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高岩;袁珍;陈涛;闫冰;罗飞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诊断,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窦状扩张、管样、网样结构.彩色多普勤检查示丰富血流信号,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结论:超声检查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咪唑不良反应

    阿司咪唑为H1受体阻断药,临床常用于一些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蔚红;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肺栓塞是指栓塞物经静脉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所引起的疾患[1].本病病情凶险,是肺部疾病患者中常见的致死原因.溶栓及抗凝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我科2004-06~2005-03收治8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素玲;庄碧云;蔡立慧;张飞凤;杨孚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安全与防范

    急诊室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如何加强护士的言行修养、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急救护理的安全,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学龄前期儿童无热惊厥82例分析

    对我院1995-01~2000-12学龄前期无热惊厥儿童82例分析如下 .

    作者:周艳梅;董继平;王金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应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我科1993~1995年采用腓骨瓣移植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9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谭志军;路富荣;冉维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电容式射频透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

    热疗是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射频透热为一种深部透热治疗, 对人体损伤小,和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我科采用射频透热配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松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STAR全自动加样仪引起抗-HIV血样污染的分析

    STAR全自动加样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手工加样的人为误差,提高了血液检测的质量和水平,但STAR在加抗-HIV强阳性标本时 ,出现了加样过程中污染后边的标本,国内已经报道了AT、RSP加样器在加样过程中引起血样污染现象[1],未见报道STAR引起加样污染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丙辛;刘玉振;方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席汉综合征多次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52岁.因咳嗽6 d、上腹部不适2 d入院.23 a前因产后大出血做子宫切除术,术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且畏寒、怕冷,易感冒、纳差,曾多次在当地住院,诊断为贫血、慢性胃炎,对症治疗后,症状能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6 d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 ,纳差、恶心、呕吐明显,以胃炎收住院.查体:t 36℃,P 60次/min,R 20次/min,BP 9 0/60 mm Hg,体重45 kg.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精神萎靡.皮肤干燥,腋毛及阴毛稀少,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乳房萎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下肢无水肿. ECG示:ST段低下,T波低平,心肌酶正常.查血常规:WBC 5.7×109/L,N 0.42,L 0.54 ,PLT 178×109/L,Hb 85 g/L.电解质:Na+106.2 mmol/L,Cl-70.1 mmol/L.查甲功四项:T3 0.72 ng/ml,T4 18.4 ng/ml,反T3 0.11 ng/ml,TSH正常.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胃肠炎误诊肠梗阻189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5例,女54例,年龄6~74岁,平均41.2岁.均有腹胀、腹痛,并有从发病到就诊无排便153例,无排气135例,腹部压痛167例,恶心、呕吐105例,振水音8例,肠鸣音减弱4例. 其中有腹部手术史38例.经X线透视示腹部肠管积气,并存在1~5个气液平面,急、门诊医生诊断肠梗阻并入院.临床经过详细询问病史8 h内排除肠梗阻156例,其他16 h内完全排除肠梗阻,进行了相应处理.

    作者:董晓松;于继刚;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我院2001~2005年推出许多贴近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以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秀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术中输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穿刺部位和穿刺针的选择术中输血时穿刺部位常规选择较粗、较直的血管,一般多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正常情况下操作简单,易于成功.但是对于创伤较重、失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病情危急的患者,因血容量严重不足,静脉血管常痉挛、塌陷、不充盈,穿刺前可先进行局部热敷,水温不超过45℃,防止烫伤,亦可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解除静脉血管的痉挛,使血管舒张充盈.以上方法均失败时,应立即进行大隐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插管,不应反复穿刺,以免浪费宝贵时间,并且对重要血管是一种不必要的破坏.穿刺针首选静脉留置针或12~16号头皮针,针头过小不但能破坏红细胞,而且还影响输血的速度,延误救治时机.

