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ckay术及其改良治疗多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足

覃佳强;李明;张德文;刘传康;刘星;曹豫江;王忠良;封林

关键词:儿童, 多关节挛缩症, 马蹄内翻足,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Mckay手术及其改良治疗小儿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1998~2005年间采用Mckay术及其改良治疗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中马蹄内翻足畸形13例(共24足),术中采用Mckay术内后外长U形切口7例(14足)或改良后之跟腱外侧弧形/直切口加内侧弧性切口6例(10足),加大后内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随访1~5年,平均3.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 线检查进行评价:优6例11足;良3 例6足;可4 例7 足,优良率70.8%.结论 多关节挛缩症病因不清,伴发畸形多且重,其马蹄畸形的矫治较为困难,疗效多不理想.Mckay术及其改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纠正彻底、手术时间短而矫形效果好,伤口愈合可,恢复时间快,同样可用于多关节挛缩症之马蹄畸形的矫治,但疗效较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稍差.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桥蛋白研究进展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 )是一种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结构上与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似,功能上具有细胞因子的特点,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OPN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密切.

    作者:刘萍;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学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世界各地的信息,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医学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重要专门机构,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拓展医学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已成为当前必由之路.

    作者:康琳;丁宗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导医分诊护士在眼科门诊的作用

    本院眼科门诊具有患者流量大、病种复杂、儿童和老人居多,患者要求高的特点,常导致患者就诊时间较长.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改善就诊环境的同时,设立了眼科导医分诊台,以患者为中心,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在门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门诊就诊秩序、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本科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邓小丽;曾登芬;喻红;邓文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与凋亡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机体的能量工厂,机体所需 ATP 的 95%由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作用而产生;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和限速步骤.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作为细胞线粒体上含量丰富的能量转运载体蛋白,既是将细胞的产能和耗能过程耦联起来的主要载体,也是组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复合物(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complex,mtPTPC)的关键组分,参与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与细胞凋亡紧密相关.

    作者:黄增荣;兰春慧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Fahr病广泛颅内钙化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四肢震颤进行性加重伴反应迟钝50余年,于2006年8月20日入院.患者自20余岁开始出现四肢震颤,反应较迟钝,性格孤僻,近2~3年迟钝加重,睡眠增多,记忆力差,听力差,无眩晕、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症状,50余年来从未进行检查治疗.否认家族遗传史.

    作者:田洪;刘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气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小气道病变是指吸气时内径≤2mm的周围细支气管(主要包括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病变,为儿童常见的一组呼吸道疾病,也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早期病理阶段[1].包括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某些支气管肺先天性发育畸形、肺早期播散性结核等;其发病率高,如哮喘美国发病率为4.8%~7.3%,我国成年人发病率1%~4%,儿童发病率10%~20.3%[2].目前对这组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本文收集相关文献,就小气道的影像学检查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何玲;魏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作者:朱超慧;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认知治疗合并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认知疗法合用抗抑郁药组(合用组)与单用药物组(药物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时,除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因子外,两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8周时,两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8周后合用组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合用组痊愈29例,显著好转12例,好转8例,无效3例;药物组痊愈18例,显著好转1l例,好转14例,无效7例,两组显效率(痊愈加显著好转)分别为78.8%和58.0%,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 认知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陈大坤;吕东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儿网膜囊肿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发病年龄3岁以内52.4%,6岁以内76.2%,10岁以内95.2%.腹胀、腹块、贫血、腹痛、呕吐是本病主要临床特点.全组入院诊断符合率38.1%,误诊为腹水待查(19.1%)、肠系膜囊肿(14.3%)及中度以上贫血待查(14.3%).CT检查57.1%,诊断符合率83.3%;腹部X线平片检查19.1%,诊断符合率25.0%;B超检查90.5%,诊断符合率78.9%.囊肿位于大网膜80.9%,小网膜19.1%.行囊肿完整切除术90.4%,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与血管粘连处囊肿内表面用碘酊烧灼9.6%.结论 10岁以内儿童有腹胀、腹块、贫血表现者应警惕本病可能.B超和CT检查诊断价值高,手术治疗作为首选.近期随访疗效满意,8年随访15例(71.4%)无复发.

    作者:李长春;王珊;章均;郭春宝;代江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T、B细胞双表型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该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从免疫功能分类来说,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的是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而T、B细胞双表型淋巴瘤极其少见.本文报道2例如下.

