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李清;刘菊英;秦成名;胡云;王贤裕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 椎旁神经阻滞, 氯胺酮, 疱疹后神经痛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防治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常规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仍有剧烈疼痛的胸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范围为病变同侧对应脊神经节段及相邻上、下脊神经节段.L组为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0.5mg和曲安奈德5mg混和液;LK1组,L组用药联合0.25mg/kg氯胺酮混合液于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LK2组,L组用药联合0.5mg/kg氧胺酮,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每例患者注药后30min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等变化.各组患者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组于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在达到皮损痊愈和疼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效果后,随访10个月,项目包括疼痛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 与L组比较,LK1和LK2组治疗时间短(P<0.05),疗程结束时LK1和LK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各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LK2组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或精神症状.随访发现L组患者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50%,LK1和LK2组患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均为5%),与L组比较,P<0.01.且症状轻微,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带状疱疹急性期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干预能治愈患者,并可有效防治疱疹后神经痛.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醚在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凭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纯房间隔缺损惠儿30例,ASAⅡ级,体质量小于10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和常规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时和插管后3m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结果 常规静脉麻醉组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短(P<0.05).常规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HR与七氟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是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悦维;黄河;方平;包晓航;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其与老年患者的区别.方法 对83例住院的中青年(年龄小于45岁)、96例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有早吸烟史、家族史、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高血压、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两组情况相似.结论 早吸烟史、家族史阳性、高体质量指数、精神抑郁是导致中青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金平;吴贞云;殷晓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和出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2例,分为3组,A组20例采用异体输血,B组24例为小于1 000mL的自体血回输,C组为18例大于1 000mL 自体血回输.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与A、B组输血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C组与A、B组输血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黄静;方平;黄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野战内科疾病调查研究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方法,促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法 创建野战内科疾病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伤(病)员症状自评方法、病历、医嘱和护理记录表等.结果 采用量表方法能保证资料收集的稳定性、简便性和经济性.结论 在野战内科疾病的调查研究中采用量表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黄春基;刘勇;王关嵩;张蓉;陈琰;钱桂生;孙汉军;李运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康复医学中平衡功能评定研究

    平衡功能是人们完成各项日常生活、动作的保证,平衡功能障碍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大多数都有程度不等的平衡功能障碍.

    作者:杨志金;舒彬;尹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手术下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为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记录切皮前、扩髓时、骨水泥灌注后、术毕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各时点血气参数.结果 扩髓时各组CVP比切皮前显著增加(P<0.01),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相比pH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骨水泥灌注后各组SBP、DBP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SBP、DBP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抑制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操作中骨水泥灌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避免扩髓时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

    作者:黄河;吴悦维;杨天德;李洪;陶军;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气管、支气管断裂的麻醉及处理

    目的 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陈杰;李永旺;陶军;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杰;黄河;杨天德;陶军;吴悦维;李永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兵心理干预2年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现役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将入组新兵在入伍时随机分成两组,入组前对两组新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当场交卷.要求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采用<士兵心理卫生指南>和<士兵教育心理学>为教材集中授课和训练,系统学习3个月,该组新兵遇有心理应激随时给予心理干预;B组只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和必要的文娱活动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指导;新兵连3个月结束后A、B两组再次进行SCL-90测评,对照分析.之后在服役期间的2年中跟踪随访A组,将A组随机分成al和A2两组各45人,al组继续心理干预,A2组脱落,2年后对al和A2两组再次进行SCI,90测评.用心理CT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比干预前降低,P<0.05;B组训练后分数上升,P>0.05;各因子分随之降低或升高.A1和A2两组服役2年后SCL-90总均分分别降低和升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兵时期心理干预至关重要,经过心理干预的新兵,整体心理素质提高,说明积极的心理教育很必要.

    作者:郭红;王成喜;赵东;马成满;李凤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SRC-1蛋白缺失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

    目的 研究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早期肝脏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 以SRC-1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及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表达及伤后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κB出水平有所增加,而野生型小鼠有所下降.从核转位的情况来看,SRC-1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NF-κB的入核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小鼠,6h差别大.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均升高,但SRC-1基因敲除小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SRC-1蛋白对严重烧伤具应激性保护作用,缺失SRC-1蛋白使NF-κB功能增强更显著,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更大量产生,使整体伤情征象更重.

