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芳;王素玲;王朝娟
本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手术及术后抗生殖道支原体(uu)药物治疗精索静脉性不育症,术后6个月~2 a随访54例,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2 a随访32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喜;李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窦状扩张、管样、网样结构.彩色多普勤检查示丰富血流信号,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结论:超声检查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岩;袁珍;陈涛;闫冰;罗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们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输液观察室严防差错事故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桑彩娣;崔雪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CT、MR等影像技术的发展,脑出血已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但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不典型脑出血,尤其是后颅窝脑出血常被误诊.现对我院近4 a来后颅窝脑出血误诊28例分析如下.
作者:郎臣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痛人工流产的需求越来越多,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对早孕患者在静脉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的一种新型人工流产术.以往人工流产多在患者清醒下完成,手术虽小,但刺激较强,致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为了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作用少的方法,我院自2002年起,开展了无痛人工流产术,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冯可伟;赵殊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典型的白血病诊断一般较容易、明确,而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的急性白血病起病较隐匿,容易误诊、误治.我院1998-07~2004-08共收初诊急性白血病13 2例,以胃肠道症状首诊12例,1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梅振华;张虹;史登平;胡兵;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采血通常采用四肢浅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等.但头皮浅静脉采血量少,四肢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易穿破血管;颈外静脉穿刺固定困难,股静脉直刺法不易固定,穿刺范围小[1,2].我院2004-01~2005-04采用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诊治提供了足够的血液 ,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总结如下.
作者:孙昌英;刘爱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3-01~2005-03我院ICU共收治713例,其中男534例,女179例,年龄13月龄~86岁,住院时间1~17 d,平均住院4.8 d.脑外伤156例,颅内肿瘤189例,脑出血78例 ,心胸外科手术89例,腹部手术123例,其他78例.
作者:赵樱桃;许金玲;李喜梅;段宏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4-04至今,我院妇科引进了德国产狼牌宫腔镜,开展了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黏膜下肌瘤切除术(TCRM)、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均取得了很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徐红;李红云;王婷;孙秀娟;梁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1-09~2003-10我院急诊应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世民;周洪革;郭启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我科2000~2004年共收治经临床诊断为重症哮喘48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1~89岁,病程8个月~60 a.入科后观察患者精神差,均有呼吸困难,R>30次/min,HR>102次/min.部分患者不能平卧、讲话不连贯及烦躁不安、出汗;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呈反向运动 ,哮鸣音从明显变为消失,伴紫绀.
作者:贺娟;张玉;武亚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肿瘤基因PTEN、P63、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08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PTEN、P6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PTEN的阴性率分别为36%和1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两组之间的P63阳性率分别为56%和20%,主要为鳞化细胞阳性,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PTEN的阴性率和P63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与否、肿瘤大小无关.P5 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TEN失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不是频发于早期事件;PTEN的失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63、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缺乏指导性.
作者:张静;李雯;梁颜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 )法基因分型.方法:以单一随机引物及优化的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99株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进行AP-PCR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结果:199株临床分离K. pneumoniae共得1 58种AP-PCR型.结论:AP-PCR法可将K.pneumoniae分型158种.
作者:叶明亮;刁亚林;侯晓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产妇450例,年龄21~43岁,留置尿管时间短10 h,长30 h.随机分为实验组236例,对照组214例.两组基本条件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2001-10~2004-12收治服毒自杀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指导组32例, 男8例,女24例,平均(28.4±6.3)岁;服毒种类:农药26例,医用药物4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例,初中以下14例,文盲10例.对照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27.2 ±6.9)岁;服毒种类:农药25例,医用药物4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9例,初中以下15例,文盲8例.两组性别、年龄、服毒种类、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俊环;曹瑾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静脉输液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1.1 静脉药物配置环境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03-03正式起用,引进了美国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设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在各个岗位的职责及标准操作程序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人流、物流、信息传递三方面来布局.环境由办公室、摆药区、准备区、缓冲区、更衣区、配置区、成品区和药物仓库组成.空气采用层流,各区域分别达到十万级、万级、百级.配置中心有非常强大的电脑系统,与每个病区时刻保持着联系,有利于医嘱的更改.中心的核心部分有2个200 m2、洁净度达万级的配置室,每个配置室放置4个超净台,每个超净台达百万级.
作者:肖慧;任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52岁.因咳嗽6 d、上腹部不适2 d入院.23 a前因产后大出血做子宫切除术,术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且畏寒、怕冷,易感冒、纳差,曾多次在当地住院,诊断为贫血、慢性胃炎,对症治疗后,症状能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6 d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 ,纳差、恶心、呕吐明显,以胃炎收住院.查体:t 36℃,P 60次/min,R 20次/min,BP 9 0/60 mm Hg,体重45 kg.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精神萎靡.皮肤干燥,腋毛及阴毛稀少,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乳房萎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下肢无水肿. ECG示:ST段低下,T波低平,心肌酶正常.查血常规:WBC 5.7×109/L,N 0.42,L 0.54 ,PLT 178×109/L,Hb 85 g/L.电解质:Na+106.2 mmol/L,Cl-70.1 mmol/L.查甲功四项:T3 0.72 ng/ml,T4 18.4 ng/ml,反T3 0.11 ng/ml,TSH正常.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猹材邗0防嗪外-内酰胺酶抑制剂等[1].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及耐药菌株的广泛产生,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现临床治疗常用的是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猹材邗0防嗟母捶街萍痢S捎诟美嘁┢分址倍嗲壹亮看笮[ 等,应用于临床,如何做皮内药敏试验,有不同的看法.药理书、基础护理学及药品厂家也没有说明如何做药敏试验,只是提到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或慎用.对我科2000-01~2004- 06现常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周雪梅;候宪华;许金玲;姬文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往往需较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的应用就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 ,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加上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易引起口腔内菌群失调,使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口腔炎等并发症.对上述患者,口咽部洁净护理可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植,故应常规使用[1].我科2003-01~2005-01经口气管插管进行特殊护理3 1例,体会如下.
作者:施秀娟;冉艳军;武亚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我院1996-08~2001-08共收治小儿重症肺炎59例,年龄在1日龄~5岁.有合并症27例,其中合并心衰17例,合并中毒性脑病5例,合并多器官衰竭(呼衰、肾衰、DIC)4例,合并脓胸1例.其中经积极抢救治疗痊愈出院57例,死亡2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