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前列腺癌腰椎骨转移灶致下肢瘫痪4例分析

毛文文;田伟盟;武琦

关键词:前列腺癌, 骨转移, 内分泌治疗
摘要:目的 了解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癌腰椎骨转移灶致下肢瘫痪的疗效.方法 对 4例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灶致下肢瘫痪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行MRI对比观察腰椎骨转移灶前后变化以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例治疗后平均在 2 个月前列腺原发病灶缩小,其中1例消失.3例 PSA 在 4 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 1 例下降50%;4例患者下肢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在2~4月,2例恢复持续时间2a,1例恢复持续1a,另1例6个月后再次瘫痪.MRI 显示腰椎病灶区不规则状的T1低信号,T2高低混杂信号,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 前列腺癌腰椎骨转移灶致下肢瘫痪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后,腰椎骨转移灶可以明显好转,下肢功能部分改善.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院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医院如何开展院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摆在基层院感专职人员面前困惑的问题.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人员培训、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开展相关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入手,我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院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邱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议高等医学院校多媒体教学利弊

    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本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其利弊.为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杜晨光;董玉山;丁培杰;曹颖;徐丁洁;李继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BSEP的调控及其突变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于胆汁流的形成和分泌障碍所引起的肝病,实质上就是由于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的胆汁分泌障碍或胆汁流的阻断所致.而BSEP(Bile Salt Export Pump),即胆盐输出泵,作为肝内主要的胆盐转运体,在参与胆汁流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BSEP的自身调节对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BSEP自身调节和它与胆汁淤积性肝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探索热点.因此,本文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层面对BSEP的调节加以阐述和概括,并对其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白阳;冯义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40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胃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癌患者均成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倾倒综合征,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80.0%、45.0%、17.5%.生活质量评分:术前(59.1 10.2)分,术后(80.3 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重建消化道的情况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发展的关系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文化建设与其发展间的关系显得愈加重要和突出.本文诠释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将医院的文化建设与其发展间的关系从生产力、经济力、竞争力三方面进行阐述;就其关系特点论述了医院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有效搞好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安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 加强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分析输液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防范措施的实施,减少输液室的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输液室护理人员了解掌握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书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渗盐水治疗休克临床应用

    20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高渗盐水治疗休克的研究,特别是7.5%氯化钠的抗休克作用有了很多报道,高渗盐溶液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抗休克效果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得到了肯定,但也存在输入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尿液减少的报道,对抗休克时所使用的剂量也存在一些争议.我就近年来应用高渗盐水抗休克的临床研究进行如下综述,着重阐明高渗盐水抗休克临床应用的一些方法.

    作者:刘文兰;李品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其给护理工作带来突破性提升,使之快捷便利.不仅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运营效率,而且大大降低医疗错误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家庭健康干预措施

    目的 提高传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家属对传染病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传染疾性病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干预,其主要干预方法为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关于疾病知识的指导以及对患者以及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毒隔离措施等.结果 通过对传染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干预,干预后,对于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防护能力,患者及其家属都比干预之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通过对传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干预,患者及其家属对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都有显著提高,对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以及预防控制起到有效作用,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并且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管理.

    作者:马富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县级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儿科静脉穿刺治疗患儿2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1例,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9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94.06%;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7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74.26%.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3.1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5±2.09)分;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57±1.98)分.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41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穿刺后感染发生11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0.89%;对照组穿刺后感染发生24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3.76%.观察组患儿的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静脉穿刺中,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穿刺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莫凌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39眼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房角粘连处用粘弹剂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a随访眼压控制在10~18mmHg,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部分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作者:赵屹华;郭玉珍;张小年;许雪玲;齐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股骨骨折护理1例

    目的 总结临床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根据新生儿股骨骨折的部位不同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驱干固定法,并加强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护理、母乳喂养、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通过42d的护理及定期复诊,患儿骨折对线良好,骨痂形成,愈合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未留后遗症.结论 有效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全面系统、科学的护理是患儿获得佳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雪英;姚凤英;黄凤菊;莫江妩;蓝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病例资料调查分析及健康宣教对策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各种相关因素,从而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 回顾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接诊的180例急性中毒患者,对其年龄、性别、原因、种类、时间分布和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原因以家庭纠纷引起居第一,第二为恋爱、婚姻;中毒种类中以农药中毒居首位;职业以农民为主;中毒原因绝大多数为自杀;发病时间因中毒物不同而有所不同.结论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练梅兰;曾桂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例给予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疗效评定为优者15例,评定为良者12例,效果差者3例,优良率为90.00%.术后l例发生膈下感染,l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切口感染,并经处理后痊愈.术后2个月胆道镜检查显示1例左肝内叶结石合并胆道狭窄者发现结石,其余病例均未发现结石残留.本组无死于胆管炎或发生与胆管炎有关的并发症者.结论 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临床应合理选择应用.

    作者:丁自梁;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冷凝集致交叉血不合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70岁,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入院,血红蛋白在26.8g/L,RBC0.75×1012/L,血型为B型,为改善贫血,拟输注3单位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浮.血源与患者的血液经生理盐水法和凝聚胺法配血,主侧均有凝集无溶血,次侧无凝集无溶血.经正反定型复核患者与两位献血者血型无误,进一步排除了亚型的可能.主侧管凝集是由于患者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所致.经37℃水浴后输注,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祖新;朱陈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例急诊患者低钾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分析及治疗对策

    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为低钾,低钾常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单形性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1],而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对少见,某医院急诊科从2008~2011年共接诊12例因低钾原因而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曹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胆石病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目的 护理干预对胆石病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胆石病手术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入院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然后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的影响患者对手术方式的认知,选择伤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LC手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李仙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肺损伤及ARDS的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病病因及高危因素,以期早期正确认识和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LI患者28例及ARDS患者17例的病因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在伤后发生ALI及ARDS,经治疗死亡14例,植物生存9例,重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10例,恢复良好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感染、误吸病史的患者ALI及ARDS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而早期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阻止向不可逆损伤的发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华;时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病例50例,分析导致胎死宫内的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50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病例中,由于脐带因素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23例,其中,由于脐带脱垂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6例,由于脐带扭转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8例,由于脐带缠绕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9例;其次,50例病例中由于胎盘因素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25例,其中,由于胎盘早剥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11例,由于胎盘过期导致胎死宫内的病例有14例;另外,有2例病例胎死宫内的原因不明.结论 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护理人员应该在妊娠期给予孕妇全面系统的护理,进而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邢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到2010年5月的4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者中死亡3例,剩余37例患者进行6个月到12个月的随访,通过Majeed骨盆骨折的结果进行评定显示,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总体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整体优良率为65.0%.结论 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满意度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显著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可以大力开展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案.

    作者:卢胜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