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彬;樊华;余开生
安体舒通是传统的保钾利尿剂,近年来其作为神经激素阻滞剂在治疗重度心衰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2001年6月~2002年8月间,作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肺是所有进展期恶性肿瘤现状常见的转移部位,据尸检报告,几乎1/3死于癌症的病人都有肺转移[1].15%~25%只有肺转移而无其它部位转移,肉瘤则更有先转移到肺的趋向.
作者:秦治明;李良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讨临床诊断卵巢上皮癌标志物CA125的临界值.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健康妇女,152例卵巢肿瘤患者及571例其他妇科疾病患者的血清CA125的含量.结果表明以大多数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值CA125<35u/ml和以根据ROC曲线得到的CA125<65u/ml诊断卵巢上皮癌,其二者有差异.结论以65u/ml为佳临界值可显著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多种良性妇科疾病和非卵巢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有低水平的升高.
作者:李秋红;黄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模拟定位机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周围性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模拟定位机导向对47例肺周围性肿块进行模拟定位导向,经皮肺活检后作病理诊断.结果肺癌43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2例,阳性率93%,且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快捷、安全.结论模拟定位导向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部周围性肿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
作者:崔社怀;洪新;王耀丽;吴奎;黄勇;曹国强;毕玉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方法 28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分为初次进入高原组(R组)和再次进入高原组(R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并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的体温、心率、血压和白细胞总数治愈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无论F组或R组,右房左右径、右室前后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治愈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愈后R组右室前后径和主肺动脉内径显著高于F组.结论再次进入高原人群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原因可能与个体敏感性及慢性心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洪新;朱永胜;赵其军;张泽营;马劲松;谢建;赵汝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报道104例手术切除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迁延性感染期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报道104例患者实施手术方法并作了随访.结果对比75例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和29例感染控制期手术,其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换药待炎症缓解后再手术.
作者:姚红兵;汪武;徐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口服起效慢,静脉应用可缩短起效时间,本文对23例顽固性室速(VT)病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倪卫;林德智;张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的细胞死亡方式一直存在争论[1],近年来虽有足够的证据认为细胞凋亡为主要原因,但毒性信号的性质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该类疾病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史树贵;李露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的铁水烫伤和睑球粘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就诊铁水烫伤6例,睑球粘连10例,均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有2例睑球粘连再次部分粘连,1例植片溃烂溶解,其植床为瘢痕化,其余移植的羊膜植片全部存活,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治疗严重铁水烫伤及睑球粘连疗效好.
作者:宋胜仿;刘世纯;张永烨;邬羽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加深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以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 81例105个乳腺纤维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摄双乳房轴、斜位片,分析其X线征象,并与临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89个病灶边界清晰锐利,10个部分边界清晰,6个界限不清,均为中等密度,3个有钙化.圆形、类圆形95个,分叶状10个;大小界于1.0~10cm之间.结论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X线可做出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
作者:陈留斌;龚水根;渝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癌症病人中15%~40%出现脑转移,并为主要致死原因;尸检发现癌症死亡病人脑转移率达10%~15%[1],且2/3为多发转移;据统计,美国每年脑转移瘤约15万人.近年来脑转移瘤在颅内肿瘤中所占比例已从5%递增至20%以上.脑转移瘤临床常见但疗效不满意,本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70例脑转移瘤病人 .在护理中,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这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与治疗本身同样重要意义.现将本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苗新英;鲜继淑;杜晓芹;李翠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前,对于献血者的护理主要着重于献血后的护理.笔者从2001年3月~2002年2月将心理护理应用于1 534名无偿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之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文定碧;韩弋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常规X线胸片、常规CT,结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HRCT扫描.结果 IPF患者的HRCT典型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转改变、膈肌和纵隔面的毛发蓬松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毛玻璃状改变和小结节.结论 HRCT是目前诊断IPF无创性检查中精确的方法之一,能显著提高IPF的正确诊断率和早期诊断率.
作者:崔社怀;罗香国;曹国强;黄勇;王兴胜;毕玉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肿瘤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类基因或DNA疾病,CD44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它分布于细胞表面,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本文仅就CD44与胃癌的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应红;周旭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大器官的移植(如肺移植等)已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到90年代末,全世界已进行肺移植的患者达3 500多人,1年存活率为93%,5年存活率为40%,长存活时间为10年,显示了肺移植的诱人前景.但是,与其它器官移植一样,肺移植中同样存在移植肺的保存、缺血再灌注、术后感染、急慢性排斥反应等.
作者:崔社怀;蒋耀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使治疗终归失败.自1948年Paufique、Sourdille 及 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为关心、同时又感棘手的问题,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和评价.
作者:李鸿;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PF诊断、治疗及管理的认识.方法对48例符合ATS/ERS提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IPF患者(男∶女=40∶8),均有咳嗽,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和Velcro罗音.X线表现为磨玻璃样、网状、结节状、条索状及蜂窝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示3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有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经过综合治疗IPF患者短期内临床与肺功能大多有所改善,而远期疗效差,病死率高.结论对长期咳嗽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胸部X线、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活检,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IPF患者实施全程的治疗观察,可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帮助.
作者:毕玉田;王耀丽;洪新;吴奎;曹国强;崔社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切割伤临床处置及其受伤部位.方法依照上下肢和躯干部位对切割伤进行分析;切割伤伴有多种组织损伤时,其修复顺序为由深至浅,即骨、肌腱、血管、神经.骨折时,复位后用克氏钢针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血管损伤时,采用对端吻合;肌腱损伤时采用Kessler法和Materess suture缝合;神经损伤时,采用神经外膜缝合.结果本组病例的受伤部位遍及全身,但仍以手腕部多见,约占39%,其顺序依次为腕掌部、手指部、前臂、肩胛部、肘部、肩部、上臂、臀部等;随访61例患者中,骨折14例,其中骨性愈合13例,1例为延迟愈合;血管损伤23例32条中,26条Allens试验阴性,其余的6条为阳性;肌腱损伤26例66根,其中优18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81%;神经损伤21例37条,其中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6%.结论对切割伤的受伤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切割伤不仅仅发生于上肢,而且全身各部均可发生.采用上述方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远禄;苟景跃;成天军;晏伟;胡建华;李帮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机理及监护治疗特点,以期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分析我院近7年来ICU重型脑外伤伴MODS19例,GCS≤8分,APACHE-Ⅱ 20~36分.结果 19例中,好转治愈7例,死亡12例,死亡率高达63%.脑伤后出现MODS的机制有:脑组织严重损伤、全身低灌注状态、低氧血症及严重感染.结论本组病例均为严重多发创伤,伤情复杂,病情危重.强调早期加强监测,及时、积极有效的病因治疗,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连锁发生.
作者:印伟;徐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20岁.左前下胸部疼痛伴胸闷气短1个月.胸片及CT示:左后上纵隔5cm×5cm块影,外缘与脊柱及胸主动脉紧贴,无骨质破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不肿大,以后纵隔肿瘤收入院.
作者:薛志强;王如文;周景海;蒋耀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