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介素-II与顺铂联合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价值

郭春霞

关键词:癌性胸水, 顺铂, 白介素-II注射液,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白介素-II与顺铂联合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把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白介素-II组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和单纯顺铂化疗组(对照组),各30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引流胸水,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次的胸腔化疗,治疗2次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近.结论 胸腔置管后灌注白介素-II联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且毒副反应轻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例牙周病致下前牙III度松动的保牙治疗

    1病例介绍患者刘某,男性,37岁,就诊时主诉下前牙松动6个月.口内检查见牙结石III度,牙龈红肿,探针出血.龈下结石可探.C1 III度松动,余牙无明显龋坏,C2C3D2D3略有松动,未及I度.X线示龈下结石明显,牙槽骨部分吸收.C1牙槽骨仅在根尖1/3处.患者强烈要求保留松动牙.

    作者:李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三级医院医保(新农合)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的 基于现状建立三级医院医保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保新农合质量管理工作,方便患者.方法 梳理、整合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涉及到的医保新农合政策方面与院内多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以一家三级医院医保信息化系统设计为例,设计从患者入院联网登记到出院即时报销结算一条龙服务信息流程.结果 实现规范医保新农合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便捷清晰服务的信息系统;并对有关这方面的设计有清楚的认识和规划.结论 将国家及地市医保、农合的政策落实与信息流程中,提供与临床一线的交流平台,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并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碘过敏试验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碘造影剂作为诊断用药,使用越来越多,由于个别患者在注射后出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预后的好坏取决于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抢救[1]!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造影前进行碘过敏试验,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此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甚高! 我国卫生医疗部门仍沿用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的旧习惯[2],各国对碘过敏试验的建议及碘过敏试验、皮试方法、皮试液的浓度及影响判断碘过敏结果因素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红丽;王艳书;李建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CA)对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作用.方法 收集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46例.随机分为CA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和常规眼肌麻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CA组治愈率(78.26%)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38.2d)短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樟柳碱能显著缩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治疗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3例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危重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23例危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危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22例症状迅速改善,1例死亡.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危重哮喘效果不佳时,尽早机械通气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岩;任思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汤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汤在足月或引产后胎盘残留<3cm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手术操作,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观察组100例,米非司酮50mg 口服1次/12h,共6次,配伍新生化汤1剂/d,分2次服用,服用5d;对照组100例单纯新生化汤1剂/d,分2次服用,服用5d.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胎盘完全排除例数、阴道出血干净时间、阴道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新生化汤治疗足月产或引产后胎盘残留中明显提高了排出率,减轻了出血量.增加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文颖;李媛;丁思萍;王敏;辛小玲;李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侧入法在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老年患者硬膜外穿刺更加实用、安全的穿刺方法.方法 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经腰椎棘突间隙旁0.5~1 cm硬膜外侧入发穿刺术;B组50例采用经腰椎棘间隙中点硬膜外穿刺术.结果 A组在出血、多次进针、穿刺失败和置管不顺方面均低于B组(P<0.05),两组在穿破硬脊膜方面无差别(P>0.05).结论 老年患者的硬膜外麻醉中,采用侧入法穿刺有穿刺易成功、穿刺过程组织损伤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黄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病例资料调查分析及健康宣教对策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各种相关因素,从而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 回顾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接诊的180例急性中毒患者,对其年龄、性别、原因、种类、时间分布和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原因以家庭纠纷引起居第一,第二为恋爱、婚姻;中毒种类中以农药中毒居首位;职业以农民为主;中毒原因绝大多数为自杀;发病时间因中毒物不同而有所不同.结论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练梅兰;曾桂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及对策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措施,随着剖宫产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及无菌条件的改善,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个别地方高达80%.因为剖宫产对母儿健康有着重要的近远期影响,引起了医学界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妇产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李玲;王蕴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量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量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行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因硬膜外阻滞镇痛200例,与同期未施用镇痛药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200例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微量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有效率达100%,微量泵控制硬膜外组产程(7.35±3.30)h与对照组(9.61±4.12)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分别为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马志勇;袁德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工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阐述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与作用,利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医院信息进行管理.提高了医卫系统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水平,实现了多用户资源共享,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获得双丰收.

    作者:沈海波;顾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县级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儿科静脉穿刺治疗患儿2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1例,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9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94.06%;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7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74.26%.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3.1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5±2.09)分;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57±1.98)分.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41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穿刺后感染发生11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0.89%;对照组穿刺后感染发生24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3.76%.观察组患儿的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静脉穿刺中,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穿刺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莫凌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与小切口辅助经肾穿刺取石术在孤立肾结石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孤立肾结石小切口辅助经肾穿刺取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住院31例孤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小切口辅助经肾穿刺取石术21例(开放组),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微创组)10例.结果 两组术后发热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阶段基层医院处理孤立肾结石,施行小切口辅助经肾穿刺取石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延文;胡治华;唐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术后患者出院回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在腰椎术后患者出院回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提高回访质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行腰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访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下的回访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掌握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对回访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掌握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对回访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临床路径下的回访方式,有利于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提高回访质量,树立医务人员良好形象.

    作者:卢彩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盆底重建术后95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a间95例,进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采用必要有效的临床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镇痛泵加强疼痛护理方法.结果 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95例均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镇痛泵加强护理,不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探讨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加强疼痛护理的临床方法,获得满意效果,简单有效,方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英华;袁德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渗盐水治疗休克临床应用

    20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高渗盐水治疗休克的研究,特别是7.5%氯化钠的抗休克作用有了很多报道,高渗盐溶液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抗休克效果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得到了肯定,但也存在输入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尿液减少的报道,对抗休克时所使用的剂量也存在一些争议.我就近年来应用高渗盐水抗休克的临床研究进行如下综述,着重阐明高渗盐水抗休克临床应用的一些方法.

    作者:刘文兰;李品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椎旁神经根阻滞配合局部痛点注射、小针刀治疗颈肩综合症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颈椎旁神经根阻滞、配合局部痛点注射、小针刀松解治疗颈肩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个旧市人民医院疼痛科2009年11月~2012年4月资料完整的颈肩综合症112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愈98例,显效14例,其治愈率为87.5℅,有效率100℅.结论颈椎旁神经根阻滞、配合局部痛点注射、小针刀松解治疗颈肩综合症经济、安全、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可靠、易于推广等优点.

    作者:李文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所收治的80例进行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所需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时间,但其睁眼时间与PACU的停留时间则比观察组的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注射点疼痛的情况,而观察组中有有38例出现了注射点疼痛,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PUCU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因此,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麻醉的方式进行选择,以此来达到改善麻醉效果的作用.

    作者:宁德发;王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静脉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4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 32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d,脂肪乳剂250ml/d,治疗14d.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黄伟;张文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栓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是一种涉及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危重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死率达 20% ~30%,占肺部疾病的第 3 位[2]。我院 2009 年 1 月~2012 年1 月,临床诊断 PE37 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明珠;庄长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