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立性静脉瘤164例临床分析

方建青;戴一青;金海娟;周华英

关键词:孤立性, 静脉瘤, 静脉扩张, 潴留性囊肿, 门静脉高压, 文献分析, 少见疾病, 内镜检查, 黏膜下, 局限性, 检出率, 食道, 日本, 命名, 隆起, 临床, 串珠
摘要:孤立性静脉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指食道孤立性黏膜下静脉扩张,呈局限性隆起,少数可呈串珠状,并排除潴留性囊肿及门静脉高压者.日本命名为孤立性静脉扩张,其检出率0.62%~1.0%.现总结我院近几年内镜检查发现的164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动脉介入栓塞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早在1969年,Lalli等首先进行了肾动脉栓塞的动物试验并行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肿瘤.近年来有关肾癌介人栓塞治疗的文章报道较多,主要集中于晚期肾癌及并发症的治疗,但对术前栓塞的意义、栓塞对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介入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肾癌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金贵;胡自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8例.行T型接骨板内固定38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14例.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41例关节面平整;掌倾角5°~12°,平均8.2°;尺偏角16°~23°,平均20.2°;桡骨轴向无短缩.根据Aro等功能评价标准,本组结果优29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7%.结论 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T形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方式治疗,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作者:吴雪晖;谢肇;马树枝;王序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门诊检验医患沟通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检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 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阐明医患沟通的意义,门诊检验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结果 掌握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完善检验质量管理,避免检验报告引起的医疗纠纷.结论 门诊检验工作者须重视医患沟通,把工作落到实处,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水平检验质量为患者服务.

    作者:林一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腔内异位肾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个月,因咳嗽5d,加重2d,于2006年4月27日入院.胸片示:右上肺及左下肺心缘旁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上肺片状影下界清楚,双膈光整,膈角锐利.

    作者:王莉;杨亚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肠癌性梗阻56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对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12月~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56例结肠癌性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完全性肠梗阻50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除住院期间死亡3例外,53例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对于癌性结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选择恰当的术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斌;朱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的71例8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18例19足,Ⅱ型25例29足,Ⅲ型20例21足,Ⅳ型8例11足.其中29例32足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36个月,平均12.6个月;另42例48足使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6.2个月.结果 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靴状支具固定组治疗Sander's Ⅰ型19足,Sander's Ⅱ型13足,优良率分别为94.7%和84.6%;跟骨钢板固定组治疗Sander's Ⅱ型16足、Sander's Ⅲ型21足和Sander's Ⅳ型11足,优良率分别为93.8%、85.7%和81.8%.结论 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王蒙;吴雪晖;谢肇;王序全;代飞;何清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两种椎间融合器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两种常用cage类型BAK-cage和PEEK-(矩形)cag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共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根据使用cage的类型分为两组(BAK组45例,PEEK组35例)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cage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滑脱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AK-cage组发生1例融合失败,2例出现融合器沉陷,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PEEK-cage组无严重并发症病例.PEEK-cage在影像学观察上比BAK-cage更直观.结论 两种cage在腰椎融合术中疗效相近,PEEK-cage发生术后并发症概率小于BAK-cage,并且在术后临床观察中更为直观方便.

    作者:徐格;吴雪晖;谢肇;许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肠镜及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息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结肠镜及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探索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腺瘤的适应范围、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2000年3月~2005年5月收治的18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采用结肠镜或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其中150例腺瘤直径<2cm,12例直径>2cm,分别行圈套电灼切或采用钛夹、尼龙圈套止血、分块切除等方法切除腺瘤.术后无肠穿孔,1例于术后7d出血,保守治疗后血止.26例分别因腺瘤无蒂且直径>2cm或腺瘤生长部位隐匿单纯内镜治疗困难或腺瘤恶变,选择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其中内镜定位腹腔镜下行肠段切除20例,局部切除3例,根治性切除3例.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术后无出血、肠穿孔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本组术后有153例获得1~5年随访,其中8例复发.结论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可以增加内镜治疗腺瘤的适应范围和安全性,对内镜治疗困难和需要追加手术治疗的恶性病变腹腔镜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德忠;孙安仁;张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赛乐特治疗躯体形式障碍2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躯体化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诊断率越来越高.由于该病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多为慢性病程,常伴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临床医生对其治疗感到棘手.作者采用赛乐特治疗躯体形式障碍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碧;胡光涛;谭孝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后路凹侧双棒法手术矫治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凹侧双棒法手术矫治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对比研究,实验组行后路凹侧双棒法共18例,对照组行常规后路钉棒法共19例.对手术前、后和术后18个月随访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实验组主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47.15%,对照组为39.56%;手术后18个月比较试验组45.15%,对照组37.62%;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0.26%,对照组为35.37%;身高增长率平均为4.20%,对照组为1.89%;以上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凹侧双棒法是一种矫正率高、安全的方法.

    作者:贾全章;许建中;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罗飞;殷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开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个体化分析截瘫患者心理状态,用真挚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护理、指导每一位患者.结果 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康复,使其自觉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大程度的恢复.结论 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作者:方青;吴新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 CT检测采用快速免疫测定法,Uu采用病原体培养法.结果 640例NGU患者CT阳性率为34.15%,Uu 40.85%,二者混合感染率23.44%.男、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感染为男性高于女性,Uu为女性高于男性(P<0.01).对照组CT检出率3.75%,Uu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NGU患者CT和Uu的感染率较高,对NGU患者应同时检测CT和Uu,将有助于该病的及时防治.

    作者:陈德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 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 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作者:任先军;王卫东;张峡;李长青;蒋涛;郝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扭转性室速12例临床分析

    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易转为室扑、室颤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可见于多种心脏疾患,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伴发TdP国内目前未见报道.2003年Makai曾报道1例应用安碘酮后发生TdP[1].我院在1994~2003年间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记录到12例甲亢伴发TdP,本文拟对其发生特点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巴俊强;蒋成燕;许祥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5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深部感染35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7例.骨折部位:胫骨上1/3骨折9例,中1/3骨折11例,下1/3骨折15例.分别采用钢板、交锁髓内钉、螺钉及钢丝.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病灶行采用病灶扩创、负压引流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选择肌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效果满意.结果 经采用病灶扩创、负压引流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选择肌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深部感染均得到控制,平均时间26.5d.结论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深部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宜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采用病灶扩创、负压引流或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选择肌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畸形愈合、不愈合、功能障碍者留待后期治疗.

    作者:杨俊;谢肇;吴雪晖;刘杰;毛秀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臂下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总结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应用的适应证、优点及其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6年4月,31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被采用C臂下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 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13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系统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骨折处血供破坏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劲松;王序全;许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 胸椎38椎, 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 (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 (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作者:何清义;吴雪晖;许建中;谭祖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

    目的 回顾性评估12例齿状突骨折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年2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共12例.所有患者术前牵引复位,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 结果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4个月.1例齿状突骨折行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后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无神经症状.其余11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骨折获骨愈合,未出现内植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5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保留寰枢关节运动功能, 骨折愈合率较高, 并发症低, 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飞;谢肇;吴雪晖;许建中;周强;何清义;代飞;张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实施心脏双瓣膜置换术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认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目的 探讨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ISS值17~57分,平均25.7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2例,Ⅱ型22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14例,D级10例.其中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36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6例完全恢复,14例有一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结论 损害控制有助于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手术时机取决于脊髓损伤和全身情况的稳定性.

    作者: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沈岳;郭庆山;王子明;刘思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