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疗法对先天性无肛患儿术后护理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先天性无肛, 氧疗,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氧疗法对新生儿先天性无肛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行肛门成形术的先天性无肛患儿(实验组),术后给予氧疗加常规护理方法,将其治疗效果同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先天性无肛患儿(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住院时间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无肛术后氧疗效果较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期,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8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胆固醇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胆固醇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采用直接测定法,总胆固醇(TC)采用酶法,TC与CRP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轻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LDL-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LDL-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型、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型与中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与重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型与重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浓度与CRP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特别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浓度与CR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和治愈出院时TC和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颅脑创伤患者一个常规检测项目,其水平有助于评价颅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并对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志浩;汤汇明;杨吉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先天性梅毒伴肺部感染2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51d,因咳嗽、皮疹1d住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产时体重2.0kg,产后无窒息.查体:T36.2℃,R39次/min,HR108次/min,体重3.5kg.全身皮肤有散在暗红色丘疹样皮疹,个别皮疹轻度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听诊双肺可闻及干鸣音,心音减弱,无病理性杂音,心律齐.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2cm,肝、脾未触及肿大,移浊阴性.脊柱四肢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

    作者:刘福文;谢淑荣;李建阳;周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Mckay术及其改良治疗多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足

    目的 探讨Mckay手术及其改良治疗小儿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1998~2005年间采用Mckay术及其改良治疗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中马蹄内翻足畸形13例(共24足),术中采用Mckay术内后外长U形切口7例(14足)或改良后之跟腱外侧弧形/直切口加内侧弧性切口6例(10足),加大后内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随访1~5年,平均3.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 线检查进行评价:优6例11足;良3 例6足;可4 例7 足,优良率70.8%.结论 多关节挛缩症病因不清,伴发畸形多且重,其马蹄畸形的矫治较为困难,疗效多不理想.Mckay术及其改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纠正彻底、手术时间短而矫形效果好,伤口愈合可,恢复时间快,同样可用于多关节挛缩症之马蹄畸形的矫治,但疗效较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稍差.

    作者:覃佳强;李明;张德文;刘传康;刘星;曹豫江;王忠良;封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用引导管协助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的60例分析

    目的 评价用弹性橡胶引导管协助放置食管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的可行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PLMA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引导管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相似.引导管组:先将引导管的笔直末端盲插入咽部深处,在引导管的引导下将PLMA插入咽喉部的合适位置,然后拔出引导管;对照组:按常规盲探法置入PLMA.记录两组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胸廓起伏良好,胸部听诊呼吸音正常,呼气末CO2波形正常),建立人工通气时间(从放置喉罩到测试出呼气末CO2所需时间),循环的变化,术后咽痛发生率.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引导管组100%(30/30),对照组76%(23/30),其中5例第2次放置正确,2例第3次用喉镜辅助暴露才顺利置入,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建立人工通气时间:引导管组为(38.4±7.2)s,对照组为(54.5±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痛发生率分别为7%(2/30)和10%(3/30),放置PLMA过程中两组循环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引导管协助PLMA置入,具有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高、能较快建立人工通气、循环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祝义军;刘晨霞;马丽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学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世界各地的信息,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医学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重要专门机构,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拓展医学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已成为当前必由之路.

    作者:康琳;丁宗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作者:朱超慧;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气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小气道病变是指吸气时内径≤2mm的周围细支气管(主要包括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病变,为儿童常见的一组呼吸道疾病,也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早期病理阶段[1].包括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某些支气管肺先天性发育畸形、肺早期播散性结核等;其发病率高,如哮喘美国发病率为4.8%~7.3%,我国成年人发病率1%~4%,儿童发病率10%~20.3%[2].目前对这组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本文收集相关文献,就小气道的影像学检查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何玲;魏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自体血清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autologous serum,AS)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36眼表层点状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在眼部使用抗生素药物1周以上未见明显好转后,治疗组使用自体血清点眼,并减少或停用抗生素药物点眼;对照组点无环鸟苷、贝复舒眼液.结果 治疗组18眼中15眼治愈,3眼好转,疗程短6d,长19d,平均12d.对照组18眼中8眼治愈,3眼好转,7眼无效,疗程18~42d,平均30d.结论 自体新鲜血清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临床疗效满意、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赵琳;洪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病例,探讨人流后宫腔粘连诊治的佳时机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宫腔镜诊治的78例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病例,统计宫腔粘连患者在人流后治疗时间和效果的关系.结果 闭经>6个月就诊者Ⅲ度以上粘连明显高于闭经<6个月就诊者,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经6个月前治疗组恢复正常月经比例高于闭经6个月后治疗组,P<0.0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流产后一旦出现闭经应该考虑宫腔粘连,怀疑宫腔粘连时尽早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早期治疗病变程度较轻,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张光金;张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皮素受体——新的肿瘤治疗靶点

