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多发伤的手术配合体会

焦春艳;余正;沈学远

关键词:胸腹多发伤, 胸腹联合伤, 手术治疗, 手术配合, 失血量, 病死率, 诊治, 休克, 外伤, 抢救, 进程
摘要:胸腹多发伤(本组包括胸腹联合伤)是严重、危重、复杂外伤,病情发展迅速,失血量大,病死率高,如何尽快地阻断休克进程是诊治的关键[1].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抢救手术治疗149例胸腹多发伤,现将手术配合情况总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例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EN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院时与EN开始进行后第8天的钾、钠、血糖、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等各项生化指标及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等多项营养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等.结果 EN支持前后患者的钾、钠、血糖、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等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的总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发生腹泻和腹胀率分别有10%和5%.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杨祖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体会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1].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加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发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创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社区4种常见慢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

    糖尿病、高血脂症、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越来越年轻化.本文观察石坪桥地区社区这4种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必蕴;李琼;彭素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3种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试剂的评价

    目的 对浙江东瓯、德国Autec、南京威特曼3种AFU试剂的评价,为选择AFU试剂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3种试剂的精密度、准确性以及抗坏血酸、肝素钠、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对测AFU的干扰能力.结果 3种试剂的批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彼此相关系数为0.915 9、0.928 8、0.982 4,回收率为98.3%~101.1%,线性达224u/L,维生素C大于或等于0.238mg/mL、Hb≥0.5g/L对AFU产生负干扰,肝素钠对AFU≥10IU/mL产生正干扰,威特曼试剂受这些干扰物的影响较其他两种试剂小;胆红素小于或等于135.7μmol/L对AFU没有干扰,甘油三酯小于或等于6.60mmol/L时,东瓯和Autec试剂不受干扰,而甘油三酯大于或等于4.80mmol/L时,威特曼试剂受影响较大.结论 3种试剂在抗干扰能力上有明显差异,正常血清标本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吴英;饶万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Maxon缝线双重环扎加张力带缝合治疗髌骨粉碎性移位骨折38例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新技术.方法 将髌骨骨折复位后,用Maxon缝线双重环扎加髌前张力带缝合,进行固定.结果 对38例患者6~24个月的随访发现,本组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愈合时间45~86d,平均61.3d.优2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 该术式具有操作容易,髌骨关节面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力学、微创要求,免除二次手术和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髌骨粉碎性移位骨折尤其是严重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峰;陈雷;沈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未修复喙锁韧带15例;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并修复喙锁韧带9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均为新鲜脱位,脱位距就诊时间为0~6d,平均1~2d.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 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进行评价.锁骨钩组优13例,良2例,克氏针张力带组优8例,良1例,患者无感染,无金属内固定物折断及松动,肩锁关节未见脱位或半脱位.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一样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练,疗效满意.

    作者:胡建华;李帮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胆道造影、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本科从1999年开始在胆道手术中使用胆道造影,至今共使用40例.从2001年1月开始在胆道手术中使用胆道镜,至今共42例.二者在术中同时使用2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代国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6例外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26例外伤性膈肌破裂和膈疝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左侧膈肌破裂23例,形成膈疝20例;右侧膈肌破裂3例,形成膈疝1例.术前经体检、X线及CT检查确诊16例,术中探查确诊10例.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25例,死亡1例.结论 X线和CT检查是外伤性膈肌破裂和膈疝的重要诊断依据,确诊病例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黄学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微创橇拨复位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3例

    目的 探讨微创斯氏针橇拔复位加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斯氏针橇拨复位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3例(39侧).按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23侧,Ⅲ型13侧,Ⅳ型3侧.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按美国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8侧(71.8%),良6侧(15.4%),可3侧(7.7%),差2侧(5.1%).优良率87.2%.结论 采用微创斯氏针橇拨复位加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弓;倪卫东;高仕长;梁安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阴道大出血造影栓塞治疗的护理

    造影栓塞治疗术是指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栓塞物质,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阻断,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明胶海绵(1~3周可被吸收)、无水乙醇、钢圈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栓塞剂.

