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芳
面对日益竞争的招生要求,中职学生的入学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社招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层次悬殊较大,笔者总结过去5年的教辅工作经验,认为对中职学生好的培养方式应分阶段进行。
作者:欧阳付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人事档案是医院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事管理和医院信息管理都有重要意义。医疗工作单位应当重视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医院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王珂玥;胡玉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医院护士的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而护士的护理质量则是由护士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护士护理质量,就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黄慧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急诊医学正经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辩证的探讨其对急症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有助于推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王威;朱继金;陈泉芳;巫艳彬;凌志安;苌海华;廖园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血液透析患者正确选择血管通路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有效维护血管通路功能、保障血液透析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类型、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要点进行综述。
作者:罗远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治疗乳腺癌应用新辅助化疗(NAC)的方法,在实施乳房切除术或放疗之前先进行全身性化疗,可直接看到治疗前后肿瘤的变化,不仅能直观地知道化疗的效果,还可以提供临床药敏数据,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但是,由于诊断学和治疗学的限制,造成时间的延迟,增加乳腺癌治疗的危险性。笔者认为NAC治疗乳腺癌对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的单一模式做了有益的补充,使得许多相对较晚期的患者,通过有效地新辅助化疗,赢得了手术的机会,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究。
作者:徐扬;刘建新;郑文莉;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临床路径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络信息系统做支撑。组织一级医疗机构利用已有的区域信息系统,引导基层乡镇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实现一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将临床路径系统软件,嵌入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软件中,达到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和电子病历数据的信息共享。结果利用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执行诊疗服务活动,可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便于对诊疗活动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可实现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互通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结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适宜在一级医疗机构中推广。
作者:柴锋;周红梅;李明清;樊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反映脑损伤病情程度的临床意义和1,6-二磷酸果糖(FDP)在其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用ELISA法检测正常新生儿,轻度、中度及重度足月HIE患儿常规治疗组和1,6-二磷酸果糖干预治疗组生后第1、3、7d血清中S100B蛋白、NSE浓度,同时记录生后第3、7、14d新生儿行为评分(NBNA),进行比较;并行S100B蛋白与NSE相关分析。结果①常规治疗组轻度HIE组两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HIE组S-100B、NSE值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轻、中、重度组间皆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 HIE患儿 S-100B、NSE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7d时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而中度及重度组两者浓度前3d先增高后才下降,与对照组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及重度FDP实验干预组第3d起与常规治疗组组间NBNA评分和NSE、S-100B值皆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患儿两组间则差异不明显( P>0.05)。②血清中NSE、S-100B蛋白两值相关系数为γ=0.841(P<0.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NSE水平能较好反映脑损伤程度;早期应用FDP能较迅速有效地改善中、重度HIE患儿脑损伤。
作者:农定猛;叶小燕;邱汗银;梁荣伟;黄胜奇;尹焕英;蒲荣;李哲;吴昔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螯合剂是能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的物质。螯合物通常比一般配合物稳定,其特殊稳定性是环形结构带给他们的特征之一。其特殊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生化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对螯合剂的深入研究,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螯合疗法也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在抗癌、降血脂、老人痴呆症疾病上都有应用。本文通过近些年来有关螯合剂使用方面的文献,就螯合剂在现代医疗的使用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颖仪;宾镇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医院应当重视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中药事应急响应的管理。通过确立应急管理原则,建立组织和管理机制,明确各级药师在应急响应中的责任,以及定期的研联合培训,将有助医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
作者:李梅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疗管理中治疗查房的作用及具体运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内科的4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治疗查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查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查房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查房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查房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查房是医院医疗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温松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由于年龄增长及多种慢性病共存,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和多重用药的风险也显著升高。但营养不良和多重用药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未明。本文旨在探讨多重用药与老年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梓颖;帅苏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领域内的行为历程,合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护士对工作的适应性和目标性,降低离职率,有助于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士自身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就当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的实施、不足和对策进行了综述,以供相关研究和应用参考。
作者:田敏;关务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60%~7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90%以上病例因心律失常而就诊,顽固性、频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致命,猝死者并不罕见。中医对这类病症成因的认识,此证为少阳病,系肝脾之气横逆,胃气上冲而至。单纯看起效快慢,中医中药的作用不如西医明显,但中药对此病的根治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相对经济、安全、副作用小。因此,在治疗中怎样发挥中医中药的这些长处,结合西医起效快捷,作用环节明确的特点,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造福患者,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作者:杨宏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进修教育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作者通过对麻醉进修教育的调查,思考可能影响麻醉进修教育质量的因素,以期提高麻醉进修教育质量。
作者:郭清源;辛小平;王楚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整个信息化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在医院当中,随着医疗业务的逐渐增加,不管是在医疗器械还是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以及分配等方面都已经接近了满负荷或是超负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整个卫生体制都开始进行改革。在医院中实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让医院整体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本文中将简要论述如何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本文根据医院药学的特点,结合药学实习生的毕业实习大纲要求,就如何在带教期间体现学科特色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制定了一套符合药学类实习生培养目标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作者:刘欣怡;徐志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心理心血管病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心理与生理之间的互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因素常难以分清因果关系。在心理因素中,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时使临床信息复杂化,提高了诊断的难度,同时出现医患交流沟通的困难,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反过来,躯体疾病对心理反应也产生明显的影响,躯体疾病影响人的感知,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加重了躯体疾病的症状甚至预后。在心理精神因素中,抑郁、焦虑状态是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在心血管病患者中,与躯体障碍相互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医疗的治疗效果及病程的预后[1]。
作者:王勤;张伟杰;郑志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康复医学作为医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康复理念贯穿到医学体系及医学临床应用的各环节。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康复理念观察到医学体系及医学专业教学中,其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被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分析了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为医学体系的完善与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卢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在收集、存储、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推导出医院档案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大趋势,是医院现代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并提出要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通过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强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建设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从领导者、管理者,软件、硬件,规范、标准等方面加以落实。
作者:曾怡婷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