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杨春丽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进展
摘要: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病原体,同时也是肿瘤等许多疾病的诱发病因。抗病毒类药物就是要保证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有效抑制细胞病症的目的。本文回顾性的分析抗病毒药物的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壁间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 ep)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着床发育,常见部位为输卵管,包括伞部、壶腹部、峡部、间质部,占90%以上,但异位妊娠也可发生在腹腔、阔韧带、子宫肌壁间等罕见部位,其中腹腔妊娠发生率为1∶15000次妊娠,阔韧带妊娠发生率为妊娠的1/183900,子宫肌壁间妊娠十分罕见。子宫肌壁间妊娠又称子宫浆膜面妊娠[1],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生长发育,四周被肌层组织包围,与宫腔及输卵管腔不相通。子宫肌壁间妊娠发生与人流术,子宫腺肌症,胚胎移植等可能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例子宫肌壁间异位妊娠的病例,并复习文献探讨子宫肌壁间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

    作者:陈玫玫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一起误食曼陀罗籽引起的食物中毒

    目的:通过对一起曼陀罗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判断。结果4例患者食物中毒原因是食用了含曼陀罗籽的烧饼。结论预防曼陀罗食物中毒的发生,关键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

    作者:朱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盐城市高危儿管理工作探讨

    随着高危儿的增多,高危儿脑损伤所致的发育障碍随着的月龄、年龄的增长逐渐显现出来。开展高危儿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生存与发展是儿童保健工者应尽的义务。近年来,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在开展高危儿早期干预工作中作了一些有力的探索,体会是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要做好高危儿的早期识别与转诊工作,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好评估、干预、康复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医疗单位作用。

    作者:郑文;倪照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新护士长如何把握方向顺利度过转折期

    探讨新护士长在科室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如何克服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找准切入点并把握方向尽快适应护理管理岗位,以确保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5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等形式,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行为状况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0(28.5%)例,被动配合25(72.5%)例,经给予健康教育后主动配合治疗护理33(94.2%)例,被动配合2(5.8%)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据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分析,给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掌握或了解鼓膜穿孔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黄细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专业医学英语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体会

    总结专业医学英语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体会,探讨临床呼吸内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探索出一种高效的临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为专业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陈泉芳;王威;罗佐杰;陈一强;邹小英;孔晋亮;巫艳彬;姚冬芳;郑向红;陈艳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脏肿瘤免疫病理诊断临床探讨

    肝细胞肝癌(HCC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随着肝脏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肝脏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在肝细胞肝癌(肝癌)生物学特性的演变规律、肝脏肿瘤免疫病理诊断、肝癌克隆起源方式、肝癌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以及肝癌转移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尤为引人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及众多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肿瘤诊断水平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并有望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现状。

    作者:张桂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对应届毕业新聘护士单独上岗风险管理思考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随着学科规模扩大和人才流动,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护士。主要聘用应届毕业生,这些应届毕业生经过医院短期规范化培训后进入科室,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就可单独上岗,但作为科室护士长此时要充分意识到,应届毕业新聘护士单独上岗伴随的风险也在增大,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也在增高,因此,护士长要做好对应届毕业新聘护士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判和处理,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护患纠纷[1],我们的做法是在科室层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险防控培训,具体做法是讲解→跟踪→强化→提高,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显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为对手足口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手足口患儿免疫功能改变及其黄芪注射液及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手足口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黄芪联合干扰素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观察患儿一般情况改变并检测治疗过程中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评价黄芪注射液及干扰素的联合治疗作用。结果黄芪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热程及疗程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时,对照组CD3、CD4、IgM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黄芪联合干扰素治疗组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机制与免疫调节相关。

    作者:逯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进展

    急性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手段,使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完全缓解(CR)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化疗药物所致的口腔炎即口腔溃疡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进食,影响进一步治疗,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因此,对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1口腔溃疡的易感因素和发病机制口腔黏膜由非角质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其下层为涎腺和皮脂腺,这些上皮细胞每隔7~14 d更新再生1次。如果上皮细胞和腺体被破坏或发炎则出现并发症[1]。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极易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易感因素及发生机制:①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的骨髓造血,导致成熟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②化疗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使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免疫力进一步下降;③白血病易合并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④某些化疗药物如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溃,形成感染创面[2];⑤化疗后患者进食水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3]。

    作者:卢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在儿科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炎性标志物,作为新兴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细菌感染等疾病的实验指标,它有助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将它作为儿科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可大大较少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1降钙素原(PCT)生化结构、来源、生物学特性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由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含有11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KD,其分子由CT、下钙素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其结构稳定,体内半衰期为25~30h,不受体内激素影响。1993年Assicot等[1],作为一个细菌感染的新的炎性指标首次报道,近年来已得到临床越来越广泛的的应用与认可。正常情况下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0.1ng/ml),且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非常好,半衰期25~30h。病理情况下,PCT的产生部位还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由神经内分泌细胞、肺、肝脏及白细胞产生。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局部感染、病毒、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是它的特异性,这种特性使其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瑞宁;孙慧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失神癫痫发作临床脑电信号非线性分析进展

    脑电信号非线性方法对于分析大脑工作机制及失神癫痫发作机理研究都是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脑电非线性研究中的成果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脑电非线性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失神癫痫发作的联系,并对脑电非线性研究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及发展展望。

    作者:周永平;欧阳高翔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医学生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科学选择对医学生诊断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为确保课程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准确反映诊断学的课程教学质量,我临床教学管理中心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模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占40%(含课后测评10%,网络考试5%,书写见习日志5%,书写病历10%,操作考试10%),终结性评价(即课终理论考试)占60%,新模式使我院诊断学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教、学双方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罗晓玲;刘刚;李由;刘光琼;丁亚;郭彦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近年的一些研究发现在消化道外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增加,包括不同的呼吸道疾病。与Hp感染相似,很多呼吸道疾病也是以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强为特征。近来的一些研究评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Hp感染的关系,多数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和COPD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但是,至今仍没有得出Hp感染和COPD之间的确切因果关系。已知Hp感染和COPD都是以释放致炎因子,引起白细胞及T细胞、B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为特点。本篇综述旨在通过仔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Hp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尹慧;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加强药事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医院提搞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瑜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OA系统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新型的办公模式,在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中探讨OA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公文流转,提高档案利用率。本文主要从医院OA系统在档案管理中设计的模块、主要功能、系统特点、注意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郭丽;孙作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口腔科控制院内感染举措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愈来愈强,各大医院口腔门诊的就诊人数也与日俱增。口腔门诊是医院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因其特殊性,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境十分复杂。而存在于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以及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感染的危险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关系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口腔门诊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腔门诊的医疗质量。

    作者:贾玉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声像档案管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及工作对策

    本文阐述了医院声像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医院要注重管理好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让声像档案在医院的各个领域都发出璀璨的光芒,提升医院文化的内涵建设。

    作者:赖雪竹;薛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 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主要倾向于MP的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何谭娴;黄建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社区医院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越来越高,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医疗纠纷随之逐渐上升。医院工作中的护理和医疗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护理方面的问题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的履行工作职责,不断的加强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做好,提高服务的质量,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雅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