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检查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沈悦娣;郑舟军

关键词:感染, 骨髓检查,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拟诊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患者,行骨髓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的一般骨髓象为粒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上升,核左移,粒细胞浆内出现空泡、中毒颗粒,外周血涂片NAP阳性率和积分均升高.其中有特异性骨髓象改变者18例,分别为噬血细胞综合征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伤寒4例,疟疾2例.还有9例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经排除白血病后考虑感染所致的类白血病反应.结论骨髓检查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9例心肌梗死不同时期QT离散度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MI﹚不同时期QT离散度﹙QTd﹚的测定,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死亡率增高的机制.方法对39例AMI的病人按心电图的演变分为3个时期,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 结果 MI急性期QTd=(72.28±15.42);恢复期QTd=(49.21±9.55);陈旧期QTd=(34.45±9.89).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P<0.001,与陈旧期比较P<0.001,恢复期与陈旧期比较P<0.01. 结论 MI急性期QTd增大,而随着病程的延长QTd逐渐下降,QTd的增大是AMI导致心律失常而死亡率增高的一个独立因素.

    作者:王惠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压宁定治疗高血压急症58例临床观察

    压宁定(盐酸乌拉地尔)是一种新型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许多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我们用压宁定治疗高血压急症58例,观察压宁定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前后血色素改变的临床探讨

    目的为探讨甲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2例住院甲亢病人治疗前后血清FT3、FT4,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进行了观察.结果甲亢病人可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无贫血.治疗后,随着血清FT3、FT4转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贫血病人Hb呈增高趋势(P<0.05);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人RBC及Hb也恢复至正常(P<0.0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人Hb、MCV、MCH、NCHC恢复正常(P<0.05).治疗前后血清铁及血清铁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甲亢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申黎艳;王士珍;辛平;付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对骨髓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探讨基因修饰对BMSCs主要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TLA4Ig-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通过测定粘附于BMSCs层的3H-TdR标记CD34+细胞的 cpm值,观察基因修饰对其粘附力影响;通过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D34+扩增的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数(colony forming cell,CFC)的变化,评价基因修饰对BMSCs支持CD34+细胞扩增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组与对照组BMSCs对CD34+细胞的粘附力及支持CD34+细胞扩增的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当条件下,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BMSCs不影响其对CD34+细胞的粘附力及支持CD34+细胞扩增的能力.

    作者:王吉刚;梁后杰;刘林;陈幸华;孔佩艳;刘红;彭贤贵;陈洁平;张翼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辐照成分血输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成分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及输血效果.方法观察HSCT术后60例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共236U(2U/次)、新鲜机采法浓缩血小板共120个治疗量(10U/治疗量),比较输血前后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患者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成分血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TA-GVHD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并达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机体携氧能力;提高血小板计数,有效预防出血的目的.

    作者:李忠俊;陈幸华;刘林;张曦;彭贤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主动脉扭曲致右肾动脉插管困难1例的处理体会

    患者,男,51岁,以右肾癌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拟行右肾切除术.术前到我科行右肾动脉栓塞术.

    作者:蒋先贵;江才明;栾红军;李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痰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异型株的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异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 Auto-4鉴定仪进行检测.结果两株菌的生化编码分别是1号菌株7774437,2号菌株7774417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鉴定符合率高于99%.1号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巴唑、头孢克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安、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9种抗生素敏感.2号菌株只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3种抗生素敏感,且为产ESBLs.结论异型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有较大差异.

    作者:卢亚陵;许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手术技术、监护技术的提高,老年高龄患者的外科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加.不容忽视的是术前合并症加上手术刺激将增加老年患者的各种脏器负担,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分析及各种资料认真全面的评估,找出该组病人围手术期潜在的并发症及主要护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莉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高血浓度茶碱致心律失常的研究

    目的本文分析了20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探讨其血茶碱浓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通过静脉使用氨茶碱,每天总量为0.5~1.0g.测定茶碱血浆浓度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从而比较不同血浆浓度患者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表现.结果发现诱发各种心律失常与茶碱浓度升高有着明显关系,在较低治疗血浆浓度(A组)组对心脏的副作用绝大部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占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80%).而高血浓度茶碱组(D组)的房早、房纤、房扑、室早的发生率占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52.6%.当高血浓度茶碱恢复至10mg/L以下时,各种心律失常有相当部分会消失.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在应用氨茶碱制剂,特别是静脉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浆茶碱浓度,临床上应减少静脉注射较大剂量(>0.5g/d)氨茶碱,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黄少丹;田利奇;陈飞鹏;陈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瘦素功能的研究进展

    1 瘦素的结构瘦素(leptin)是肥胖相关基因(ob)编码分泌性蛋白质,小鼠ob基因由Zhang等在1994年从遗传性肥胖小鼠(ob)的脂肪组织中首次克隆[1],此后,Isse等成功克隆了人的肥胖基因(位于7q32).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分泌,棕色脂肪、骨骼肌、骨膜、胎盘、胎儿的心脏、骨、软骨等组织也可产生[2].Leptin由166或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4~16KD,它进入血液循环后,N末端的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被去除,形成含146个氨基酸的成熟瘦素,在血液中游离或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到达中枢和外周与多种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Leptin的分泌有节律性,呈脉冲分泌,晚上高,早上低,波峰出现在22:00~3:00时,波谷在8:00~17:00时,在女性月经周期中也具有周期性,在黄体期约高于卵泡期50%.

