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漏取宫内节育器6例分析

朱传玲;张慧;丁兆平;王芳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
摘要:漏取宫内节育器(IUD)是指取出宫内节育器数月至数年后,发现受术者宫腔内仍有IUD.现将我站从2002~2005年查出的漏取IUD 6例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Bcl-2和Bax基因在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Bcl-2和Bax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原癌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存活基因,通过阻断凋亡信号传递系统中的后共同通道而抑制细胞凋亡.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病理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组织的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奕生;刘慕嫦;张惠球;黄榕权;张绘宇;顾莹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误诊子宫体癌1例

    1 病例报告女,50岁.因阴道内肿物3 a,突然脱出于阴道外于2000-06-3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呈3 /30日型,量中.3 a前出现月经期延长6~10 d,月经量逐渐增多,伴血块且血块量亦渐增加,四肢无力,心慌气短,食少纳差,倦怠懒言,消疲显著.曾于某医院妇科就诊,查Hb 4 g/L,并可于阴道内触及手拳大小肿物,质地硬且脆,表面糜烂,有接触性出血,诊断为子宫体癌晚期.患者拒绝治疗.出院后阴道又不规则流血,贫血加重,呈恶病质状态,于当地以中药归脾汤加减内服维持.

    作者:梁秀程;邵国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阿司咪唑不良反应

    阿司咪唑为H1受体阻断药,临床常用于一些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蔚红;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随机引物PCR法基因分型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 )法基因分型.方法:以单一随机引物及优化的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99株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进行AP-PCR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结果:199株临床分离K. pneumoniae共得1 58种AP-PCR型.结论:AP-PCR法可将K.pneumoniae分型158种.

    作者:叶明亮;刁亚林;侯晓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护理

    1 置入时机近来肠道作为免疫器官在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胃肠道不仅是一个传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器官,也是一道分隔内外环境、保护机体免受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袭的内在屏障,还是体内大的细菌储源,肠道细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淋巴或直接引流入肝,可以启动全身的炎症反应.因此在MODS的发生中,肠道既是受损的靶器官,又是损伤的激发器官.

    作者:葛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护理文书书写常见的质量缺陷分析

    为提高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质控中心、护理部对2 a来部分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如下.

    作者:袁先霞;张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训练的影响

    我科2002-08~2004-08对共同性斜视住院患儿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呼吸衰竭氧疗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手段,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如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周,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

    作者:段素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血管类药物所致死亡

    1 尼群地平男,66岁.因高血压病给予尼群地平片10 mg口服,3次/d,次日出现胸痛、腰痛,皮肤黄染 ,随之出现腹胀、酱油色尿等一系列症状,入院诊断为急性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心绞痛 .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胸痛仍频繁发作,皮肤黄染加重,持续无尿,终因溶血进行性加重, 于80 h后死亡.本例溶血之特点:起病急,病前有小剂量同类药物服用史,有血管内溶血和酱油色尿.其溶血机制可能与复合体型免疫性溶血有关[1].

    作者:范存亮;李成建;王增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严重并发症4例分析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简称碎石术)为微创手术,但若发生严重并发症则处理棘手,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对所遇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风;梅红兵;常江平;于海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宫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4~32岁,平均28岁.产后大出血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切除肿瘤后出现大出血1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其余3例为绒毛膜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引起的持续出血,本组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其中2例伴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作者:宋静;魏秀芬;张美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宫腔镜手术护理

    2004-04至今,我院妇科引进了德国产狼牌宫腔镜,开展了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黏膜下肌瘤切除术(TCRM)、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均取得了很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徐红;李红云;王婷;孙秀娟;梁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便携式化疗泵配合PICC持续给药的护理

    我院2001-01~2004-12应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便携式微量泵配合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PICC)持续给药128例,便携式化疗微量泵能24 h持续给药 ,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黎;马新乐;孙广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妊娠晚期及围产期合并肺栓塞的护理

    2003年以来,我科收治妊娠晚期及围产期合并肺栓塞10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细心护理,康复出院9例.总结如下.

    作者:韩艳艳;李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眼球内巨大异物存留1例

    1 病例报告男,32岁.2002-11-13在建筑装潢施工中不慎被碎石块击伤左眼,左眼视物不见、眼球疼痛、流血不止.急诊就医于当地医院.给予局麻下左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仍感左眼疼痛剧烈,视物不见.2周后,患者在当地另一家医院就诊,经查眼眶CT示左眼球内巨大异物存留.于2003-12-05来我院就诊,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强光感(± ),光定位不准,红绿不辨.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混浊水肿,7~3点位横贯角膜中央区穿通伤,7点位角膜缘伤口向巩膜缘外裂伤2 mm,前房浅,晶体缺如,瞳孔区大量渗出及膜状机化物,房水混浊,虹膜残缺不全,纹理不清.

    作者:陈穗桦;韩元婷;顾森山;姜涛;黄振平;王理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肠道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炎误诊21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我院1992~2003年肠道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炎误诊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9~73岁 ,平均54岁.其中结、直肠癌合并阑尾炎12例,阑尾癌合并阑尾炎2例,结肠平滑肌肉瘤合并阑尾炎4例,结肠恶性淋巴瘤合并阑尾炎2例,结肠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阑尾炎1例.术后发现和(或)确诊时间在3 d~7个月,误诊21例第1次手术都仅做单纯阑尾切除术;同时从无合并症的单纯阑尾炎100例中随机抽取25例作对照,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4~57岁,平均 36岁.

    作者:杨清绪;黄本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术中输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穿刺部位和穿刺针的选择术中输血时穿刺部位常规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一般多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正常情况下操作简单,易于成功.但是对于创伤较重、失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病情危急的患者,因血容量严重不足,静脉血管常痉挛、塌陷、不充盈,穿刺前可先进行局部热敷,水温不超过45℃,防止烫伤,亦可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解除静脉血管的痉挛,使血管舒张充盈.以上方法均失败时,应立即进行大隐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插管,不应反复穿刺,以免浪费宝贵时间,并且对重要血管是一种不必要的破坏.穿刺针首选静脉留置针或12~16号头皮针,针头过小不但能破坏红细胞,而且还影响输血的速度,延误救治时机.

    作者:任婷;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肺栓塞猝死1例

    1 病例报告男,60岁.因前列腺增生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前服用乙烯雌酚1 mg,3次/d, 连用10 d,手术时间1 h 30 min.术后止血芳酸0.3,静点,1次/d,共3 d,术后9 d,第1 次下床,突然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抢救30 min无效死亡.临床诊断:肺栓塞猝死. 尸检报告:肺主脉9 cm×0.2 cm红色血栓.病理诊断:肺栓塞.

    作者:薛景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根治小儿慢性脓胸的护理

    2000~2004年我们采用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小儿慢性脓胸18例 ,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2001~2004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病理科乳腺病例进行复查,按照WHO(2003)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1],选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18例,其中普通性导管增生(UDH)53例,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EA) 30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 19例,导管原位癌(DCIS) 16例,乳腺浸润性癌(IDC)60例.原标本均经10%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作者:景红;吴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