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赵洪雯;余荣杰;刘宏;彭侃夫;吴雄飞

关键词:阿霉素肾病, 骨髓, 内皮祖细胞
摘要: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 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对ApoE-/-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ApoE-/-小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肾损害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采用ApoE-/-小鼠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动物模型.选择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肾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ApoE-/- 小鼠,按斑块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选择同条件喂养的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取各组肾动脉及肾脏: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F-λBp65及ICAM-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F4/80)表达.结果 (1)无论在血液、肾动脉及肾脏组织中.NF-κBp65在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而未破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AM-1、F4/80的表达变化与NF-κBp65的趋势相同.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首先是动脉炎症引起,继而波及到下游的肾脏发生炎症性损害.NF-κB的活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朝晖;赵洪雯;刘宏;吴雄飞;王汉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亚低温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研究亚低温治疗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本文自2000年5月~2006年6月共收治3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按照Hunt-Hess分级,Ⅰ~Ⅲ级57例,Ⅳ~Ⅴ级18倒.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术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亚低温组38倒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31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37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术后的伤残等级和死亡率.

    作者: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4~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进行12周治疗.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均能减少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而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较单用厄贝沙坦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比单用厄贝沙坦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清蛋白尿更有效.

    作者:申兵冰;赵洪雯;干磊;余荣杰;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的变化以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86例老年人的血尿酸,同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420mmol/L定义为高尿酸症.结果 高尿酸症者30例,占34.9%.70~79岁、80~89岁、≥90岁组高尿酸血症者分别为20%、42.2%、66.7%(P<0.05),血尿酸的中位数分别为307、367、481 mmol/L(P<0.01).随IMT的增加血尿酸逐步增加(IMT≤0.9、0.91~1.19、1.2~1.49、≥1.5mm组的血尿酸中位数分别为309、354.5、349、428.5mmol/L,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RP较血尿酸正常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 vs 4.45mmol/L,P<0.05).结论 在老年人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并随年龄增加其发生率和血尿酸的值均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性增加.因而在临床上应积极控制老年人的血尿酸.

    作者:何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0例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训宫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米索组(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再宫体注射催产素10u,静脉给予5%GS 500mL加催产素20u;催产素组(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紊10u,静脉再给予5%GS500mL加催产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24h内平均出血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230.25±23.1)mL,24h平均出血量(338.87±54.3)mL;对照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为(267.63±33.5)mL,24h平均出血量(419.89±57.6)mL.结论 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促进宫缩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催产素,且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方便、安全,吸收迅速能很好地预防高危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作者:刘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被认为是过敏反应即免疫介导的肝损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多是药物和蛋白的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原性结合物(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抗原摄取、处理,而引起细胞增殖表达和T细胞增殖使机体肝脏受损,另外许多细胞因子也参与了反应[1,2].

    作者:贾丽;高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眩晕发作及敏使朗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2例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眩晕息性发作期均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在缓解期内予敏使朗维持治疗,而对照组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TCD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沈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尽管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胃癌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其预后涉及癌肿的分期、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范围、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以及有无转移等,还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有关.

    作者:杨海平;张才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例马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007年9~11月肾科连续收治了6例马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2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例马蜂蛰伤致MODS患者均为女性,病例A 17岁、病例B 56岁,均因马蜂蜇伤后无尿1~2 d入院.门诊检查提示:严重酸中毒,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心肌酶谱严重损害,分别以蜂蜇伤、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入院.

    作者:王殿珍;许爱华;鄢春燕;王莎;郑小玲;赵洪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

    目的 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经输尿管镜术30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或)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住院时间3~7 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3.8%(14/26).出院后至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96.1%(25/26),结石清除率92.0%(23/25).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2.0%(3/2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厚彬;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 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刘宏;彭侃夫;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出血1例

    1临床资料患者,25岁,孕2产0,平时月经正常,预产期2004年2月6日.因停经39周,有不规律宫缩1d于2004年1月30日8:30入院.孕期正常.

    作者:周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某高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高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人群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传染病暴发与流行在学校时有发生[1].因此,加强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控制传染病流行,保护学生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潘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肾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血清学分型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人类白细胞血清学分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总结870例人类白细胞分型实验结果,分析其中实验结果不佳的原因.结果 腹腔血、实验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试剂保存方式均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可使实验结果受干扰,甚至可使实验失败.结论 改进取血方式,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完善试剂保存环境可提高分型实验的准确性.

    作者:李敛;刘宏;余荣杰;赵洪雯;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参苓白术汤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厌食及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汤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排除消化道梗阻、咀嚼吞咽困难等机械性进食障碍的病例,64例厌食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中/长链脂肪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食欲、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食欲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56.3%,对照组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50.0%,对照组改善率18.8%,两组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汤能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厌食及营养状况,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胜珠;杨光华;陈连生;付相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复发肾病综合征重复活检肾脏组织学改变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复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重复肾活检其肾脏组织学变化特点及其对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1例曾经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并行重复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前后肾脏组织学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首次肾脏病理有IgA肾病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共有9例患者肾脏组织学出现明显变化.重复活检有4例IgA肾病和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亚型发生改变并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TIL分级改变,3例IgA肾病和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出现TIL分级改变,12例无明显组织学改变.5例重复活检病理亚型改变的患者均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无改变者1例.结论 肾病综合征复发后应尽早重复肾活检,IgA肾病易发生肾脏组织学改变,易出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糖皮质激素抵抗.

    作者:干磊;余荣杰;李敛;赵洪雯;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体内药物分析(biopharmarmaceutical analysis)是为适应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因此,其发展与复杂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作者:汤建林;周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王换治疗后12~72 h,10例存活患者清醒;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淤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王军霞;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防治临床决策的循证医学指导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第一位致死原因[1].

    作者:张鲁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鼠阿霉素肾病超微结构转变过程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的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过程,为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2个月龄雌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阿霉素肾病组(ADR组,20只).ADR组大鼠先行右肾切除,其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行假手术和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切肾后第4、8、16周收集血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液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ADR组Scr和尿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DR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在第16周时形成FSGS改变;电镜下早期以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融合为主,在第8周时有少部分修复,16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大量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损伤.结论 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超微结构变化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伤,若干预需早期进行.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彭侃夫;李敛;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