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张猛;王琳;许志强;周华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咽部不适,双侧鼻阻、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说话闭塞性鼻音逐渐加重,于2001年4月~2003年4月在上海多家医院和本院查咽部有新生物,行病理组织活检均提示:鼻咽部新生物刚果红染色阳性,淀粉样变性.
作者:罗晓庆;刘红;熊竹娟;孔佩艳;陈幸华;张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2例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眩晕息性发作期均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在缓解期内予敏使朗维持治疗,而对照组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TCD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沈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各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已接近10%,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肾病综合征占了很大的比重.
作者:袁发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人类白细胞血清学分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总结870例人类白细胞分型实验结果,分析其中实验结果不佳的原因.结果 腹腔血、实验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试剂保存方式均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可使实验结果受干扰,甚至可使实验失败.结论 改进取血方式,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完善试剂保存环境可提高分型实验的准确性.
作者:李敛;刘宏;余荣杰;赵洪雯;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经输尿管镜术30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或)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住院时间3~7 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3.8%(14/26).出院后至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96.1%(25/26),结石清除率92.0%(23/25).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2.0%(3/2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厚彬;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汤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排除消化道梗阻、咀嚼吞咽困难等机械性进食障碍的病例,64例厌食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中/长链脂肪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食欲、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食欲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56.3%,对照组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50.0%,对照组改善率18.8%,两组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汤能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厌食及营养状况,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胜珠;杨光华;陈连生;付相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高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人群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传染病暴发与流行在学校时有发生[1].因此,加强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控制传染病流行,保护学生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潘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体内药物分析(biopharmarmaceutical analysis)是为适应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因此,其发展与复杂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作者:汤建林;周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 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作者:赵洪雯;余荣杰;刘宏;彭侃夫;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7例患者采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开放穿钉.结果 经过6~15个月随访,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优良率达94.1%,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柴纪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纠纷不断增多的原因,探讨正确处理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护理纠纷逐渐减少.结论 医改政策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已成为焦点.护理理念的转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梯队培养,服务态度的教育培养,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科技能培养,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疾病与健康知识的宣教,危机意识的培养与管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以及现代化的医院管理,采取有效、安全的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寿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王换治疗后12~72 h,10例存活患者清醒;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淤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孙岩;王军霞;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对2001年10月~2007年10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者血栓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主干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49例,椎-基底动脉6倒.溶栓后血管再通41例,成功再通率为66.13%.54例临床表现改善,治疗前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47.30±12.78;治疗后ESS评分83.5±2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早期的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涛;张猛;王琳;许志强;周华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多发性骨折是全身严重多发损伤的一部分,患者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早期急救护理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或继发性损伤,其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所以急救工作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展开救治工作,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现将本科2005~2007年救治的1 668例多发性骨折的救护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蒋希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的变化以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86例老年人的血尿酸,同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420mmol/L定义为高尿酸症.结果 高尿酸症者30例,占34.9%.70~79岁、80~89岁、≥90岁组高尿酸血症者分别为20%、42.2%、66.7%(P<0.05),血尿酸的中位数分别为307、367、481 mmol/L(P<0.01).随IMT的增加血尿酸逐步增加(IMT≤0.9、0.91~1.19、1.2~1.49、≥1.5mm组的血尿酸中位数分别为309、354.5、349、428.5mmol/L,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RP较血尿酸正常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 vs 4.45mmol/L,P<0.05).结论 在老年人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并随年龄增加其发生率和血尿酸的值均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性增加.因而在临床上应积极控制老年人的血尿酸.
作者:何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5/6肾切除大鼠对其肾脏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pAdanti-α-SMA转染5/6肾切除大鼠模型.实验分组,A组:正常对照;B组:5/6肾切除大鼠;C组:pAdanti-α-SMA转染的5/6肾切除大鼠.统计20周后存活率及血肌酐,行肾脏病理检查和肾脏损伤指数评分,行α-SMA、TGF-β1、PDGF-BB的免疫组化并用Tiger 920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各组存活率为95.0%、58.8%、82.9%;各组平均血肌酐为:39.74、132.57、88.65;各组肾损伤总指数:0.79、16.91、1.43;各组α-SMA+细胞Tiger 920图像分析仪结果:1.22、1.81,1.37.结论 pAdanti-α-SMA转染可延缓大鼠肾脏纤维化进程.
作者:干磊;李敛;赵洪雯;刘宏;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并以进口多西他赛作时照.方法 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2组);3周为1个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CR+PR)66.7%,肿瘤控制率(CR+PR+SD)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0%,肿瘤控制率92.0%;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0%.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作者:桂金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CD4+CD25+Treg参与移植免疫耐受及临床采用监测CD4+CD25+Treg比例评估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肾移植受者42例按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长期存活组28例,慢性排斥组14例,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血清TGF-β1、IL-10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移植肾长期存活组CD4+CD25+Treg比例较正常组及慢性排斥组均显著升高.CD4+CD25+Treg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显著相关(r=0.77,P<0.01),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和血清TGF-β1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6+CD25+Treg比例与受者长期存活密切相关,CD4+CD25+Treg有可能参与移植术后受者对同种异体移植肾免疫耐受的形成;外周血CD+CD25+Treg比例可作为临床反映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作者:卢彩宝;赵洪雯;李敛;吴雄飞;刘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训宫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米索组(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再宫体注射催产素10u,静脉给予5%GS 500mL加催产素20u;催产素组(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紊10u,静脉再给予5%GS500mL加催产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24h内平均出血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230.25±23.1)mL,24h平均出血量(338.87±54.3)mL;对照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为(267.63±33.5)mL,24h平均出血量(419.89±57.6)mL.结论 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促进宫缩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催产素,且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方便、安全,吸收迅速能很好地预防高危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作者:刘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患者,25岁,孕2产0,平时月经正常,预产期2004年2月6日.因停经39周,有不规律宫缩1d于2004年1月30日8:30入院.孕期正常.
作者:周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