    作者:樊丽琳;赵春艳;陈东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4例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我院消化内外科收治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岁.并发ARDS 12例,循环衰竭7例,肾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胰腺脑病3例,肝功损害10例.Ranson评分:3~8分,平均5分.所有SAP病人均在我院中心ICU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手术7例,死亡3例,死亡率43%;保守治疗17例,死亡4例,死亡率23%.总死亡率29.17%.住院时间1~88d,平均24d.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结论重症胰腺炎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应由消化内科、消化外科医师为主治医师,以重症监护室为治疗基地,ICU医师、血透医师积极辅佐.MODS是重症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

    作者:杨勇致;王惠;詹承坤;彭罗民;郭昌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ry监测体外扩增造血细胞植入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评价和追踪造血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ry DNA序列设计引物及制备探针,然后进行PCR检测、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动态追踪经不同条件下体外扩增的纯系雄性小鼠BMMNC回输至雌性小鼠后的植入状态.结果 PCR结果显示在各移植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脾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中均有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的存在;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在各回输组间并无明显差别,但用脾脏组织作原位杂交的结果则发现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的阳性颗粒数目与输注新鲜细胞组相似,但略少于雄性小鼠;而输注细胞因子扩增细胞实验组小鼠则明显少于雄性动物的阳性对照标本和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结论 (1)经重复检测表明上述方法的重复性好,结果可信,可作为检测性别不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2)证实基质细胞支持下的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植入能力.

    作者:孔佩艳;陈幸华;罗成基;胡川闽;郭朝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杏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杏丁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我科2002年7~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杏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液治疗15d,记录使用前后脑电地形图及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TCD)的变化.结果杏丁组可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脑电地形图较快恢复,TCD改变提示血流量增加,对缺血缺氧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银杏提取物(杏丁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使用中可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瞿鹰;黄艳玲;张敏;冒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人脐血基质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冻存方法. 方法采用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AS)作冷冻保护剂-80℃冻存人脐血基质细胞,观察不同时相点的基质细胞活性、细胞计数,回收率,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CFU-S,CFU-GM,CFU-E).结果保存6个月后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细胞活性仍保持在(90.6±2.8)%,CFU-F产率也达到(83.6±1.8)%,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与保存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人脐血基质细胞保存法.

    作者:刘耀;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化疗治疗非霍杰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初治和复发难治组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对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联合化疗的疗效. 方法两组患者均用常规的CTOP、CMOP、MOEP、COBDD等方案,再联合3次HD-MTX治疗.结果初治组有效率(CR+PR)达89.5%,复治组为65%,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1). 结论 HD-MTX联合化疗可提高NHL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难治复发性NHL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红;张怡;孔佩艳;陈幸华;刘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利用自生骨痂嵌入接骨固定术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例报道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对于Gartland Wilkins Ⅲ型骨折,又难以手法整复的病人,手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报道利用自生骨痂嵌入方式解决骨折远端的对合连接与相对固定的方法,临床应用5例,结果优良,据查近20年国内文献未见同类手术方式的报道,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β-catenin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β-catenin参与的Wnt信号传导途径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途径.该途径参与调节一些和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转录,新近发现一些原癌基因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基因也是该途径激活的靶基因.β-catenin是该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分子,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此外,β-catenin与E-cadherin形成复合体,在维持上皮极性、粘附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刘凯;张才全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CEAC方案治疗非霍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CEAC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杰金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中、高度恶性非霍杰金淋巴瘤病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其中5例(50%)病人为Ⅳ期,2例病人诊断为中线T细胞淋巴瘤,10例病人从确诊到移植的中位时间是4.5个月,以CEAC为预处理方案:CCNU 0.2m2×1d,Cy 1.5g/m2×4d,Vp-16 100mg/m2×4d,Acr-C 100mg/m2 12q×4d.结果预处理中10例病人均出现Ⅰ~Ⅲ度的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Ⅰ度心脏毒性,出现Ⅰ、Ⅱ、Ⅲ度肝功能损害各1例,10例病人均有Ⅲ度脱发.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中位时间11.5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13d.中位随访时间10.5个月(8~23个月),8例患者无病存活,2例死于疾病复发.结论 CEAC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的耐受性较好,毒副作用较轻,造血重建快,目前短期随访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怡;刘红;刘林;陈幸华;彭贤贵;王庆余;孔佩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液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经过全世界血液学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对血液肿瘤的治疗已从既往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发展到采用诱导分化治疗、生物及免疫治疗、靶向及基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使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明显提高,获得治愈和彻底根治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和成为难治性者.深入研究防治复发和进一步提高对难治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是今后努力实现的目标.

    作者:陈幸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激光、复方丹参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传统治疗以B族维生素为主,疗效欠佳.激光血管内照射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依其治疗机理,本科自2000年4月~2002年11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5例应用激光加复方丹参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庆;彭玉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