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6例

文虹

关键词:治疗量, 氯丙嗪, 锥体外系反应, 药物应用, 药源性疾病, 肌张力障碍, 运动, 临床
摘要: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应用不合理而造成的一类疾病.药物氯丙嗪可致锥体外系反应即为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由药物引起肌张力障碍导致的临床运动与姿势异常.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少见,现将我院近4年来的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6例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国人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NYHA Ⅱ-Ⅳ的住院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5mg/d,如能耐受则逐渐滴定到大耐受量,观察其12个月后的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卡维地洛组心衰患者至随访结束后平均卡维地洛用量为(31.35±7.56)mg/d (10~40mg/d),临床疗效好;(2)1例患者不能耐受卡维地洛治疗.结论我国心衰患者对第3代β阻滞剂卡维地洛的疗效好.

    作者:赵晓辉;李隆贵;耿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氧/复氧诱导培养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缺氧/复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并观察凋亡情况.方法用0.2%胰蛋白酶 (trypsin) 和 0.1%胶原酶(collagenase)进行消化,用差速粘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用IMDM ( Iscove′s改良的Dulbecco′s medium ) 培养基培养,4~6d后将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置于92%氮气及5%二氧化碳孵箱中,6、12、24、4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心肌细胞经历缺氧/复氧损伤后,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心肌细胞缺氧培养6、12、24、48h后复氧4h,其凋亡率分别为:(4.5±1.5)%、(10.1±2.0)%、(17.3±2.3)%和(18.4±1.9)%. 结论缺氧/复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作者:杨胜利;何作云;冯兵;王慧春;肖颖彬;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破入胆道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48岁.因便血、发热7d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解水样血便,混暗红色血块,1~2次/d,约700ml/次,在孟加拉国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经抑酸、输血等治疗无缓解而入我院.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在重医大附一院行胃次全切除术.

    作者:付祥胜;李孝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从尿动力学的角度定义,是指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处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液流出道阻力升高,而一般认为的自膀胱颈出口至尿道外口之间任一部位出现的梗阻,应当称为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LUTO),而BOO正是LUTO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研究BOO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多种常见的下尿路泌尿外科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BOO的主要危害在于常导致膀胱逼尿功能改变,继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研究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一直是泌尿外科实验研究中活跃的领域.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龚宇;宋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粒化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经历2周洗脱期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1~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结果治疗后Tc、TG明显下降(P<0.001),HDL-c明显上升(P<0.001)(HDL-c平均上升幅度2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L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服用方便,每天一次口服200mg,副作用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升HDL-c明显,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邓国兰;陈运贞;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肌供血不足误诊为神经性呕吐1例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呕吐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每日发作5~10次,每次持续10min~1h,非喷射性,不伴腹痛、泛酸、发热等不适,曾至3家医院行全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未行心电图,均诊为神经性呕吐,给予胃复安和654-2肌注均无改善,且进行性加重3d,遂至我院门诊.

    作者:熊文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腰部椎管外恶性神经鞘瘤误诊1例

    患者,男,16岁,以腰部踢伤肿痛3个月伴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6d为主诉就诊,门诊以胸11~骶1脊膜外血肿,右侧胸11~腰5多裂肌及竖脊肌血肿收治入院.查体:脊柱向右侧弯,胸11~腰5左侧椎旁可扪及包块,表面无红肿及血管充盈曲张,质硬,无波动感,活动度差,听诊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腰3平面以下痛觉减退.

    作者:朱结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脐带球植入矫正眼窝凹陷

    凡行眼球摘除术后患者,易出现术后眼窝凹陷.上脸下垂,上脸内陷而影响患者外观.目前虽有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而可改善患者外观.但由于价格昂贵,对于基层医院农村患者,难以接受.我科自1999年至今采用脐带代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眼球摘除患者.临床追踪观察1年以上,发现患者外观满意,义眼活动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典元;谢峰云;涂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晋期年限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晋期规律.方法本文对某厂不同工种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眼睛晶状体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以及对有动态资料的观察对象和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晋期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对象发生工龄为9.88年,Ⅰ期白内障的发病工龄14.90年,观察对象晋期Ⅰ期年限为5.59年和Ⅰ期晋期Ⅱ期年限为4.03年.结论本文资料表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中,观察对象和白内障患者每年复查1次的规定是适宜的.

