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潘红玲
目的 强调突出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压力的重要性,针对具有不同睡眠障碍的患者开展不同方法的干预治疗,从而实现改善睡眠状况,提升他们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阶段住入我院的内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男性、女性各占1/2.并对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一般护理.结果 在正当合理护理干预下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要高于参照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亦明显增加.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失眠因素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指导,从心理护理、改善住院环境、适量药物辅助等措施,有效提高内科患者的睡眠.
作者:杨静;吴丽萍;袁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考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实验结果证明银杏达莫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配伍呈草绿色,因此,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时,应避免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配伍.
作者:尚勤华;王蜀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500例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本组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吻合术、术后发热、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热(β-0.338,S.E.=0.172,Wald=34.203,OR=1.92,P<0.05)、胆囊与周围粘连(β=0.524,S.E.=0.182,Wald=29.771,OR=2.03,P<0.05)、Calot三角粘连(β=0.305,S.E.=0.220,Wald=40.112,OR=2.10,P<0.05)为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发热、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为腹腔镜下胆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实际过程中加强对其进行监测,从而降低感染率.
作者:徐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48例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同时两组给予吸氧、禁食、补充血容量等常规疗法,再加用奥美拉唑.对照组(垂体后叶素治疗)中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奥曲肽治疗)中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1).结论 奥曲肤在临床上对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疗法及护理的办法.方法 根据SLE的临床特点,对53例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对53例SLE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疗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病情中45例病情有所好转,8例无变化.结论 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疾病的好转及康复.
作者:李亮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200例,输血前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分析鉴定结果.结果 28例患者表现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21例表现抗体特异性,输血没有出现溶血性或输血不良反应,受血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避免溶血性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从高处坠落致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3h入院.2诊断2.1开放性颅脑损伤:①颅底骨折,②颅内积气,③脑积液鼻漏.2.2颞部及颌面软组织挫裂伤.2.3左眼软组织损伤并眶壁骨折.2.4左外展神经损伤.治疗给予氨甲环酸止血、头孢噻吩钠抗炎,甘露脱水、吡拉西坦及B族维生素以营养神经、泮托拉唑钠保护胃黏膜.鲁米钠0.1 mg,肌注,2次/d,镇静并预防抽搐.
作者:张崇岳;张学基;黄宗涛;杨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领域的进步与创新,不断刷新改变传统的压疮护理误区.压疮所牵涉的医学领域较多,含盖了外科学、内科学、神经内科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医学界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疾病进行综合治疗,预示严重压疮治疗应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段玉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进行雌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2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快速止血,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贫血好转出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疗程长,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一定要准确,服药期间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田小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AD的核心症状.P300对AD的认知评价有重要作用.Goodin(1978)早报道了AD的P300波幅下降,主要成分P3潜伏期延长.作者还首次提出将P300作为诊断AD的指标,其中P3潜伏期在诊断痴呆中准确率达80%.P300在临床上反应痴呆的敏感度优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得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AD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国外研究认为P300潜伏期延长可作为临床预测早期认知减退的依据.国内研究提示,AD患者ERP的典型改变为: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P300作为患者认知状况评价方法,可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认知障碍,有利于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0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发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1~5岁是HFDM的高发年龄段(88.2%),患儿常并发皮疹(100%)以及发热(73.6%)等;重症率(26.4%)较高,患儿常伴肢体抖动(22.7%)以及易激惹(25.4%)等,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及早实施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愈率达97.3%,无死亡病例.结论 婴幼儿是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皮疹和发热,该病的重症率较高,多伴有肢体抖动症状,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蒋光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螺旋CT与MRI诊断胆总管结石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12月的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25例病例中,经手术证实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9例,泥沙样结石2例. CT诊断高密度结石13例,7例为等密度结石,CT未能发现,CT诊断多发结石4例,泥沙样结石1例 MRI诊断单发结石14例,漏诊1例,MRI诊断多发结石9例,诊断泥沙样结石1例.CT的敏感度72%,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28%;MRI的敏感度9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3.85%.结论 MRI诊断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在胆总管结石的定位和治疗上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所纳入的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治疗组(符合方案者101例)和对照组(98例),分别给予内服中药、推拿、牵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牵引加口服扶他林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4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37例,好转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4.7%.经统计学处理,Z=-6.324,P=0.000<0.05,两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外兼施,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尚仲新;徐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患者实施早期整形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12月之间收录的80例手部烧伤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早期整形手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手部烧伤患者采取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省;段新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 选取9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降压、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锦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美蓝试验结果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8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输卵管通畅51例,通畅率为87.9%,不畅4例(6.9%),阻塞3例(5.2%).手术平均时间为(51.4±7.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7±4.8)mL,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其中妊娠36例,妊娠率为62.1%.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不但可以及时、准确诊断梗阻性不孕症,还可根据镜下所见情况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短,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术后恢复较快,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萍;唐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颅内高压而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口腔、鼻腔、咽部合并损伤出血、舌后坠、呼吸反射减弱等导致呼吸道不畅,造成组织严重缺氧,甚至窒息死亡[1].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极重要措施,而术后的吸痰护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又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作者:郭凤侠;汝觅禄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82例行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的完整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行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未出现肺栓塞、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肺栓塞、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作者:刘永丽;吕小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脏康复医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发现运动疗法既可以改善冠心病症状,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本文将运动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林桥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