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百端;刘晓
采血护士的服务对象既有健康者又有患者,是一种双向性服务工作[1].因此采血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不但要有精湛、娴熟的采血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把献血者护理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作者:何小利;肖瑞卿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脾转移癌(MCS)的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报道3例MCS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例MCS占1962~2005年214例脾病检的1.4%.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和肿快.综合文献资料,MCS有以下临床病理特征:(1)30~60岁占62.3%,中位年龄52.4岁;(2)79.6%有左上腹痛,68%伴脾肿大或包块;(3)大体观68.8%为结节型改变;(4)腺癌占77.9%.78.2%原发于结肠癌、肝癌、卵巢癌和胰腺癌;(5)影像学显示脾占位约82.7%,提示MCS 14.2%;(6)临床误诊约84.5%.结论 MCS很少见,临床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增强对MCS的诊断意识,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宋晓雪;孙安仁;李刚;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血液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多数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尤为明显,输注机采血小板替代手工分离的血小板疗效明显,输注方便.方法本文116例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584例次.结果 584例次有489例次血小板回升明显,占83.7%,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有549例次,占94.1%.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达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
作者:滕本秀;段前碧;段慧玲;赵敏;李忠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江津市无偿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以及HBsAg、HCVAb、HIVAb、TP-Ab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和传播趋势,为计划体检献血人数提供采血理论数据,保证采供血需要与安全.方法对江津市中心血库2003、2004年采供血原始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2003年江津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共计2 622名,ALT不合格486例,HBsAg阳性93例,HCVAb阳性7例,HIVAb阳性1例,TP-Ab阳性10例;2004年共检测献血者 3 667名,ALT不合格655例,HBsAg阳性135例,HCVAb阳性16例,HIVAb 阳性2例,TP-Ab阳性30例.结论各监测项目阳性率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无规律,且低于一般社会人群的感染率,这可能与献血者均来自于相对比较健康的社会人群有关;无偿献血者5项血清学监测合格率约为78%;HCVAb、HIVAb、TP-Ab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
作者:余明超;严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自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献血法>以后,标志着中国输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近年来输血医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从有偿,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度,显现出无偿献血的勃勃生机.但血液资源的紧张,血荒的发生又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基层血站也经受着同样的考验.抓好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临床用血及用血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就多年来如何做好无偿献血的组织宣传、队伍发展提出以下体会.
作者:蒋春涛;陆红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方法预处理采用BuCy方案(马利兰4mg·kg-1·d-1×4d,环磷酰胺60mg·kg-1·d-1 ×2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氨甲碟呤(MTX)、骁悉(MMF).结果 +16d造血重建.+24d开始出现GVHD,首先表现为眼部疾患,其后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脏、膀胱及骨髓等器官.+34d外周血DNA基因型转变为供者型;+74d血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结论 GVHD 临床表现多样,以眼部疾患为首发表现较少见.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GVHD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斌;张红宾;黄超琼;王煜;胡宗会;周善壁;张国珍;詹廷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变应性哮喘是由IgE抗体介导的免疫机制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IgE与变应性哮喘发生和气道高反应性(AHR)形成密切相关[1~3].IgE与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形成IgE-IgE受体复合物,使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致敏;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即与IgE-IgE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交联并触发效应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其他炎性介质,引起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诱发哮喘.鉴于IgE在哮喘发生和炎症级联反应中所起的中心作用, 人们一直试图通过阻断IgE的作用来阻断哮喘发生和进展.近年制备的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mAb)omalizumab特别引人注目[4~11].Omalizumab能高度特异地与循环IgE结合并阻断IgE与效应细胞膜表面受体作用,阻止效应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断哮喘发生和进展,其作用已在多期哮喘临床研究中证实,有望为变应性哮喘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作者:郭述良;罗永艾;吴亚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8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单予盐酸左西替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连服4周,停药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率为70.73%.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韩庆东;汪小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1 680例患者中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血型抗体11例,阳性率0.65%,而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血型抗体5例,阳性率0.30%.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不规则血型抗体检测中灵敏度较高,有利血型抗体的筛查,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邓莉萍;李忠俊;郑月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在体外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的规律.方法应用DNR体外作用于Jurkat细胞,研究DNR诱导Jurkat 细胞凋亡的规律,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DNR作用后Jurkat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关系,其机制可能与DNR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作者:李忠俊;陈幸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 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 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 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作者:沈志斌;吴松;王渝;杜川;秦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为康复新液治疗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用漱口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迅速修复黏膜损伤,缓解疼痛.
