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杨海平;张才全

关键词:胃癌, 预后, 进展
摘要: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尽管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胃癌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其预后涉及癌肿的分期、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范围、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以及有无转移等,还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0例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并以进口多西他赛作时照.方法 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2组);3周为1个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CR+PR)66.7%,肿瘤控制率(CR+PR+SD)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0%,肿瘤控制率92.0%;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0%.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作者:桂金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剂量ARB对肾移植后蛋白尿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大剂量ARB对肾移植后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肾移植后蛋白尿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2~4倍剂量ARB治疗)和对照组33例(不使用ARB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时间两组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血生化、血压、远期人/肾生存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排出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肌酐倍增时间、进展到移植肾功能衰竭或死亡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34.42±12.56)个月与(17.51±10.26)个月,(38.12±22.51)个月与(24.25±13.56)个月];治疗组出现2例血钾升高,4例低血压.结论 大刑量ARB可有效控制肾移植后蛋白尿,提高移植患者人/肾远期存活率,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刘宏;余荣杰;李敛;赵洪雯;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儿童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率,静脉尿路造影4/6.B超确诊3/5,磁共振泌尿系造影4/4.结果 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6个月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其余病例疗效良好.结论 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时患儿潜在的危险大,应结合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检查,尽早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廖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各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已接近10%,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肾病综合征占了很大的比重.

    作者:袁发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肾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血清学分型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人类白细胞血清学分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总结870例人类白细胞分型实验结果,分析其中实验结果不佳的原因.结果 腹腔血、实验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试剂保存方式均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可使实验结果受干扰,甚至可使实验失败.结论 改进取血方式,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完善试剂保存环境可提高分型实验的准确性.

    作者:李敛;刘宏;余荣杰;赵洪雯;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4~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进行12周治疗.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均能减少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而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组较单用厄贝沙坦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比单用厄贝沙坦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清蛋白尿更有效.

    作者:申兵冰;赵洪雯;干磊;余荣杰;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肾活检穿刺术后肾周巨大血肿1例报道

    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对各种肾脏病明确病理及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随着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逐渐取代传统手动肾活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1],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出血仍是常见并发症.而严重的术后出血发生率虽低,但一旦发生,常需介入或手术治疗.本文报道1例肾活检术后肾周巨大血肿而采用手术治疗,探讨肾穿刺后不同出血状况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余文洪;赵洪雯;中兵冰;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0例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对训宫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米索组(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舌下舍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再宫体注射催产素10u,静脉给予5%GS 500mL加催产素20u;催产素组(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紊10u,静脉再给予5%GS500mL加催产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24h内平均出血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230.25±23.1)mL,24h平均出血量(338.87±54.3)mL;对照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为(267.63±33.5)mL,24h平均出血量(419.89±57.6)mL.结论 米索前列醇辅以催产素促进宫缩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催产素,且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方便、安全,吸收迅速能很好地预防高危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作者:刘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被认为是过敏反应即免疫介导的肝损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多是药物和蛋白的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原性结合物(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抗原摄取、处理,而引起细胞增殖表达和T细胞增殖使机体肝脏受损,另外许多细胞因子也参与了反应[1,2].

    作者:贾丽;高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尽管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胃癌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其预后涉及癌肿的分期、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范围、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以及有无转移等,还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有关.

    作者:杨海平;张才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光动力治疗肺癌后60天光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合适波长光激发靶细胞内光敏剂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治癌方法,与其他肿瘤方法相比,PDT具有独特的优势[1].

    作者:彭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医改形势下的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纠纷不断增多的原因,探讨正确处理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护理纠纷逐渐减少.结论 医改政策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已成为焦点.护理理念的转变,医疗护理人员的素质梯队培养,服务态度的教育培养,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科技能培养,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疾病与健康知识的宣教,危机意识的培养与管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以及现代化的医院管理,采取有效、安全的防范对策,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寿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8例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诊断及与相关疾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6倒临床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分析尺神经各段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正中神经各段感党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尺神经F反应、前臂内侧皮神经波幅及相应靶肌肉针电极肌电图表现.结果 尺神经肘段传导速度减慢51例,第一骨间肌末端潜伏期延长2例,近端感觉电位波幅异常6例,前臂内侧皮神经异常5例,尺神经F反应异常5例.结论 肌电图检查能明确神经受损受压的部位、程度,为肘管综合征的临床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杏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亚低温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研究亚低温治疗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本文自2000年5月~2006年6月共收治3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按照Hunt-Hess分级,Ⅰ~Ⅲ级57例,Ⅳ~Ⅴ级18倒.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术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亚低温组38倒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31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37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恢复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术后的伤残等级和死亡率.

    作者:杨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

    目的 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经输尿管镜术302例,其中2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或)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住院时间3~7 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3.8%(14/26).出院后至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96.1%(25/26),结石清除率92.0%(23/25).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2.0%(3/2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厚彬;谢斌;黄仕泉;万滨;李可;陈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咽部不适,双侧鼻阻、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说话闭塞性鼻音逐渐加重,于2001年4月~2003年4月在上海多家医院和本院查咽部有新生物,行病理组织活检均提示:鼻咽部新生物刚果红染色阳性,淀粉样变性.

    作者:罗晓庆;刘红;熊竹娟;孔佩艳;陈幸华;张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反义α肌动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5/6肾切除大鼠抑制肾纤维化进展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5/6肾切除大鼠对其肾脏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pAdanti-α-SMA转染5/6肾切除大鼠模型.实验分组,A组:正常对照;B组:5/6肾切除大鼠;C组:pAdanti-α-SMA转染的5/6肾切除大鼠.统计20周后存活率及血肌酐,行肾脏病理检查和肾脏损伤指数评分,行α-SMA、TGF-β1、PDGF-BB的免疫组化并用Tiger 920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各组存活率为95.0%、58.8%、82.9%;各组平均血肌酐为:39.74、132.57、88.65;各组肾损伤总指数:0.79、16.91、1.43;各组α-SMA+细胞Tiger 920图像分析仪结果:1.22、1.81,1.37.结论 pAdanti-α-SMA转染可延缓大鼠肾脏纤维化进程.

    作者:干磊;李敛;赵洪雯;刘宏;吴亿;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出血1例

    1临床资料患者,25岁,孕2产0,平时月经正常,预产期2004年2月6日.因停经39周,有不规律宫缩1d于2004年1月30日8:30入院.孕期正常.

    作者:周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海带多糖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抗炎症性损伤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海带多糖对阿霉素肾痛大鼠肾组织的抗炎症性损伤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海带多糖治疗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类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表达,以及肾组织Hpa、IL-6、IL-8表达变化.结果 海带多糖治疗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组织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Hpa mRNA含量、肾组织Hpa、IL-6及IL-8表达均不同程度低于阿霉素肾病对照组.结论 海带多糖对阿霉素肾痛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pa以及促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爽性损伤治疗作用.

    作者:余荣杰;赵洪雯;李敛;刘宏;干磊;吴雄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择同科室的WHO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分为对照组83例,实验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小组+集体的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小组+集体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达到理想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

    作者:徐灵莉;刘晓玲;吴静;刘德线;皮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