    作者:汤强;蒋学明;翁航音;陈德芳;马勇;赵学敏;刘艳;孙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临床静脉滴注给药中的不合理配伍及媒介液选择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病人的-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是药液直接由静脉输入血液,再通过循环系统直接到达人体各器官和组织而起作用的;所以,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存在着一些明显和潜在的、迅速强烈和慢性毒性的双重危害.本文就临床上常选用的药物配伍及媒介液选择不合理情况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用药时重视.

    作者:夏学励;王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中单动眼神经麻痹6例,占42.8%,面神经麻痹4例,占28.5%,听神经麻痹1例,占7.1%,多颅神经麻痹3例,占21.4%,其中有2例为双侧受累,占14.2%.入院时空腹血糖均大于7.0mmol/L,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治疗上积极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满意地控制血糖,以预防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的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颅神经病变尽早得以恢复.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用乒乓球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1986年以来,我院利用乒乓球,通过阴道行膀胱内悬吊,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8例临床证实,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 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了18例恶性肿瘤(肺癌8例,肝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15例良性肿瘤(卵巢囊肿7例,子宫肌瘤5例,脂肪瘤3例)和42例健康成人血清中前白蛋白.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132.5±25.3)mg/L,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A(235.4±56.5)mg/L,健康成人血清PA(258.9±38.6)mg/L,良性肿瘤组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成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揭荣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颈动脉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和血压,测定尿酸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颈动脉组(394.53±68.29)比(323.43±55.7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χ2wald=4.33,P=0.038,OR= 3.68).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郑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较少,为此,我们通过AMI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检测,初步观察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军;赵京生;吕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症状9例临床观察

    胃复安(又名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作为一种传统的止吐药物,其止吐效果明显优于氯丙嗪,目前在临床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在基层医疗单位仍在广泛使用,其导致的锥体外系症状往往被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将2002年1~12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静;罗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个自然村农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国内外也已有一些人群的调查报告,但对于农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尚少.我们于2000年参加全国的结核病流调时,也对部分农民做了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一个自然村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兵;张雪漫;王廷杰;杨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例

    患者,女,新生儿,系第2胎第2产,其母孕期体健,因1年前有剖宫产史,故患儿足月时行剖宫产.出生时即全身青紫,重度窒息,阿氏评分为1min 3分,5min 2分,10min 3分.经气管插管等抢救后30min自主呼吸恢复,予纳络酮、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后,于生后4h转入儿科病房.查体:反应弱,周身苍白,面部紫绀,呼吸35次/min,伴有双吸气5~6次/min.双肺闻及肠鸣音,心率130次/min,心音有力,腹部较小稍凹,可见反常呼吸,四肢肌张力低下.胸片示纵隔向左侧移位,右胸内未见肺纹理,可见充气肠管阴影,右横膈阴影消失,余(-).提示右侧膈疝.家长放弃治疗,持续头罩吸氧下,于生后24h夭亡.

    作者:杨淑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20例疤痕子宫早孕药物流产加用丙酸睾丸酮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配伍丙酸睾丸酮的疗效.方法 120例疤痕子宫合并早孕患者自愿接受药物流产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75mg(上午50mg,下午25mg),同时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共2d,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留观.孕60d以上者,4h未排胎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妊娠物排除后,肌注缩宫素10u,并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缩宫药物.结果总有效率99.16%,完全流产率96.67%,失败率0.84%.阴道流血天数平均10d,清宫率5.83%.结论疤痕子宫合并早孕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清宫率低,阴道流血天数短,安全易接受,适用于临床.

    作者:赵勤;罗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诊断技术,是一名心电图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作者根据其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做一介绍.

    作者:石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