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0例

桂金川

关键词:多西他赛, 乳腺癌, 联合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并以进口多西他赛作时照.方法 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2组);3周为1个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CR+PR)66.7%,肿瘤控制率(CR+PR+SD)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0%,肿瘤控制率92.0%;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0%.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药加芬太尼对防治剖宫产腹膜牵拉反应的体会

    硬膜外麻醉为剖宫产术首选方法之一.由于该麻醉及手术的一些特点致腹膜牵拉反应难以避免.作者在局麻药配伍芬太尼对防治腹膜牵拉反应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勇;胡素华;艾玲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王换治疗后12~72 h,10例存活患者清醒;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淤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王军霞;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择同科室的WHO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分为对照组83例,实验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小组+集体的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小组+集体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达到理想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

    作者:徐灵莉;刘晓玲;吴静;刘德线;皮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体内药物分析(biopharmarmaceutical analysis)是为适应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因此,其发展与复杂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作者:汤建林;周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7例患者采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开放穿钉.结果 经过6~15个月随访,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优良率达94.1%,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柴纪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核因子-κB对ApoE-/-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ApoE-/-小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肾损害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采用ApoE-/-小鼠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动物模型.选择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肾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ApoE-/- 小鼠,按斑块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选择同条件喂养的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取各组肾动脉及肾脏: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F-λBp65及ICAM-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F4/80)表达.结果 (1)无论在血液、肾动脉及肾脏组织中.NF-κBp65在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而未破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AM-1、F4/80的表达变化与NF-κBp65的趋势相同.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首先是动脉炎症引起,继而波及到下游的肾脏发生炎症性损害.NF-κB的活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朝晖;赵洪雯;刘宏;吴雄飞;王汉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例马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007年9~11月肾科连续收治了6例马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2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例马蜂蛰伤致MODS患者均为女性,病例A 17岁、病例B 56岁,均因马蜂蜇伤后无尿1~2 d入院.门诊检查提示:严重酸中毒,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心肌酶谱严重损害,分别以蜂蜇伤、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入院.

    作者:王殿珍;许爱华;鄢春燕;王莎;郑小玲;赵洪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62例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对2001年10月~2007年10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者血栓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主干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49例,椎-基底动脉6倒.溶栓后血管再通41例,成功再通率为66.13%.54例临床表现改善,治疗前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47.30±12.78;治疗后ESS评分83.5±2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早期的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涛;张猛;王琳;许志强;周华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 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刘宏;彭侃夫;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医改形势下的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纠纷不断增多的原因,探讨正确处理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护理纠纷逐渐减少.结论 医改政策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已成为焦点.护理理念的转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梯队培养,服务态度的教育培养,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科技能培养,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疾病与健康知识的宣教,危机意识的培养与管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以及现代化的医院管理,采取有效、安全的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寿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例奥沙利铂大面积渗漏的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坏死.奥沙利铂是一类新型的铂类抗癌药物,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第3代抗癌药物.主要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与紫杉醇联合用于卵巢癌患者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科于2006年收治1例卵巢癌复发患者,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在奥沙利铂静脉化疗时大面积渗漏,经过及时治疗护理,患者完全恢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咽部不适,双侧鼻阻、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说话闭塞性鼻音逐渐加重,于2001年4月~2003年4月在上海多家医院和本院查咽部有新生物,行病理组织活检均提示:鼻咽部新生物刚果红染色阳性,淀粉样变性.

    作者:罗晓庆;刘红;熊竹娟;孔佩艳;陈幸华;张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防治临床决策的循证医学指导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第一位致死原因[1].

    作者:张鲁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8例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2000年2月~2007年1月,本院共有28例患者应用日问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6~72(42.5±8.5)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4例,Ⅳ级24例.其中冠心痛8例,风湿性心辩膜痛12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结果 17例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者,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减少.此后间断行CBP治疗,随访17例存活1年以上,11倒3~6个月死于泵衰竭.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顽固性心衰有效手段,应强调早期使用,促使心功能恢复或过渡到心脏移植.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吴亿;王军霞;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剂量ARB对肾移植后蛋白尿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大剂量ARB对肾移植后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肾移植后蛋白尿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2~4倍剂量ARB治疗)和对照组33例(不使用ARB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时间两组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血生化、血压、远期人/肾生存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排出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肌酐倍增时间、进展到移植肾功能衰竭或死亡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34.42±12.56)个月与(17.51±10.26)个月,(38.12±22.51)个月与(24.25±13.56)个月];治疗组出现2例血钾升高,4例低血压.结论 大刑量ARB可有效控制肾移植后蛋白尿,提高移植患者人/肾远期存活率,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刘宏;余荣杰;李敛;赵洪雯;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鼠阿霉素肾病超微结构转变过程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制作的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过程,为采用阿霉素肾病模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2个月龄雌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阿霉素肾病组(ADR组,20只).ADR组大鼠先行右肾切除,其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别给予阿霉素5mg/kg和3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行假手术和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切肾后第4、8、16周收集血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液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各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取其残肾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ADR组Scr和尿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DR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进行性发展,在第16周时形成FSGS改变;电镜下早期以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融合为主,在第8周时有少部分修复,16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大量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损伤.结论 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其超微结构变化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伤,若干预需早期进行.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彭侃夫;李敛;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4~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进行12周治疗.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均能减少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而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较单用厄贝沙坦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比单用厄贝沙坦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清蛋白尿更有效.

    作者:申兵冰;赵洪雯;干磊;余荣杰;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儿童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率,静脉尿路造影4/6.B超确诊3/5,磁共振泌尿系造影4/4.结果 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6个月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其余病例疗效良好.结论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时患儿潜在的危险大,应结合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检查,尽早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廖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各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已接近10%,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肾病综合征占了很大的比重.

    作者:袁发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流行性出血热并消化道出血2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为加强流行性出血热(EHF)并消化道出血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病死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方法总结本院298例EHF并消化道出血时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对EHF并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结合本院实际处理情况提出一些应急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结论 根据EHF临床分期,找出并消化道出血原因和部位,给予正确及时处理、有减少EHF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可能性.

    作者:涂光惠;陈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