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谭娴;黄建萍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发病机制, 免疫
摘要: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 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主要倾向于MP的免疫炎症反应。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外科患者的护理》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探讨在中职《外科患者的护理》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1级护理专业二年级二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实验组(n=50),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结果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覃恩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护理教育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中的师生关系及学习氛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评估可为护理教育者提供借鉴。

    作者:井晓磊;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以感觉神经病变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入手,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乳在外用制剂中应用进展

    本文综述了微乳在外用制剂中应用的新情况。微乳外用制剂的研究方兴未艾,它不但能提高制剂的载药量,还能提高渗透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给药剂型。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36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细菌行药物敏感试验。对咽拭子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咽拭子培养阳性129例,占总体的35.34%;病原菌按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药物敏感性: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曲松为敏感,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为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为敏感。结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各病原菌都有相应敏感的药物,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进行病原菌和药敏的检测。

    作者:佘乃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不孕症的护理进展

    现代社会中不孕不育的情况日趋严重,不但影响着夫妻双方的身心,还影响着家庭的和谐。而不孕不育的病因比较复杂,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状况进行综合诊断。多见的是慢性盆腔炎及其引起的输卵管阻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肌瘤、盆腔生殖器畸形等。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在一次手术同时实施宫腔镜及腹腔镜两种术式,以完成对疾病的诊治。目前,已成为诊断、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势,宫腹腔镜不仅能够深入到宫腔、宫颈对病变进行直观判断,且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治疗,术后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恢复时间,并使其在术后的妊娠几率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张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把一切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构建全员重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落实,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医护人员统一认识,自觉遵循医院感染规范和制度,才能不断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周惠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隐睾合并睾丸畸胎瘤超声表现1例

    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畸胎瘤且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本例经手术证实为隐睾合并睾丸畸胎瘤,较为罕见,结合声像图表现提出讨论。

    作者:郑磊;黄湖;林桂凤;田新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解析同伴健康教育在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一定的群集性特点,且大多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将同伴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这种预防方式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为学校更好的展开健康教育提供条件。文章将对同伴健康教育在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做出分析和研究。

    作者:周和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几种常用降压药物的循证治疗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这是高血压治疗的金标准,也是循证医学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代要求。依照这一思路,针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治疗未必就是合理的治疗。面对品种繁多、作用各异的降压药物,我们该如何为患者进行选择?又如何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否合理?只有严谨科学的大型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及汇总分析,才能告诉我们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是想从循证角度,以国内外有影响的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为依据,对一些常用降压药的研究情况进行举例说明,目的是想给繁忙工作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谭玉茸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专业医学英语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体会

    总结专业医学英语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体会,探讨临床呼吸内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探索出一种高效的临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为专业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陈泉芳;王威;罗佐杰;陈一强;邹小英;孔晋亮;巫艳彬;姚冬芳;郑向红;陈艳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病原体,同时也是肿瘤等许多疾病的诱发病因。抗病毒类药物就是要保证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有效抑制细胞病症的目的。本文回顾性的分析抗病毒药物的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低体重低身高1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并发严重水中毒的手术抢救护理及预防

    讨论1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并发严重水中毒的手术护理及预防措施,认为严格统计出入水量,并15min向医生汇报出入量数值,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来调节膨宫压和流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临床异常症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是手术抢救护理及预防的重点。

    作者:陈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失神癫痫发作临床脑电信号非线性分析进展

    脑电信号非线性方法对于分析大脑工作机制及失神癫痫发作机理研究都是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脑电非线性研究中的成果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脑电非线性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失神癫痫发作的联系,并对脑电非线性研究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及发展展望。

    作者:周永平;欧阳高翔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病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医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医疗质量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病案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案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日常修养直接影响工作热情和服务质量。

    作者:朱秀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药内服合并外眼熏洗治疗溃疡性睑缘炎1例

    溃疡性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1]。由于睑缘部位富于腺体组织和脂肪性分泌物,在它经常暴露的过程中,容易粘上尘垢和病菌,易致感染,临床上多由葡萄状球菌感染所致,其他如身体衰弱,不良卫生习惯、理化刺激、慢性结膜炎、屈光不正等均可成为诱因。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及激素类眼膏涂抹患处,3%硼酸溶液清洗等,但疗效欠佳,导师采用中药内服兼熏洗治疗溃疡性睑缘炎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毓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Met与c-Src作用及关系的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病毒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基因,研究者们称之为癌基因,初是在研究逆转录病毒的致癌作用时将病毒基因组中存在的诱发肿瘤的核酸片段称为病毒癌基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禽类或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也存在着一类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它们在正常细胞内起着调控生长和分化的作用,故称为原癌基因。 c-Met和c-Src作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及特点但在一些功能的实现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肿瘤患者中c-Met的激活或过度表达,即转录增强和基因扩增提示预后差,在多种类型的实体肿瘤中原癌基因 c-Src被认为同肿瘤进展及预后差相关,但有研究表示,c-Src或c-Met在信号传导方面的重要性比其致癌活性方面要重要[1]。因此,探讨c-Met与c-Src作用及关系对于肿瘤的研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辛星;邹华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 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主要倾向于MP的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何谭娴;黄建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进展

    急性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手段,使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完全缓解(CR)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化疗药物所致的口腔炎即口腔溃疡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进食,影响进一步治疗,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因此,对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1口腔溃疡的易感因素和发病机制口腔黏膜由非角质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其下层为涎腺和皮脂腺,这些上皮细胞每隔7~14 d更新再生1次。如果上皮细胞和腺体被破坏或发炎则出现并发症[1]。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极易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易感因素及发生机制:①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的骨髓造血,导致成熟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②化疗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使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免疫力进一步下降;③白血病易合并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④某些化疗药物如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溃,形成感染创面[2];⑤化疗后患者进食水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3]。

    作者:卢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普外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医院普外科急诊病例比较普遍,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突发事件多,因而普外护理要求比较高,护理安全问题是医院普外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谢文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