作者:何依群;王少龙;姜鹤群;易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1~3月,我科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179例荨麻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在末梢血白细胞增高的患者中,大部分为感染所致,也有少部分为疾病本身或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由感染所致的荨麻疹患者常规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而在加用抗生素后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干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率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从2003年6月~2004年5月共13 620名健康志愿献血者血液,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RNA以及基因分布和序列特征.丙肝病毒抗体采用ELISA,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5′-非翻译区(5′-UTR)和核心区(Core)片断.病毒基因分型根据核心区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用于测序并分型.结果在所有13 620份志愿献血者标本中经ELISA试剂盒共检出67例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49%, 不同年龄组从0.27%~0.86%不等,不同性别间和婚否间无明显差异.对34份抗体阳性标本进一步分析,共扩增出24份5′-UTR阳性,病毒RNA血症阳性率为71%;共有22份标本成功扩增核心区片断并测序和基因分型,基因型1b占4份(18%),基因型2a占5份(23%),基因型3a占9份(41%),基因型3b占4份(18%).基因型3a为主要流行株.结论重庆地区志愿献血人群丙肝感染率较低,有基因型1b、2a、3a和3b,以基因型3a为主要流行株.
作者:赵树铭;李兵;胡建;蒋天伦;肖瑞卿;林武存;夏志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HIV阳性患者就医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加深临床医生对HI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9月期间,在住院、门诊24 896例患者中用ELISA法或金标快速测试法初筛抗-HIV,阳性者再由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者除1例门诊患者外,均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IV阳性18例,同时发现夫妻间传播3例.21例中经性传播17例,吸毒传播3例,1例不详.就诊当天送标本2份,第2天2份,第3天以后17份.有2例发现阳性时患者在手术台上.结论临床医师对HIV感染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宣传.
作者:陈方祥;何静;刘建忠;罗梅;袁玲;韩梅;王俊;凌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4 913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重点探讨了创伤患者血型分布、不同年龄、不同创伤部位的输血分布、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所占比例.方法通过查阅医疗中心电子患者档案、病历,对4 913例急性创伤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经Excel和SPSS 1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913例急性创伤住院患者中有804例输血,占受伤总人数的16.37%;不同年龄组以>60岁输血比例高,40~60岁组人均输血量多;不同创伤部位输血分布以脊柱损伤组输血比例高,而多发性损伤组人均输血量多.结论为有利于急救,建议对于失血性休克的创伤患者可直接给予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红细胞.大量输血的患者可在输红细胞时,搭配输入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以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何静;熊鸿雁;陈方祥;王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孢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测55株铜绿假单孢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了解其分布情况,并对不同部位的铜绿假单孢菌的耐药率进行t检验.结果铜绿假单孢菌在ICU及呼吸科所占比例较大,且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痰及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孢菌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与从皮肤分泌物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孢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与从小便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孢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孢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于50%.结论必须加强各种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有计划地将抗生素分批、分类交替使用.
作者:李茵;于高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心悸患者与对照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中的SDNN、SDANN、RMSSD、PNN50 4项时域指标对123例心悸患者和50例正常人、女性心悸患者与男性心悸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1)心悸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心悸组与男性心悸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悸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失衡.
作者:杨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1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确诊为痛风的患者42例,其中曾被漏诊23例,本文对其临床首发症状及漏、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胡冀;梁耀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大肠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2年我院接受纤维结肠镜检的大肠腺瘤患者63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腺瘤共849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大肠腺瘤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直肠腺瘤的癌变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肠腺瘤患者好发年龄为5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癌变率有增加的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肠腺瘤的组织类型中管状腺瘤多,癌变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肠腺瘤随着直径的增大变得易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肠腺瘤具有多发性,多发性腺瘤患者较单发性腺瘤患者易发生腺瘤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腺瘤大小,组织类型,患者年龄.结论 (1)>70岁患者,多发性腺瘤患者易发生腺瘤癌变;(2)绒毛状腺瘤,直肠腺瘤,直径>2cm腺瘤易癌变;(3)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腺瘤大小、组织类型、患者年龄.
作者:郭丹;张兴明;朱代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