    作者:陈素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TEN: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判断的新标志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约占肺癌的80%,其发生是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参与的多基因、多步骤过程.

    作者:王璨丽;梅同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医学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创新模式初探

    当今知识创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正引起世人的瞩目.

    作者:饶如明;钱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阿曲库铵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其肌松残留作用的影响

    阿曲库铵是目前临床上起效较快的中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但它与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一样存在术后肌松残留作用.由于计算机以及各种药物输注系统在麻醉中的应用,肌松药静脉给药方式已越来越多,但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探讨靶控输注(TCI)、持续输注(CI)及静脉注射(IV)3种给药方式对阿曲库铵肌松残留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一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9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及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DDP 50~80mg/m2、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40~60mg/m2及丝裂霉素8~10mg/m2,经支气管动脉缓慢注入,4周后重复;112例采用EP方案全身化疗:DDP 25~30mg/m2,静滴,d1~d3;VP~16 100 mg/m2,静滴,d1~d3,21d为1周期.结果 两组均无CR病例,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PR 65例,SD 36例,PD 6例,总有效率60.7%,中位生存期9.1个月,1年生存率32.7%,2年生存率21.5%.EP方案组:PR 30例,SD 69例,PD 13例,总有效率26.8%,中位生存期8.7个月,1年生存率29.5%,2年生存率19.6%;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KPS及生活质量评分较EP方案组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高,但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无明显优势.

    作者:项颖;周培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肺癌Stat3、bcl-2表达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Stat3、bcl-2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例鳞癌、21例腺癌,4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Stat3、bcl-2表达水平.结果 Stat3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高于癌旁组织(40%)和正常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高于癌旁组织(20%)和正常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肺癌Stat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Stat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癌旁组织(0%),正常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高分化与低分化肺癌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男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1.43%)高于女性(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结论 Stat3可作为肺癌组织的标志物;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

    作者:刁晓源;余红;张程;张湘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工人,因发现左侧胸壁包块4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胸壁疼痛,并于患处扪及包块.专科查体:左第9肋骨腋段可触及一大小约4cm×2.5cm包块,质中偏硬,活动差,轻压痛;局部皮温不高、无发红;未扪及骨擦感.

    作者:张德全;肖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8例

    目的 探讨食指近节背侧皮瓣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8例19人次拇指皮肤缺损行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9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 18例19人次手术术后皮瓣均成活,患者均恢复原有工作,手指外形功能满意.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范大礼;钟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血管损伤26例分析

    目的 总结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4月~2007年8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26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采用简单、可靠的方法固定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1例下肢循环良好,按Whitman分级14例为好(伤肢行走不用支具),7例因神经及骨折因素,分别于伤后12~18个月功能恢复良好.5例截肢.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腘血管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结合Doppler、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作者:胡建华;李帮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丹参对体外关节软骨细胞抗过氧化氢损伤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损伤效应及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的干预作用.方法 兔原代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Ⅱ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检测鉴定.将培养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对照组(损伤组)和丹参组.损伤组用0.1mmol/L过氧化氢(终浓度)制造体外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丹参组将不同浓度的丹参(终浓度0.01g/L、0.05g/L、0.25g/L)于过氧化氢损伤前30min加入,分别测定各组细胞活力(MTT法)、培养液上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总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法)及细胞DNA合成计数(氚标记脱氧嘧啶核苷酸法,3H-TdR法).结果 损伤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培养液上清MDA含量显著上升、蛋白含量及细胞DNA合成显著下降.丹参组细胞活性较损伤组显著升高、培养液上清MDA水平显著降低、蛋白含量及细胞DNA合成显著上升.结论 丹参能抵抗过氧化氢造成的体外软骨细胞损伤.

    作者:程义权;郭振河;杨家辉;余伦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幼年新西兰白兔损伤关节软骨再生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目的 克隆幼年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主导修复的相关基因,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机制.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断,通过PCR筛选、杂交验证、同源性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17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断,鉴定了11个,发现6个新基因片断,在GeneBank登录并获得注册.结论 所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关节软骨细胞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玉刚;初同伟;周跃;钱奕明;付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