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乳喂养与产后子宫复旧临床观察

何少杜

关键词: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产妇康复
摘要:目的 探究母乳喂养与产后子宫复旧临床观察.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吸允母乳;对照组采取混合喂养,观察两组产妇产后4d后的子宫复旧情况,以及1~4d的子宫高度、恶露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子宫复旧好145例,占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例,占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底为(2.08±0.32)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1 ±0.37)cm,且1~4d观察组子宫复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恶露量多者占3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娩出后,进行早期的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减少恶露量,对产妇产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临床上应倡导早期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对产妇产后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门诊就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各180例患者在就诊结束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9%上升到97.2%(P<0.05).结论 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门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刘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关于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设的探索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贯彻落实基本国策、确保人口安全的基本保证,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定义着手,分析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冯阿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实验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在军队医院骨科科研中的应用

    本文立足于军队医院医学科研工作特点,设计实验动物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军队医院骨科科研中进行应用,为军队医院骨科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李大鹏;吕春雷;孙磊;翟真真;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例卡马西平引起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的护理体会

    大疱性表皮松懈药疹病是由于药物过敏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变态反应型药疹,该病为药疹中严重的一型,其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皮肤有急性弥漫性潮红,肿胀导致皮肤松懈,大疱、剥脱、炎症、渗出、糜烂,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刘芙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香港护理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目的 了解我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并为如何完善护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对比,找出不足,尝试将部分可行的内容引入本科教学.结果 相比之下,香港护理人员培养模式趋于多元化,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结论 我们需尽快更新教学和管理理念,加快改革各个教学环节.

    作者:孙晓婷;宋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发伤危重患者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多发伤危重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救治原则.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严重复合创伤患者(颅脑外伤、胸腹连合伤、多发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和麻醉处理做回顾式的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痊愈39例,死亡6例,伤残5例,痊愈率81%,伤残率10%.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和麻醉前准备必须做到果断、迅速、准确、及时,对多发伤的评估要全面,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才能提高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作者:汪大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急诊急性胃穿孔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浅谈急诊急性胃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和分析治疗经验,为治疗急诊急性胃穿孔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手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为(20.51±2.69)ml,手术时间为(63.67±6.45)min,排气时间为(20.61±4.20)h,手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10.13±5.39)h,下床活动时间为(12.20±2.0)h,住院时间为(4.51±1.67)d;对照组患者的的手术出血量为(48.51±5.61)ml,手术时间为(59.50±4.83)min,排气时间为(35.22±5.71)h,手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22.30±6.29)h,下床活动时间为(39.64±4.8)h,住院时间为(10.07±2.62)d,(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其他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肠粘连;对照组有4例患者切口发生感染,2例患者发生肠粘连,(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23例(76.67%)患者治疗显效,6例(20.00%)患者治疗有效,1例(3.33%)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17例(56.67%)患者治疗显效,9例(30.00%)患者治疗有效,4例(13.33%)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急性胃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廖知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

    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护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探讨中医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及当前中医护理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分析了目前对中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可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使中医护理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作者:李红梅;刘雷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基础肺功能、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基础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章丹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MGB1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24h、48h、72h、96h诱导后HMGB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HL-60在经全反式雄甲酸诱导向粒系分化的同时,HMGB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的趋势.结论 与在实体瘤中相比,HMGB1在白血病中同样高表达,且其表达程度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张文;宋冠华;张之勇;韦若颍;潘素飞;史露露;毕可红;姜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关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目的 根据我院对医学检验分析前造成误差相关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效果,探讨总结较完善的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方法 我院与2011年具体总结了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在医学检验的分析过程中很好的应用了这些质量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医学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统计分析了分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障措施实施前后误差的发生情况.验证我院总结的质量保障措施的实用性.结果 我院于2011年具体总结了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在医学检验的分析过程中很好的应用了这些质量保障措施后,检验过程中各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分析前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总结各种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检验的正确性.我院总结的相关质量保证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现具体总结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黄艳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析医药分开与虚高药价

    医药分开实质是对我国药品采供系统的一次改革,通过医药分开优化药品采供流程能够降低药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成本.但医药分开并未真正触动到药价虚高的神经,如何突破医药分开的政策价值瓶颈,使其能够缓解虚高药价,以实现其在新医改中由亮点向突破点角色升级的可能.本文从医院的角度提出如何利用医药分开这个平台缓解虚高药价的思考.

    作者:李斌;吴绍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现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就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采取严格无菌操作及洗手、体位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机管道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护理、呼吸机以及相关装置的管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等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机会作简要综述.

    作者:薛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治疗分析

    目的 救治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讨论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 我院的骨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有多发性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36例被收治入院,我科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这些患者均存在休克,但是严重程度不一,患者伤情严重度评分(即ISS)的平均评分是56;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结论 只有对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或复位固定进行尽早的治疗,才能使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伤者受到的治疗起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卢盛斌;李裕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LA-G与免疫耐受诱导及肿瘤的关系

    HLA-G分子被发现有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多种结构形式,而这些均需要进一步的阐明,表现出的功能已经超过了直接保护细胞不受免疫杀伤的范围,而进入诱导长期的和局部的免疫耐受的机制的范围.HLA-G在成人的病理情况下的功能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而其作为一个诊断、预后判断指标以及可能作为一个治疗方法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对于HLA-G的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是亟需的,以现有的趋势来看,这些研究将可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生物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应用其诱导免疫耐受的特性.本文综述了HLA-G的免疫学功能的特征及HLA-G在移植方面和肿瘤方面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孙培龙;范晓礼;李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8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导致产褥感染、垂体功能低下、贫血等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威胁产妇的生命[1].为降低产后出血率,笔者对我院近3年来4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1239例,发生产后出血48例,发病率3.9%.48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28.6岁,孕周35~41w,平均37.5w;其中初产妇16例(33.3%),经产妇32例(66.7%),有人工流产史者37例(77.1%).1.2方法对48例产后出血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妇出血原因、出血量、分娩方式、孕产次以及治疗方法.

    作者:龚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护理

    目的 观察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患者行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术后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 术后随诊1~3个月,39例患者术后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一种合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薛燕雄;姚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不断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乙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将本组9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其临床治疗方式分别为干扰素单纯治疗与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1%,与对照组患者的85.7%和16.3%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结论 乙型肝炎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其不仅十分有效,且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对策

    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是制约临床医疗水平的两大先决条件.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新药研发的热潮,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逐年升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也限制了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对我国ADR目前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做逐一综述,以期提高药品ADR监测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维护患者权益,促进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优化和稳步发展.

    作者:金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慢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慢性头痛患者11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芬必得胶囊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痊愈例数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头痛,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