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征;刘琼;徐昉
黄素囊肿(也称为高反应性黄素化)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高有关,多发生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患者.正常妊娠期卵巢黄素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至今详细的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例正常妊娠晚期发现的卵巢黄素囊肿,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该疾病的特点、治疗和自然转归过程.
作者:张华;刘禄斌;刘菊莲;文亚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意识障碍伴呼吸困难6h由本院急救车接入.在急救车上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呼吸机控制通气.患者近5d因感冒、腹泻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糖尿病史1年,一直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检查:BP75/50ram Hg(1mm Hg=0.133kPa),P110次/分,R18次/分(无自主呼吸,呼吸机控制通气).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0mm,对光反射迟钝,自主呼吸消失,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李霞;尤在春;卢玉宝;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NSE含量.结果 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SE水平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正相关.在梗死发生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现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吴丹岭;顾平;许国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0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16例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比较两组间衡量有机磷中毒疗效的主要指标差异和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的不良反应.结果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组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昏迷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减少,病死率下降,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减少.血液灌流后未发生灌流致热反应,灌流前后血色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无明显减少现象.结论 应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高全杰;史忠;李霞;周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因牙龈出血10余天,加重3d余人院.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曾因前列腺肥大服用前列康胶囊1月余.人院检查:T 36.7℃,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淤点、淤斑,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可见渗血,颈软无阻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关节无异常,余无特殊.
作者:程绩;刘波;高全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10%,致残率高,其发生率为90%~9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并且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比例大,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作者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淑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相思豆中毒较为少见,本院急救部于2007年12月成功救治1例相思豆中毒导致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玲玲;伍芬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临床疗效.方法 8o例甲真菌痛患者每天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次,每次200mg,共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用药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及指(趾)甲同患真菌病用药3个疗程.结果 35例指甲真菌病临床痊愈率为91.4%,45例趾甲真菌病及指(趾)甲同患真菌病临床痊愈率为84.4%,二者伴发皮肤真菌感染者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7%、96%.结论 伊曲康唑短期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复发率底.
作者:张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多,滥用药物屡见不鲜,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亦随之增多.现将本科收治的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3例报道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吕晓红;高全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体重46kg,因胸背部疼痛6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5d,以胸2-5椎体结核伴椎旁冷脓肿、第4胸椎病理性骨折、双下肢不全瘫、左下肺结核收入院.
作者:赵宝生;陶国才;顾健腾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科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成功地对8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代丽;王苹;易维君;曾燕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122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各类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研究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血液净化时大血流量、净化效果及患者耐受性等.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P<0.05),患者耐受性较好,且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均较低(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首选血管通路.
作者:刘波;周坤;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果 32例中毒患者经采用亚甲蓝及维生素C等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以皮肤、黏膜、甲床呈现不同程度发绀,且发绀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为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及饮食行业的检查、监督、管理与健全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保管制度是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邓小飞;高全杰;史忠;陈国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救治经验,探讨分析毒蛇咬伤救治中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毒蛇咬伤患者临床救治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疗效均较理想,凡就诊时间短、处治及时、毒蛇咬伤后6h内注射抗蛇毒血清者疗效更为满意.结论 毒蛇咬伤后应尽快就诊,综合救治,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
作者:郭忠杰;高全杰;刘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生活质量好等诸多优点[1].而关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尤其是进展期胃痛行全胃切除者目前报道较少.作者自2004年6月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共行7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程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3~2008年收治的8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通气组(46例)与有创通气组(40例),对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可通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纠正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霞;史忠;周坤;刘波;尤在春;卢玉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针对中毒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索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和方法.方法 以毒、药物为主线,进行中毒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内容包括以现代化教学设计理念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现,促学为本实现教学目标、内容的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条件、情景、资源,多环节整体改善教学效果,适时打开师生交流通道,进一步完善中毒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结果 通过教学实践,中毒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中毒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及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结论 整体教学设计可望为中毒课程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波;欧阳一辛;周坤;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危险因素、肿瘤类别及顺位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研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整理重庆市近9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数据,采用国际编码ICD-10进行登记,统计、分析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1999~2007年恶性肿瘤平均新发病率为122.37/10万,肺癌排第一,占34.44/10万;前三位职业分别为工人/农民、干部及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35~8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期,45~50岁、65~7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4.51/10万,2006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8%.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高发地区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是提高生存率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作者:邱惠;周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肿瘤光动力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对22例接受光动力治疗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 患者能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实施有效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刘红;吴娅莉;杨莎;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阿米替林中毒患者38例,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部分患者同时行血液灌流治疗,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h测定血浆阿米替林浓度.结果 血液灌流后血浆阿米替林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0.75±0.21)μg/mL降至(0.32±0.14)μg/mL],中毒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灌流能显著加快血中阿米替林的清除.
作者:何盛琴;李晓萍;熊建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