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π水治疗便秘、腹泻临床观察报告

陶国林;刘义;孟苏坚;李体金;周忠礼;杨振中;付占;孟挺

关键词:π水, π水杯, 便秘, 腹泻,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阐述π水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机制,尤其对治疗便秘、腹泻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部分便秘、腹泻病例,让其使用罗麦公司生产的π水杯饮水,观察π水对上述疾病的临床实际作用.结果 所观察便秘、腹泻患者在使用π水杯饮用π水后,大部分病情痊愈,少部分病情也显著改善,总体效果非常显著.结论 美鑫派π水杯设计先进、合理,π水是健康之水对便秘、腹泻病有治疗功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19例宫颈妊娠疾病的诊断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妊娠超声图像并结合其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高对误诊率高,危害大的罕见部位宫颈妊娠的诊断.方法对19诊断宫颈妊娠患者进行性分析.结果典型宫颈妊娠患者超声图像为:在宫颈口处可见妊娠囊,囊壁相对较薄,其内可见胚胎组织,甚至心管搏动,部分患者卵黄囊较好,胚胎可见环形血流信号,子宫稍增大,呈桶装,子宫颈内口关闭.结论宫颈妊娠是一种严重的异位妊娠类疾病,宫颈妊娠的治疗结局与早期诊断有关.

    作者:李伟;韩海燕;杨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9例护理体会

    2005年5月~2012年5月我们对1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及观察,患者功能恢复优良,无并发症发生,均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5~83岁,平均62岁.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骨折16例,左侧7例,右侧9例.本组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1.2方法均采用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采取全侧卧位,髋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一侧髋关节置换术,放置引流,缝合皮肤后小心搬动.

    作者:全英;马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 26例(36条)患肢的病例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患肢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有:静脉壁薄弱和瓣膜功能不全,11条肢体,占30.56%;大隐静脉部分属支残留9条肢体,占25%;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3条肢体,占36.11%;小隐静脉曲张3条肢体,占8.33%.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累及静脉系统多.术前诊断不全面和手术操作不当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要求在术前做好全面的诊断,手术操作中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刘月明;胡加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肾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入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根据个性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的保证了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肾衰竭患者,根据其个体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并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能够有效的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顾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与胃镜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与胃镜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 对26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深度、周围胃壁的厚度及层次,黏膜连续性,胃蠕动波,回声类型,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周围脏器的病变情况.结果 以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26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检出率、符合率均为93.26%,95.88%,31例胃肿瘤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55%,胃镜检查为83.37%,36例手术患者,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符合率分别为94.4%及86.1%,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22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炎性病变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符合率分别为92.9%及97.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可作为胃镜前检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良好检查方法,尤其是可作为胃肿瘤一种筛选手段而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司启萍;冯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临床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治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甚佳、确切,对眼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60例临床已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缺血性ST-T改变51例,占总数的85%,51例中共检出322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54阵次(78%)为SMI发作,71阵次(22%)为有症状发作,ST段压低0.1~0.4 mV.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是临床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盆腔包虫破裂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下腹部疼痛3h收住院,住院号8497.既往有慢性便秘史10余年,未行治疗.入院查体:T38.2℃,P90min-1 ,R33 min-1,Bp130/70mmHg.急性痛苦病容,扶入病房.睑结膜无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减弱,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腹肌紧、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甚,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12.4x109/L,N:0.87,L:0.13.腹部B超示:腹腔提示液性暗区.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灰黄色无臭脓性液体溢出,其内偶可见蚕豆大小淡黄色果冻样物,大网膜向下腹盆腔移位并粘连,在膀胱直肠窝可见一约8cm×10cm大小包块,已破裂,有灰黄色脓液外溢,吸尽脓液并扩大破裂口,取出大量果冻样内囊组织,探查囊腔后放置一蘑菇头引流管并缝闭包虫囊壁.冲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术后病理报告:包虫内囊组织.术后8d拆线出院.

    作者:张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一对一责任护理产科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一对一责任护理与产科常规传统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寻找安全有效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法 将2008-2012年5月在某院产科就诊的42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给予一对一责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产程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于 (P<0.05).结论 实施一对一责任护理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保障母儿安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桂芪合剂治疗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40例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桂芪合剂对于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有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桂芪合剂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5~10万U/ml的制霉菌素水混悬液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慢于对照组,但治愈后的复发率和耐药性明显降低.结论桂芪合剂对于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远期疗效显著,有效的降低耐药性和复发率.

    作者:韩霜;那红巍;周正国;曲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教育指导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胰岛素注射治疗也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但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认知的障碍,一方面影响了胰岛素正常发挥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知识的掌握程度,走出使用误区,使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更加安全及有效.

    作者:金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技巧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讨论了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问题,对医院局域网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医院局域网故障的排除经验技巧.

    作者:隋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玉叶清火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清火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栀子苷进样量在0.096~0.7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试验RSD为1.01%,重复性试验RSD为1.12%,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 为0.84%(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玉叶清火片中栀子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初芳;刘琳;王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诊假性急腹症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假性急腹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急腹症诊断提供资料.方法 将2009~2012年8月在本院急诊就诊的终诊断为假性急腹症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因学诊断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 急诊假性急腹症病因繁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敏性紫癜、急性心梗、带状疱疹较为常见,合计80.6%.详细的病史采集、积极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的辅助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基础.结论 假性急腹症在腹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不限于一个系统或一个器官,往往彼此重叠,相互影响,病情千变万化.要求急诊医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全科医学知识,而且要求医师一定要用动态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分析每一例急症患者的腹痛病因,方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漏、误诊.

    作者:秦林忠;康利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流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口服应用的效果观察.近年来无痛人流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因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患者不能接受,笔者在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既减轻了患者术中的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观察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手术时间、出血量、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玉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例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年轻女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者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可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比较常见,在我国,近年来也呈增长趋势.年轻女性较少,而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年轻女性患者就更少.2010年6月,我心内科收治了1例37岁患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局限性狭窄95%,植入支架后症状改善,术后5d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焕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80例I II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8w治疗.结果 显示拉西地平组降压治疗有效率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首用拉西地平4mg,1次/d疗效明显,副作用少,依从性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蒲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氟康唑片口服与硝酸咪康唑栓联合应用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68例患者资料,对初发及复发患者采用单纯用硝酸咪康唑栓及联合服用氟康唑两种治疗方案,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初发病例经两种方案治疗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病例两药联合使用的患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硝酸咪康唑栓组(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对初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无明显改变,但能有效降低复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的复发率,应推广使用.

    作者:吴俊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肺复苏程序多样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个体化心肺复苏(CPR)抢救程序,分析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01月~2010年01月我院收治心肺复苏462例患者,针对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2001年01月~2005年01月接诊217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按指南要求采用ABCD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39例.2005年01月~2010年01月接诊245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56例.结论 辩证准确的组合CPR程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作者:王学义;马承君;黄天立;马永才;王栓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

    目的 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过程中,观察比较用两种不同的静脉麻醉方法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并确定佳麻醉方法.方法 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进入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小儿疝气患者,根据患者监护人的意愿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并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麻醉1组(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30例,麻醉2组(氯胺酮麻醉)21例,比较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结合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现象,确定适合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方法.结果 麻醉1组平均起效时间(50.11±10.67)min,平均恢复时间(4.22±1.65)min;与麻醉2组相比,两组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夏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