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刘焱;金弢;熊焰

关键词:腹膜透析, 护理对策, 腹膜炎
摘要: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 41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应用切开复位内部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4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并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结果 所有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病例经过半年以上的随访,病情全部好转,骨折相继愈合,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优良率达到87.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并结合植骨是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易晨阳;冯飞;杨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观察,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遵循随机的原则,两组患者均为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置导尿管治疗,观察组在置导尿管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论医科大学图书馆如何提为附属医院的有效性服务

    提高医科大学附院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业务技能和科研能力,对促进附院经济发展,提高大学名声效应有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因此,作为为附院提供信息服务的医科大学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思路与途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就课题研究原由引出,根据医科大学图书馆现行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医学附院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现状,提出了提升有效服务的肤浅看法,供同行交流探讨.

    作者:杨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miRNA与靶基因在肝癌中的研究现状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miRNA是一类非编码调控RNA,通过转录后来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直接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miRNA表达谱与肝细胞癌的诊断、分期、进展和预后等相关.本文就mRNA及其靶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纤支镜灌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42例肺脓肿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纤支镜灌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纤支镜灌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肺脓肿的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帅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药洋金花的中毒表现及抢救

    中药洋金花在农村田间地头分布较多,其麻醉止痛、平喘效果显著,患者喜欢应用,其正确的用法、用量是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近年来,由于误服或用量过大导致的中毒情况有时发生,分析洋金花的中毒机理、中毒表现、临床抢救,对保证洋金花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正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外伤性牙脱位再植10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牙脱位再植术的有效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完全脱位的牙齿以及牙槽窝进行常规清洁处理,原位植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牙弓夹板固定、钢丝结扎固定以及托槽固定,并随访.结果 经1~3年随访,105例138颗牙齿有12颗失败,126颗成活,成功率为91.3%.结论 妥善保存和处理脱位牙,及时复位固定以及有效的预防感染是再植牙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长安;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致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中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泰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0例ICP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产30例,足月产30例,同期就诊的3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根据孕妇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观察胎儿电子监护、羊水性状等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导致ICP发生早产的临床因素.结果 ICP发生早产的孕妇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胎儿窘迫机会均明显重于对照组;ICP中因各种临床因素加重导致终止妊娠孕周缩小,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ICP导致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除了ICP本身胆汁酸增加促进前列腺素释放诱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1]以外,与实际病情轻重程度及临床上防止胎儿窘迫、不可预测的死胎等后果而采取的干预性剖宫产增加有密切关系.

    作者:戚吉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40例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治疗周期的护理

    通过对40例65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不孕症患者治疗周期过程中,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时配合等方面实施护理,总结出不孕夫妇科学的护理措施.认为认真观察及良好的配合,有助于患者在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周期妊娠率.

    作者:游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量化考核在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管理是指根据护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相关规律,对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等控制,终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患者的较高满意度[1].传统的质量管理侧重强调护理人员劳动素质对质量的影响.而现代的护理管理更针对于强化前馈控制的管理,努力克服在反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差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感受,使得控制变得更加积极有效[2].在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层面上,护理质量的管理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而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使得终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3].本文针对2010年1月起,我院实施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对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高文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10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0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发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1~5岁是HFDM的高发年龄段(88.2%),患儿常并发皮疹(100%)以及发热(73.6%)等;重症率(26.4%)较高,患儿常伴肢体抖动(22.7%)以及易激惹(25.4%)等,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及早实施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愈率达97.3%,无死亡病例.结论 婴幼儿是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皮疹和发热,该病的重症率较高,多伴有肢体抖动症状,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蒋光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度子痫前期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在分娩方式中选择其安全的、效果佳的分娩方式,充分表明了剖宫产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以硫酸镁为主的解痉、降压等综合治疗,自然分娩与新宫产术.结果 孕妇无一例死亡,子痫发生3例,合并症为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生儿除一例宫内死胎和一例早产儿死亡以外存活率达到100%,早产率为24.4%.结论 加强孕期宣教,加强产前检查及监护,产前产时产后应用解痉药,及时适时终止妊娠,恰当选择采取剖宫产的方法是减少并发症及子痫发生,提高围产儿存活率,提高母儿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丽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嵌顿疝患者使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手术治疗的时间为50~120min,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患者占12例,留置导尿后能够自行排尿,阴囊出现轻度血肿患者占10例,给予理疗后得到缓解,术后患者住院的时间在7~10d之间,没有出现切口感染例数,通过随访没有发现复发例数.结论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效果影响观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支气管患儿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做好随访工作等.比较两组患儿的遵医情况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遵医率为96.7%,参照组的遵医率为76.7%;治疗组与参照组的未再次住院率分别为83.3%、50.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遵医率及未再次住院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田桂芳;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胆碱酯酶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意义的探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将入住我科的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93例,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检测第1d和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将入院5d内持续血清胆碱酯酶<1000 U/L患者纳入持续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组,将入院5d内血清胆碱酯酶恢复到>1000U/L患者纳入血清胆碱酯酶恢复组.结果 轻、中、重度中毒组间第1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秩和检验,x2=20.481,P<0.01;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秩和检验,x2=22.004,P<0.01,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研究将轻、中、重度中毒组第1d和第5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P值均小于0.01,轻、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胆碱酯酶恢复到>1000U/L时,该类患者死亡率与持续血清胆碱酯酶<1000U/L患者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x2=4.149,P<0.05.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对AOPP患者中毒程度和病情转归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袁凯锋;黄丽;景莉;韩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治进展

    胎盘植入是妇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随着人工流产增多,剖宫产率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以往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使患者失去子宫,丧失生育功能.近年来,临床上对其诊断与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前应用盆腔彩超筛查,产后使用MTX、米非司酮、中草药及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刮宫治疗胎盘植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元凤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分别与吗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并观察罗哌卡因分别与吗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后进行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4月100例在我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的剖宫产的产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孕妇患者,采用罗哌卡因与吗啡进行镇痛,仔细观察患者在手术后6h,24h,48h的镇痛情况,并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情况以及疼痛程度.手术后进行舒适护理.观察组对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孕妇患者,采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进行镇痛,与对照组相同,观察各生命指标.结果 全部100例产妇中,观察组50例患者在手术后6h,24h,48h的镇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吗啡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的剖宫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采用并推广.

    作者:郑晓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起健康信念,促进其自觉地进行饮食、运动、心理、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自我保健的科学管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更好的控制血糖.方法 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明显改善,90%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配合运动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邱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7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经我科精心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7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永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基因扫描在ALL中的应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该疾病是造血细胞的某一克隆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上并异常增殖的结果[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分子技术对其进行诊断、评估,如: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uit hybridization,FISH)、蛋白印记分析(western-blot assay)、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fiuorescence quantitative,FQ-PCR)、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等,基因扫描(gene scan)技术是近些年国外新发展的检测淋巴细胞恶性克隆的技术,该技术精确性高、灵敏度强、简便直观在ALL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子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