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防治临床决策的循证医学指导

张鲁文

关键词:肿瘤防治, 临床决策, 循证, 恶性肿瘤, 致死原因, 人类健康, 城镇居民, 死亡率, 发病率, 危害, 生命, 家庭, 疾病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第一位致死原因[1].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体内药物分析(biopharmarmaceutical analysis)是为适应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因此,其发展与复杂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作者:汤建林;周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0例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训宫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米索组(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再宫体注射催产素10u,静脉给予5%GS 500mL加催产素20u;催产素组(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紊10u,静脉再给予5%GS500mL加催产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24h内平均出血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230.25±23.1)mL,24h平均出血量(338.87±54.3)mL;对照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为(267.63±33.5)mL,24h平均出血量(419.89±57.6)mL.结论 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促进宫缩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催产素,且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方便、安全,吸收迅速能很好地预防高危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作者:刘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光动力治疗肺癌后60天光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合适波长光激发靶细胞内光敏剂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治癌方法,与其他肿瘤方法相比,PDT具有独特的优势[1].

    作者:彭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

    目的 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经输尿管镜术30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或)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住院时间3~7 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3.8%(14/26).出院后至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96.1%(25/26),结石清除率92.0%(23/25).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2.0%(3/2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厚彬;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8例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2000年2月~2007年1月,本院共有28例患者应用日问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6~72(42.5±8.5)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4例,Ⅳ级24例.其中冠心痛8例,风湿性心辩膜痛12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结果 17例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者,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减少.此后间断行CBP治疗,随访17例存活1年以上,11倒3~6个月死于泵衰竭.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顽固性心衰有效手段,应强调早期使用,促使心功能恢复或过渡到心脏移植.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吴亿;王军霞;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复发肾病综合征重复活检肾脏组织学改变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复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重复肾活检其肾脏组织学变化特点及其对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1例曾经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并行重复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前后肾脏组织学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首次肾脏病理有IgA肾病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共有9例患者肾脏组织学出现明显变化.重复活检有4例IgA肾病和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亚型发生改变并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TIL分级改变,3例IgA肾病和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出现TIL分级改变,12例无明显组织学改变.5例重复活检病理亚型改变的患者均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无改变者1例.结论 肾病综合征复发后应尽早重复肾活检,IgA肾病易发生肾脏组织学改变,易出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糖皮质激素抵抗.

    作者:干磊;余荣杰;李敛;赵洪雯;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儿童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率,静脉尿路造影4/6.B超确诊3/5,磁共振泌尿系造影4/4.结果 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6个月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其余病例疗效良好.结论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时患儿潜在的危险大,应结合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检查,尽早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廖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 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刘宏;彭侃夫;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0例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并以进口多西他赛作时照.方法 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2组);3周为1个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CR+PR)66.7%,肿瘤控制率(CR+PR+SD)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0%,肿瘤控制率92.0%;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0%.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作者:桂金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咽部不适,双侧鼻阻、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说话闭塞性鼻音逐渐加重,于2001年4月~2003年4月在上海多家医院和本院查咽部有新生物,行病理组织活检均提示:鼻咽部新生物刚果红染色阳性,淀粉样变性.

    作者:罗晓庆;刘红;熊竹娟;孔佩艳;陈幸华;张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王换治疗后12~72 h,10例存活患者清醒;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淤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王军霞;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1~2次,再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剂量2Gy/次,1次/d,5d/周,范围50~60 Gy,放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采用WHO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0例,进展(PD)10例,肝功能异常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骨髓功能抑制16例,发热11例.结论 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健;郑志勇;黄东宁;宁四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62例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对2001年10月~2007年10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者血栓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主干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49例,椎-基底动脉6倒.溶栓后血管再通41例,成功再通率为66.13%.54例临床表现改善,治疗前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47.30±12.78;治疗后ESS评分83.5±2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早期的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涛;张猛;王琳;许志强;周华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参苓白术汤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厌食及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汤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排除消化道梗阻、咀嚼吞咽困难等机械性进食障碍的病例,64例厌食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中/长链脂肪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食欲、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食欲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56.3%,对照组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50.0%,对照组改善率18.8%,两组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汤能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厌食及营养状况,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胜珠;杨光华;陈连生;付相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肾活检穿刺术后肾周巨大血肿1例报道

    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对各种肾脏病明确病理及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随着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逐渐取代传统手动肾活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1],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出血仍是常见并发症.而严重的术后出血发生率虽低,但一旦发生,常需介入或手术治疗.本文报道1例肾活检术后肾周巨大血肿而采用手术治疗,探讨肾穿刺后不同出血状况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余文洪;赵洪雯;中兵冰;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口服火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反复恶心、呕吐、头痛、少尿16d入院.患者听信民间偏方能治妇科疾病,将火药约lOg煮沸成汤口服,随之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样、黏液样物质,无双侧腰部胀痛,渐出现尿量减少(约400mL/d),伴有颜面、四肢轻度浮肿.当地医院予以抗炎、利尿等治疗无效.

    作者:李宁;赵洪雯;余文洪;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眩晕发作及敏使朗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2例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眩晕息性发作期均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在缓解期内予敏使朗维持治疗,而对照组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TCD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沈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8例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诊断及与相关疾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6倒临床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分析尺神经各段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正中神经各段感党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尺神经F反应、前臂内侧皮神经波幅及相应靶肌肉针电极肌电图表现.结果 尺神经肘段传导速度减慢51例,第一骨间肌末端潜伏期延长2例,近端感觉电位波幅异常6例,前臂内侧皮神经异常5例,尺神经F反应异常5例.结论 肌电图检查能明确神经受损受压的部位、程度,为肘管综合征的临床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杏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肤(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79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加以比较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N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与D-二聚体水平呈对数正相关(r=0.439 8,t=4.297 0,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BNP分泌增加,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BNP与D-二聚体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周武;王明山;黄小芳;吕美艳;杨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亚低温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研究亚低温治疗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本文自2000年5月~2006年6月共收治3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按照Hunt-Hess分级,Ⅰ~Ⅲ级57例,Ⅳ~Ⅴ级18倒.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术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亚低温组38倒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31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37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术后的伤残等级和死亡率.

    作者: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