    作者:任婷;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载脂蛋白B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载脂蛋白(apo)是血浆脂蛋白的特有蛋白.它们在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载脂蛋白B(a poB)为人体主要的载脂蛋白,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构成成分,在脂类转运和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人体含两型apoB分子,B100参与VLDL的装配和分泌.在血液中,VLDL可代谢转化为富含胆固醇的LDL.每个LDL颗粒上仅含一分子apoB100,是唯一的蛋白成分.80%的LDL 以受体途径清除,其是介导LDL与受体结合必不可少的配体.apoB48为CM合成和分泌所必需 ,参与外源性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2].apoB已被锁定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A S)与冠心病(CAD)的危险因子,现综述如下.

    作者:孙婷;边红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哺乳期乳腺癌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女,24岁.于2004-03中旬哺乳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内有一硬结,山杏核大,无痛,无红肿及不适感.在当地医院按乳腺炎消炎治疗,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肿物渐增大5个月后 ,肿物增大至全乳房,不能哺乳,靠健侧哺乳,并且发现左腋下肿物.遂于2004-08-20来我院肿瘤科诊治.查体:患者左乳房肿大,质硬实,乳头凹陷,乳房13 cm×12 cm×6 cm, 左腋下淋巴结肿大1 cm×1 cm×1 cm.胸透:心肺无异常.

    作者:王阜光;王莉;李景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的急性白血病误诊12例分析

    典型的白血病诊断一般较容易、明确,而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的急性白血病起病较隐匿,容易误诊、误治.我院1998-07~2004-08共收初诊急性白血病13 2例,以胃肠道症状首诊12例,1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梅振华;张虹;史登平;胡兵;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褥疮患者的综合护理

    我科2001-01~2004-12收治不同程度的褥疮患者18例,经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韩翠艳;靳杭红;周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近年来有关HP感染的胃外疾病关联性研究备受学者关注.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HP-l gG以及14C-呼气试验,旨在探讨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相关性.

    作者:宣世海;周玉贵;练向阳;杜明;储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两种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观察

    小儿经锁骨下或中位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已有报道 [1-2],因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难度较大,并发症亦较多[3].为提高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成功率和安全性,自1996年起 ,我们对100例10岁以下患儿用短套针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法和Janne′s穿刺法[1]引导置管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汉新;姚华国;陈书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PDCA循环法在严防差错事故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输液观察室严防差错事故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桑彩娣;崔雪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的护理需求

    1 技术操作是首要护理要求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临床护士主要通过大量的技术操作为患者服务.娴熟的技术操作与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能为患者带来大的安全感.目前,化疗仍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对血管都有较强的刺激性,特别是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毒性较大,一旦渗漏皮下,可造成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后果严重.所以要求护士有一定的临床技术经验 :(1)静脉穿刺技术娴熟,以低限度损伤血管;(2)化疗药液渗透皮下时能立即进行正确处理;(3)合理使用静脉;(4)加强巡视,并在用化疗药物前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殷小勇;杨文霞;牛松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例

    1 病例报告女,36岁.以腰痛1个月余,头晕、心慌1 d于2004-12-14入院.查体:t37 .3℃,P 124次/min,BP 96/60 mm Hg.重度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3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3.1×109/L,Hb 68 g/L,PLT 8 ×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淋巴细胞0.05,幼稚淋巴细胞0.56,成熟淋巴细胞0.38,中性分叶核细胞0.01.肝肾功能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速.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系、巨核系明显受抑,原始淋巴细胞占0.025,幼稚淋巴细胞占0.945,该细胞胞体约10~12 n m,核染色质细微,核仁隐约可见,胞浆量少.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阴性 ,特异性酯酶染色(CE)阴性,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E)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流式细胞术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D10+/CD19+ 0.90,CD20 /CD5 0.71,CD22 / CD3+ 0.89,CD7 /CD33 0.92,HLA-DR+/CD13 0.37,CD20+/CD5 0.24 .

    作者:周凡;刘丽梅;白颖;刘景华;朴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