    作者:林颖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的术中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大部分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放置支撑喉镜顺利,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仅少数患儿因并发喉痉挛或喉水肿导致呼吸道梗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结论 儿童喉乳头瘤手术的麻醉关键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使声带松弛无咽喉反射,心血管反应轻,术毕苏醒快,避免任何可加重喉梗阻和呼吸困难的因素.

    作者:舒仕瑜;柏林;唐文;叶茂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新生儿腹股沟嵌疝的护理

    目的 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提高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的护理记录及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2例肌注镇静剂后体检时自行复位,Ⅱ期手术治愈.急诊手术32例,8例发生肠管坏死而行了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经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暖等治疗,30例均在术后7~8d康复出院,2例因术后合并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急症,早诊断、早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治疗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舌瓣修复软腭缺损

    软腭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术后,因其造成了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患者语言、吞咽功能异常,重建软腭外形、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修复软腭缺损的基本原则.由于软腭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可选择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皮片等多种方法,自1909年Lexer介绍舌瓣的应用以来,舌瓣在其修复中具有了独特的价值.我们从1986年以来应用舌瓣修复5例软腭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儿恶性肿瘤化疗的护理

    化疗是儿童恶性肿瘤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化疗的进展,使恶性肿瘤的治疗由姑息性治疗向根治性治疗过渡.同时化疗也是控制恶性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对人体局部有较强的刺激.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化疗期间应密切观察静脉输液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患儿和家长进行有关化疗知识宣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文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用引导管协助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的60例分析

    目的 评价用弹性橡胶引导管协助放置食管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的可行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PLMA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引导管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相似.引导管组:先将引导管的笔直末端盲插入咽部深处,在引导管的引导下将PLMA插入咽喉部的合适位置,然后拔出引导管;对照组:按常规盲探法置入PLMA.记录两组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胸廓起伏良好,胸部听诊呼吸音正常,呼气末CO2波形正常),建立人工通气时间(从放置喉罩到测试出呼气末CO2所需时间),循环的变化,术后咽痛发生率.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引导管组100%(30/30),对照组76%(23/30),其中5例第2次放置正确,2例第3次用喉镜辅助暴露才顺利置入,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建立人工通气时间:引导管组为(38.4±7.2)s,对照组为(54.5±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痛发生率分别为7%(2/30)和10%(3/30),放置PLMA过程中两组循环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引导管协助PLMA置入,具有首次置入正确到位率高、能较快建立人工通气、循环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祝义军;刘晨霞;马丽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自体血清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autologous serum,AS)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36眼表层点状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在眼部使用抗生素药物1周以上未见明显好转后,治疗组使用自体血清点眼,并减少或停用抗生素药物点眼;对照组点无环鸟苷、贝复舒眼液.结果 治疗组18眼中15眼治愈,3眼好转,疗程短6d,长19d,平均12d.对照组18眼中8眼治愈,3眼好转,7眼无效,疗程18~42d,平均30d.结论 自体新鲜血清点眼治疗表层点状角膜炎临床疗效满意、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赵琳;洪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

    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且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胸段侧弯还严重影响呼吸功能[2],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目前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常见.由于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以及矫正程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脊髓损伤的危险.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的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晶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供应室清洗人员现状的调查分析及管理探讨

    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尤其是祛除残血污迹是保证灭菌质量的第一关.基层医院清洗人员不再是单纯的洗洗涮涮,还应包括对清洗知识的全面掌握,为保证清洗的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作者对基层医院33名清洗人员作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灵芝;郑爱珍;林云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腹腔镜治疗不孕症10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育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其中尤以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比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腹腔镜下治疗不孕症是近年来妇科手术的飞跃,治疗学上的新进展.腹腔镜下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粘连可能性极小,无切口疼痛,排气早,伤口愈合佳,并可在短期内重复施术.现将在本院住院的100例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下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莉;程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重庆市基层卫生人员产前保健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目的 通过了解重庆市基层卫生人员妇幼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产前保健知识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4个教学班的244名参加重庆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的数据输入EPI,用SAS8.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层卫生人员产前保健知识缺乏.平均得分高低与学历、从事专业和年龄有关.大专以上学历的得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从事妇幼专业的得分高于其他专业,30岁以下学员的得分高于30岁以上的学员.结论 要完善基层卫生服务就必须加强产前保健知识的教育.

    作者:周洪敏;崔凤容;钟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