皮下注射0.2mg·kg-1·d-1,GH2组:术后24h开始rhGH皮下注射1.0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注射28d后处死动物,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与AMI大鼠缺血心肌促血管再生相关的指标:VEGF、bF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结果 与MI组相比,GH1组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GH2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3±6.05与32.89±5.13,P<0.01);rhGH增加AMI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19.8±2.9与11.2±2.79,P<0.05,28.5±3.6与11.2±2.79,P<0.01).GH2组较GH1组效果更加明显(28.5±3.6与19.8±2.9,P<0.01).rhGH促进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bFGF 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结论 较高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减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而增加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bFGF mRNA的表达和蛋白合成,进而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张晔;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傅春江;方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作冠脉造影的患者654例,所有患者均查体重指数、腹围、非同日血压、血脂、空腹及餐后2h血糖.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测量,根据病变损害的程度评分.冠状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50%诊断为冠心病(coronaryartery disease,CAD)425例,其中129例合并MS(冠心病合并MS组),296例不合并MS(对照组).结果 冠脉造影患者中冠心病合并MS的患病率为30.4%(129425),与对照组相比较,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合并MS组高血糖、高血压、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S组的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3支血管病变或多支多节段血管病变,病变率分别为51.2%、30.9%,明显较不合并MS组的情况严重.偏相关分析排除其他易患因素,如年龄、吸烟量的影响后,仍示MS的严重情况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无论是病情的严重程度,还是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数都显著高于不合并MS组.结论 MS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全面干预MS的各个成分,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刘光耀;方玉强;傅春江;石伟彬;张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痛(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排螺旋CT在其冠状动脉性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大于或等于70%及小于50%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93.8%、87.5%、85.6%,特异性依次为94.8%、97.6%、93.7%;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1.6%、83.2%、77.2%;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6.2%、98.3%、96.3%.结论 64排螺旋CT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AD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

    作者:方玉强;WANG Yi;王毅;杨成明;王旭开;王红勇;曾春雨;颜景恩;付春江;石伟彬;张晔;陈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