    内皮素(endotelin,ET)是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多肽,包含3个21个氨基酸多肽的ET-1、ET-2和ET-3,与许多恶性肿瘤的病理生理相关.ET-1与多种肿瘤的生长因子相关,如前列腺癌、卵巢癌、肾癌、肺癌、结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骨转移灶[1].Ets和他们的受体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肿瘤的发展.ET-1参与了肿瘤的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基质重塑、骨沉积转移.研究表明ET-1是很多肿瘤进展的一个重要介导子,ET轴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这促进了几个选择性ET-1受体拮抗剂的研制.这些小分子对我们理解与ET轴关联的病理作用和应用这些信息于临床实验有价值[2].

    作者:张建华;吴小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接受胃镜下治疗患者焦虑的心理干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胃镜下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胃息肉,胃、食管异物取出,Barrett食管等.胃镜下治疗属侵入性操作,患者往往产生焦虑,对内镜治疗有恐惧感.为提高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作者对非全麻胃镜下治疗患者的焦虑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燕;严丽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治进展

    肝母细胞瘤(hepatocastoma,HB)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约占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的1%和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79%.HB总的发病率是0.5~1.5/1 000 000,但在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中被确诊者发病率是11.2/1 000 000.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1.2~3.6∶1[1].HB在临床上较少见,起病隐匿,多无症状,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就近HB的诊断治疗进展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为临床HB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李长春;金先庆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102例亚美医用拉链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亚美医用拉链是由重庆亚美国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外科闭合材料,具有粘合、止血、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术后瘢痕等功能.2001年5月至今,本科将其应用于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燕;李小平;王柳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骨桥蛋白研究进展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 )是一种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结构上与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似,功能上具有细胞因子的特点,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OPN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密切.

    作者:刘萍;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腹腔镜治疗不孕症10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育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其中尤以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比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腹腔镜下治疗不孕症是近年来妇科手术的飞跃,治疗学上的新进展.腹腔镜下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粘连可能性极小,无切口疼痛,排气早,伤口愈合佳,并可在短期内重复施术.现将在本院住院的100例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下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莉;程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91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2006年间收治的9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采取内科治疗者717例,死亡85例,遗留残疾481例;采取微创穿刺治疗者47例,死亡7例,遗留残疾27例;采取开颅手术治疗者73例,死亡13例,遗留残疾45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黎成禄;杨秀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鼻烟窝内瘘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应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优势.方法 采用缝合方式对4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分别为鼻烟窝部23例,前臂远端腕部23例,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在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保留了近端血管可以在腕部再建标准内瘘,是老年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作者:刘春;周泽梅;余慰;彭献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脂联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近来研究表明,内脏脂肪组织是引起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脂源性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IR)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而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之一,体内不正常的脂联素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的发生,在促使单纯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1].但确切的关系及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脂联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一综述.

    作者:钟西琳;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舌瓣修复软腭缺损

    软腭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术后,因其造成了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患者语言、吞咽功能异常,重建软腭外形、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修复软腭缺损的基本原则.由于软腭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可选择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皮片等多种方法,自1909年Lexer介绍舌瓣的应用以来,舌瓣在其修复中具有了独特的价值.我们从1986年以来应用舌瓣修复5例软腭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基础

    胃肠道运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电活动,慢波是胃肠道肌电活动的起步电位,慢波决定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节律,调控着胃肠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和方向,是胃动力的基础.近年来的单细胞记录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证明[1~2],位于肠肌丛及环行肌黏膜下边缘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器和传导者.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对胃肠动力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ICC缺陷与许多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传输性便秘、肥大幽门狭窄、Hirschsprung's病和假性肠梗阻等有关.随着对ICC研究的深入,并成为胃肠运动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作者:史洪涛;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