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叶育强;李冠佳;吴良丰;林楚标

关键词:腰椎滑脱, 后路, 融合术
摘要:目的 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2012年1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阴道炎临床干预与社区随访

    目的 探讨临床干预护理与社区随访提高糖尿病合并阴道炎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社区随访等一系列临床干预和护理措施.结果 36例糖尿病合并阴道炎的患者随访3a,除2例再复发阴道炎外,34例均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率94.4%.结论 临床干预护理和社区随访能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作者: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腹腔镜下与开腹取胚术治疗250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腹腔镜下与开腹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250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148例,行腹腔镜下取胚术治疗,对照组102例,行开腹取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皆明显比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有效防止术后粘连,提高术后输卵管复通率.

    作者:刘丹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尿常规检验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尿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对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本文1000份尿液标本采用尿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进行检测,比较其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结果,以及阳性、阴性的符合率.结果 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符合率分别为98.4%、97.3%、96.7%.结论 临床检测中,两种方法如果能有效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作者:刘海燕;崔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及胶原酶注射配合小针刀新三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2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射频及胶原酶注射配合小针刀松解治疗为观察组(126例),常规综合保守治疗为对照组(107例).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6.03%、有效率99.21%,对照组分别为81.31%、95.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CT引导下射频及胶原酶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步开东;曹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术后患者出院回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在腰椎术后患者出院回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提高回访质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行腰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访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下的回访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掌握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对回访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掌握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对回访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临床路径下的回访方式,有利于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提高回访质量,树立医务人员良好形象.

    作者:卢彩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特别是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中尤为重要目前已逐渐成为儿科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主要方法。我科从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应用留置针静脉穿刺3276例患儿,并进行临床观察。患儿家属满意,效果好,现将其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01月~2011年05月期间诊治的7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炎病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史、异位妊娠史、盆腔及腹腔手术史均是导致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异位妊娠的致病因素复杂,盆腔炎性病变、流产史、宫内节育器史、异位妊娠史及手术史是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应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及治疗盆腔炎是关键.

    作者:周月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梗阻性黄疸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通过分析梗阻性黄疸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扫前6~8h禁食,扫描前30min口服1%碘水充盈胃肠道,扫描范围从膈顶至两侧髂嵴水平,层厚及间隔2mm,随后以3ml/s的速度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射造影剂75ml(25s)后对肝胰区进行扫描.60s后对肝胰区再次进行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进行MPR、SCTC处理,对胆道梗阻进行定位及定性评价,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0%.结论 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韦铭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冷凝集致交叉血不合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70岁,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入院,血红蛋白在26.8g/L,RBC0.75×1012/L,血型为B型,为改善贫血,拟输注3单位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浮.血源与患者的血液经生理盐水法和凝聚胺法配血,主侧均有凝集无溶血,次侧无凝集无溶血.经正反定型复核患者与两位献血者血型无误,进一步排除了亚型的可能.主侧管凝集是由于患者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所致.经37℃水浴后输注,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祖新;朱陈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苏醒期引起躁动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在苏醒期引起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全麻下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导尿管,实验组在留置尿管的过程中实施心理、生理等预防性护理,减少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和损伤,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躁动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躁动反应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躁动反应轻于对照组.结论 对全麻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

    作者:张晓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全自动酶免分析上对5022例亲友互助献血者和37053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亲友互助献血组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血清学5项检测结果呈反应性均明显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友互助献血组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血清学5项检测结果呈反应性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组,对亲友互助献血者要加强征询和筛查,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方定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对参照组老年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而治疗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较参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愈合率明显提高而且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能够在老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杏;林静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科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意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和黏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玻璃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随着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增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损伤也呈上升趋势,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提出对产科护士要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提高职业安全及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及处置措施,以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及损失的危险.

    作者:刘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异常情况的管理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异常情况时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6月份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异常情况的作为干预组,选取2011年1~6月份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异常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落实集束化干预策略下各项措施,异常情况发生率由40.14%降至14.38%.结论 通过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可降低留置针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红臀预防的现状和国内外进展

    目的 了解新生儿红臀预防的现状和国内外进展,为有关研究指明方向.方法查阅国内外预防新生儿红臀的相关文献.结果不同研究报道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各不相同,同一处理因素在不同研究中的干预效果相差悬殊,预防主要从臀部皮肤的清洁方式、尿布、护臀产品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新生儿红臀有一定的发生比率,其预防涉及臀部皮肤的清洁方式、尿布、护臀产品等方面,有关研究多为单一处理因素的观察研究,多种处理因素在同一研究环境中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应多开展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江美兰;罗志方;王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60例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详细讨论其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个人的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结论 出现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到刺激,防止大量出血,在出血期间禁止性交同时保持外阴清洁,这是预防功血的主要方法.

    作者:许世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泮托拉唑、立止血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立止血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8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用泮托拉唑、立止血治疗,观察组用泮托拉唑、立止血联合奥曲肽治疗,治疗1w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6%,对照组总有效率 87.6%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泮托拉唑、立止血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三种药物联用效果好.

    作者:王淑萍;徐世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药抗胃癌转移实验研究现状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胃癌转移。肿瘤转移是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通过直接蔓延、血液及淋巴循环等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同原发病灶相同特性的新病灶[1]。中医药在抗胃癌转移方面疗效明显,在该方面研究人员对中药进行了许多研究。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徐晶钰;张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术前预知术中娩头困难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术前预知术中娩头困难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前预知术中可能发生胎头娩出因难的临床病例80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出现娩头困难5例,子宫切口延裂3例,新生儿窒息(轻度)2例,产后出血1例,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导致胎头娩出困难的因素较多,但术前预知在实施剖宫产术中提高术者迅速判断和处理的信心,提前采取不同方法能减少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苏梅红;韦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县级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儿科静脉穿刺治疗患儿2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1例,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9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94.06%;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75例,一次性成功率为74.26%.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3.1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5±2.09)分;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57±1.98)分.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41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穿刺后感染发生11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0.89%;对照组穿刺后感染发生24例,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3.76%.观察组患儿的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静脉穿刺中,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穿刺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莫凌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