    作者:杜智勇;粟永萍;杨天德;陶军;吴悦维;唐棠;冉新泽;王峰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全身麻醉与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减轻腹腔内粘连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是在CO2气腹条件下进行的,CO2气腹对手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大,麻醉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循环并发症.

    作者:唐方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以低钾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道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外分泌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唾液腺及泪腺受损导致口眼干燥,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熊福水;曹铭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两种血浆制剂及10%羟乙基淀粉对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10%羟乙基淀粉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 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实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输注完毕后120min采集血样,检测AT-Ⅲ、PC、D-D、t-PA、PAI.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S组蛋白C及AT-Ⅲ含量在输注后下降(P<0.05).SDP组在输注后血浆内蛋白C含量明显下降(P<0.05),FFP组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P组及FFP组在输注前后体内AT-Ⅲ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D-D:SDP组、FFP组于输注后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HES组输注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t-PA:SDP组、FFP组在输注后逐渐增高,直至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增高明显(P<0.05)HES组输注后60min明显下降(P<0.05),而在120min后恢复至输注前水平(P>0.05).PAI-1:FFP组输注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在输注后120min明显升高(P<0.01);HES组在输注后60、120min明显升高(P<0.01).结论 SDP及FFP输注后明显改善机体抗凝血功能并且优于HES组,二者效果相似.SDP对于维持机体失血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防止凝血物质过度消耗上较FFP及HES更为理想.

    作者:朱长江;马永达;葛衡江;陈力勇;张亚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本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共行6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胆道损伤8例,包括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胆囊迷走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Ⅰ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 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行Roux-en-Y吻合术,其他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作者:王强;游海波;张涛;余和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分为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肠炎清组、对照组,3组临床疗效、肠镜下疗效进行对照,并随访6个月.结果 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有效率达93.33%,肠炎清组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结论 肠炎清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与肠炎清组对照,临床症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叉.

    作者:康宜兵;刘丰;罗云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医务人员应掌握的沟通技巧

    目的 探讨医院医患沟通的技巧.方法 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出发.阐明医患沟通的意义,指出医务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结果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息关系,有利于完善医院管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结论 医务人员须掌握一定的医惠沟通的技巧,对患者高度负责,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务.

    作者:冯军强;向焱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的重新定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在医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服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医学图书馆面临新的考验,对新技术的无知或沿袭旧的工作方式,则必将被社会淘汰.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防治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常规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仍有剧烈疼痛的胸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范围为病变同侧对应脊神经节段及相邻上、下脊神经节段.L组为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0.5mg和曲安奈德5mg混和液;LK1组,L组用药联合0.25mg/kg氯胺酮混合液于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LK2组,L组用药联合0.5mg/kg氧胺酮,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每例患者注药后30min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等变化.各组患者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组于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在达到皮损痊愈和疼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效果后,随访10个月,项目包括疼痛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 与L组比较,LK1和LK2组治疗时间短(P<0.05),疗程结束时LK1和LK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各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LK2组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或精神症状.随访发现L组患者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50%,LK1和LK2组患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均为5%),与L组比较,P<0.01.且症状轻微,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带状疱疹急性期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干预能治愈患者,并可有效防治疱疹后神经痛.

    作者:李清;刘菊英;秦成名;胡云;王贤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四联疗法治疗扁平疣62例的疗效观察

    本科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迪苏,浙江万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口服病毒灵、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扁平疣62例,同时与用病毒灵、聚细胞治疗60例进行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处理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水样胆汁的临床特点及适宜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7例因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水样胆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性梗阻9例,肿瘤性梗阻38例.结果 随梗阻解除,33例术中即可见大量淡黄稀薄水样胆汁流出,14例仅少量稀薄胆汁溢出.术后水样胆汁引流逐渐增多,于3~7d达高峰并维持1~2周.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者,约1500~3 000mL/d;仅置腹腔引流管者,约150~400mL/d.除6例死亡外,围手术期出院41例,平均住院时间(42.5±15.8)d.结论 尽量避免胆汁外引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增强胆汁的浓缩功能,减少水样胆汁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代鸿;黄秀川;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