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王萍

关键词:强检验, 临床诊治, 检验医学, 避免医患纠纷, 诊断和治疗, 综合分析, 准确与否, 诊疗信息, 领域拓展, 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 临床实际, 检验信息, 检验数据, 检验结果, 基础医学, 高新技术, 服务质量, 疾病, 患者
摘要: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各种高新技术向检验医学领域拓展,使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检验与临床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临床诊治工作中,临床医生依靠对检验信息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患者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1].因此,以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疗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就显得十分重要[2].本文根据我院检验和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门诊PICC维护患者中的应用指导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100例PICC 维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在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人性化舒适护理贯穿在门诊维护中,并采用PICC专案小组全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家属亦同步实施).两组同时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满意度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导管阻塞、静脉血栓、意外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定期回院维护人数、PICC维护相关知识掌握和满意度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 置管患者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延长PICC 导管的使用期,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姚琼翡;王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5例支气管哮喘家庭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家庭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55例哮喘患者进行家庭管理模式教育及指导,比较分析管理前及管理后患者知识、治疗依从性的变化,以及病情控制与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管理后患者知识掌握明显高于管理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病情得到改善,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明显减少,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P< 0.01).结论 家庭管理模式进行哮喘管理,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是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84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后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在1、6个月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刘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hs-CRP和PA,并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血清hs-CRP、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急性加重期的血hs-CRP、PA较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和PA 检测对COPD 急性加重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曹敏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预防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9月在ICU内使用呼吸机的118例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包括ICU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坠入,维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外源性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控制高血糖等护理措施.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后,发生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8例,发生率15%.发生率明显下降,死亡16例,死亡率13%,入住ICU的时间减少.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金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肺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观察本院肺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并了解分析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运用法国梅里埃的半自动ATB细菌分析仪,所用试剂为梅里埃试剂,对细菌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经过分离培养,总共培养出152例铜绿假单胞菌.然后进行药敏试验,有5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耐药,所占比例为33.6%;有5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所占比例为32.9%;有32株对呱拉西林耐药,所占比例为21.1%;有24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索耐药,所占比例为15.8%;有2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所占比例为16.4%.结论 年老体弱者,尤其是施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容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也可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作者:海青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深化读者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高速利用,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图书馆应深化读者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阅读中的作用,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焦玲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

    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羟乙基淀粉胶体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心率、动脉血压的变化及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观察组40例孕妇,术前与术后心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及胎儿分娩出时,心率有突然加快的现象,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化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0例孕妇手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和分娩胎儿时,血压突然下降,且手术结束后血压较手术前变化明显,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输入一定的胶体溶液,可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血压、心理处于平稳状态,与手术前变化不明显,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彩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纽曼系统模式在ICU焦虑、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运用纽曼健康护理系统模式对ICU清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动态的SDS、SAS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到很大的缓解和控制,证明这种理论在ICU清醒患者的护理上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朱丽;秦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和研究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60例,采用低位小切口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患者切口美观且瘢痕不明显、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引流量小、住院时间短.结论 低位小切口和手术方式应用于甲状腺的治疗中,具有创伤性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速、切口美观、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的特点,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春平;陈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行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有效的胃肠减压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选择适宜的胃管,插入深度为45~65cm.结果 有效的胃肠减压,减轻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 有效的胃肠减压是评价护理工作的一个标准.

    作者:谢冬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胸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右心室穿刺封堵术的效果如何.方法 选择10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进行经胸右心室穿刺封堵术,然后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6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效果不错,没有患者出现残余分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 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右心室穿刺封堵术的效果很好,而且恢复快、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时明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疼痛研究进展

    疼痛学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和阐述终痛和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生理变化, 以及诊断和处理的一门学科[1].疼痛对人的危害包括降低生活质量、造成劳动力丧失、减少经济创收, 增加医疗经费支出等.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

    作者:罗金强;杨甜;刘宏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等方法测定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VⅢ:Ag和VⅢ:C等水平.结果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浆D-二聚体、VⅢ:Ag和VⅢ:C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P<0.01).治疗好转后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急性发作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检测肺心病患者的D-二聚体等指标,对判定体内高凝状态及有无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哈依努尔;古丽那孜·穆哈提;顾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本文分析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及安全管理对策,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提供建议.

    作者:鲜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36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 护理干预对预防36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9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手术方法均配对相同,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干预除采取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外,同时给予系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进行临床评估与随访,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28d,对照组患者有40例并发深静脉栓塞,护理干预组患者有12例并发深静脉栓塞(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晨;王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海风通络除痹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海风通络除痹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海风通络除痹丸与风湿寒痛片比较,两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风通络除痹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发生.

    作者:贾丹兵;李春杰;李乃民;刘珊;巩沅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11例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研究

    目的 采取措施对护理干预对11例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本组所研究的11例癫痫患者是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2~71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例癫痫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性护理,以增强患者与患者家属对癫痫疾病的正确认识.并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这11例癫痫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定,(P<0.05).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护理,11例癫痫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定分值逐步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癫痫患者进行有效性干预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定分值,有助于为癫痫疾病的治疗与恢复以及护理提供专业性的数据文字资料,进而提升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艳;彭绍忠;黄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探手术室带教实习护士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士毕业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重要阶段,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重要转化过程.临床带教就是帮助护生从陌生过度到熟练地转折阶段.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也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素质.严师出高徒,作为带教老师,必须认真、严格地道教护士,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作者:黎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像学辅助检查选择的策略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急诊工作对于急诊临床工作诊疗活动的快捷性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快接诊、快诊断、快处置[1].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如何选择经济且利于急诊诊断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卢剑波;任翠香;卢亚凤;余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