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NSE含量.结果 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SE水平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正相关.在梗死发生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现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吴丹岭;顾平;许国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0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16例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比较两组间衡量有机磷中毒疗效的主要指标差异和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的不良反应.结果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组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昏迷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减少,病死率下降,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减少.血液灌流后未发生灌流致热反应,灌流前后血色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无明显减少现象.结论 应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高全杰;史忠;李霞;周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成人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0例年龄20~70岁的成人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定期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布地奈德组临床控制率(77.6%)明显高于丙酸倍氯米松组(49.4%).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防治成人哮喘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龚震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本院于2000年共进行腹腔镜手术200余例.多数患者恢复顺利,其中1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男性,75岁,在建立气腹时出现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心律失常,随后出现血压下降、双瞳散大、无光反应,口唇四肢发绀,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术前心电图无异常,死亡诊断:急性心衰,气体栓塞?
作者:廖泽良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麻醉肠镜下是否优于常规肠镜下切除广基息肉.方法 将55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结直肠息内患者分为常规组(25例,在常规肠镜下进行)和麻醉组(30例,在麻醉肠镜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每粒息肉切除操作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切除每粒息肉所需时间为(8.5±3.4)min,麻醉组切除每粒息肉所需时间为(6.3±2.7)min,麻醉组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为12.0%,麻醉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100%患者愿意接受下次检查及治疗,常规组仅2O%患者愿意接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麻醉肠镜下切除广基息肉所需时间更短,耐受性更好,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何俊;何庆玲;陈忠华;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确立临床分型,指导治疗.方法 对54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结合血液净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中毒性肝炎型、急性肾衰竭型和以多器官障碍表现的混合型.各型均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经综合治疗后,混合型组死亡3例,死于室性心动过速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 重视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型有利于有效救治,同时警惕以心肌损害为主的多器官障碍表现的混合型,此型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呼吸循环衰竭.早期血液净化为治疗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有效方法.
作者:杨远征;刘琼;徐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生活质量好等诸多优点[1].而关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尤其是进展期胃痛行全胃切除者目前报道较少.作者自2004年6月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共行7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程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有害气体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年来收治的162例急性有害气体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急性有害气体中毒效果良好,不仅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而且还可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结论 对急性有害气体中毒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应积极提倡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
作者:卢玉宝;李霞;尤在春;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护士长工作责任重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既繁琐又具体.作为护士长不仅要具有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能力,并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明显超出了传统观念,而护士长作为医院管理者之一,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护理管理者,则既要注意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权力,学会运用一定的领导技巧;又要善于转变管理观念,使用管理策略.
作者:邓艳;袁吉钊;谭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阿米替林中毒患者38例,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部分患者同时行血液灌流治疗,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h测定血浆阿米替林浓度.结果 血液灌流后血浆阿米替林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0.75±0.21)μg/mL降至(0.32±0.14)μg/mL],中毒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灌流能显著加快血中阿米替林的清除.
作者:何盛琴;李晓萍;熊建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家族成员之一,属于免疫超家族,其相对分子量为10.5×103.CEACAMl与BGP1(一种胆汁糖蛋白,与癌胚抗原的抗体有交叉反应)高度同源,初由Ocklind和Obrink在研究papainsolubilized质膜成分对细胞膜表面蛋白抗体细胞聚集抑制功能中和作用时发现[1].其基因长约1.48kb,共由9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七外显子长53bp,位于CEACAM1胞内端,在选择性拼接中可被去除,从而产生两种变体,即CEACAM1L和CEACAM1S.CEACAM1L含外显子7,因此胞内端较长,而CEACAM1S胞内端比CEACAM1L少73个氨基酸[2].
作者:龚宇;胡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美国学者麦克莱兰在1973年发表了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1],该文首先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认为胜任力是区分绩效出众者和绩效平平者差异的显著特征,是决定工作绩效持久的品质和特征,并指出了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的缺点,主张用胜任力特征测试代替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该文发表之后,胜任力问题在学术与管理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公认的胜任力框架是Spencer等[2]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胜任力是指一定工作情景中与出色或者有效的工作绩效有因果联系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个人特征.他们运用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7个层级,即技能、知识、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
作者:王懿;王中强;王振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发现蛋白尿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余,腹痛2h入院.患者11年前体检发现尿蛋白+++、抗核抗体+、狼疮细胞+,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间断使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病情进展,于1年前进人CKD5期,B超检查见双肾萎缩,皮质回声增强,未见肾结石及囊肿.给予每周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器采用聚砜膜17R),间断HDF(1次/2周),普通肝素每次30mg抗凝,病情比较稳定,尿量约50mL/d,色黄.无发热、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脱发及皮疹等.
作者:李展旭;何娅妮;李晓琳;霍本刚;王惠明;任姜汶;李开龙;张建国;丁涵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果 32例中毒患者经采用亚甲蓝及维生素C等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以皮肤、黏膜、甲床呈现不同程度发绀,且发绀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为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及饮食行业的检查、监督、管理与健全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保管制度是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邓小飞;高全杰;史忠;陈国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柴芍承气汤鼻饲和生大黄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SAP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加强监护、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押素、抗感染等),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柴芍承气汤鼻饲和生大黄灌肠.观察两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心率、呼吸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死亡率比较.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及心率、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生长押素联合柴芍承气汤鼻饲和生大黄灌肠治疗SAP,可更快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恢复心率、呼吸,降低死亡率.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无差异.
作者:何俊;何庆玲;陈忠华;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10%,致残率高,其发生率为90%~9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并且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比例大,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作者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淑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蛇咬伤的具体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428例蛇咬伤患者病例资料,横、纵向对比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蛇咬伤较单一方法(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较单一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大大缩短病程,较好地避免了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一方法治疗更完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减轻毒素对内部脏器的损害,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钟兴波;刘波;聂凌;史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又称Bournville病,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脑、眼、肾、心、肺、骨骼等多个脏器系统[1、2].TSC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医务人员尤其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全面了解,易误诊、漏诊.现将作者诊治的13例TSC资料作一回顾分析,以利早期诊断.
作者:成文珀;马勋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轻度松动的单个后牙作全冠修复后发生垂直型食物嵌塞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120例132颗轻度松动的磨牙和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70颗牙在全冠上设置食物防嵌器(防嵌器为全冠边缘伸展到邻牙铪面上的铸造金属翼片);对照组60例62颗牙作单纯佥冠,观察两组1、6、12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 备时间段实验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差异愈发显著.结论 对于基牙或(和)邻牙有轻度松动、患者又不愿作联冠修复时,选择在全冠修复体上设置食物防嵌器是一种较好的防止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方法.
作者:印晓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心ICU 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救治的25例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好转、成功撤机或治愈24例;经全力救治无效死亡1例.结论 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精心的人工气道和呼吸机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
作者:徐钦;罗仕兰;夏瑾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