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外伤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吴一;邓颖;杨静

关键词:面部伤口, 整形外科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外伤时减少术后瘢痕,恢复面部容貌的一期整形外科技术方法.方法自1999年以来,对26例面部外伤病人进行清创,并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予以缝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满意修复,随访2年,外伤裂口痕迹纤细.结论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外伤后的急诊应用,可大程度地恢复面容,不留明显疤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75例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为了保存更多窦道性根尖周炎惠牙和缩短疗程.方法对175颗此类患牙进行根管通过、窦道内炎性组织的消除、根管充填术的综合治疗.结果95.4%的患牙消除了根尖周病灶,恢复了咀嚼功能.结论保留了患牙,且方法简单,疗效短,安全可靠.

    作者:许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四胞胎剖宫产麻醉处理1例

    四胞胎极为罕见,剖宫产的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1例麻醉经过报道如下.产妇.33岁,因继发不孕,经试管婴儿培养成功受孕,产前B超检查诊断为三胞胎.孕31周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及蛋白尿(+).孕33周,因子宫极度扩大,呼吸受限,心慌气急,无法平卧,双下肢水肿明显,尿蛋白(+),要求人院提前剖宫产.

    作者:陶国才;刘靖华;鲁开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神经内镜治疗15例颅内囊性占位病变

    院自2001年5月起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囊性占位病变15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5~55岁,平均36.5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多饮多尿.

    作者:高晋健;廖述才;陈淳;冯文;高利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经外周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

    如今,癌症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化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静脉给药化疗的方式,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害,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不继继续进行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如何妥善地保护血管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进行深静脉置管术正是预防静脉炎的好办法,其中经中心静脉行深静脉置管常有报道,但是置管术中存在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经外周静脉导人深静脉置管这种新方法,大大降低了置管的危险性,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徐静;徐绍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并提出避免误诊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3例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性实验室检查异常.早期极易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本组误诊率67%.结论本病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艳玲;梁后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镇痛组于宫口开至3~5cm时,常规L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5cm.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罗云;吴诗琦;盛传洪;王兰;贺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以咳嗽、皮下气肿为主症的支气管异物1例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咳嗽10余天,皮下气肿2h,于2001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无缓解,频繁的单声干咳.2h前,患儿哭吵后,颈部出现皮下气肿,迅速漫延至右胸及腋下,且气急,急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异物吸入史及结核接触史.

    作者:胡玉泉;魏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采用形态学实验研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又称姜黄素-3)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采用Giemsa染色法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和12μg/ml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3)采用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在8μg/ml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发凋亡后发生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1)Giemsa染色实验表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4μg/ml组细胞凋亡率为1 5.8%,与阴性对照组(13.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μg/ml组和12μ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和38%,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01),凋亡细胞多表现为胞体缩小、变圆,核浓缩,呈紫黑色;(2)透射电镜分析表明,4μg/ml组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阴性对照组基本相同,无明显异常改变,8μg/ml组有大量凋亡小体形成,并观察到较多的典型凋亡细胞;(3)丫啶橙荧光染色可较细致地显示细胞凋亡时的多种结构、形态改变,能够发现较早期的凋亡细胞,因而其敏感度可能更高.结论(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有效剂量为8μg/ml;(2)丫啶橙荧光染色是研究细胞凋亡的一种较好的形态学实验方法,同时也适于定量分析.

    作者: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胸腔镜手术30例体会

    2000年11月~2001年6月,我们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心疾病与胸部创伤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5.2岁.自发性血气胸13例:左侧7例,右侧6例.创伤性血气胸4例、创伤性血胸3例(其中心包破裂及膈肌破裂致血胸各1例).

    作者:赵仁贵;陶永忠;陈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血浆雌雄激素水平失衡与肝癌发展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固相法检测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浆中雌二醇(E2)、孕酮(P)及睾酮(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E2、P、T及P/T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及对照组中无差异,但E2/T在这三组中却有明显差异.结论肝癌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比值失衡有关.

    作者:罗放;陆启;姚珍薇;马绍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微波热疗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微波治疗方法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杀伤作用,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作一评价.方法分别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和微波透热联合微波组织凝固法(MM)经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学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气道阻塞,总有效率分别为90%(MTC)和93.6%(MM),MM较MTC杀伤强度更大,作用范围更广,延长了肿瘤复发时间.结论微波热疗在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中,能有效地解除气道阻塞,消除肺不张等并发症,改善症状,减少瘤负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其是MM疗法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是一种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癌方法.

    作者:雷撼;沈寒放;杨和平;胡建林;沈瑜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1134例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我科艾滋病初筛实验室HIV抗体检测结果及人群分布,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所有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各类人群HIV感染阳性率,分析HIV抗体阳性分布情况.结果1 134份血清共检出7例HIV抗体阳性(0.62%),其中性痛门诊患者阳性率0.58%(4/1 038)、劳教人员阳性率1.04%(1/96)、男0.71%(5/707)、女0.47%(2/427).结论HIV在普通人群中有较高感染率,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对普通人群的有关宣传,对有性病者更不能忽视HIV的筛查,以便及时查出并有效控制传染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一样同等重要.

    作者:王毅;聂红;石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的误诊原因分析及其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早期确诊率.方法时我院1991~2001年间临床误诊的82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误诊患者占同期青年人肺癌患者的62.6%.误诊疾病分别为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炎、肩周炎、腰肌劳损、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内分泌失调症.结论青年人肺癌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复杂.

    作者:唐春兰;杨和平;胡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21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影响抢救效果的因素和死因分析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症.我们对213例这类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找出影响抢救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更加完善今后的抢救工作.

    作者:崔红渝;贾山移;林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曲马多皮下PCA与硬膜外PCA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马多皮下PCA的镇痛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18例胸科术后镇痛病人随机分成曲马多皮下PCA组和硬膜外PCA组.皮下PCA组病人胸前埋置22G导管针导管,局部消毒敷料固定后联接PCA装置,药物配方:50ml生理盐水含曲马多700mg+氟哌定醇2.5mg.硬膜外PCA组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联接PCA装置,药物配方:50ml生理盐水含曲马多400mg+0.5%布比卡因75mg+氟哌定醇2.5mg.两组PCA给药设置参数:背景量0.7ml/h,PCA剂量皮下组0.7ml,硬膜外组1ml,锁定时间15min.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曲马多皮下PCA能达到与硬膜外PCA同样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未增加.结论曲马多皮下PCA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安全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熊章荣;雷晓锋;龙勤;唐延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吴东宇;董为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在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动学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500/500mg,每12h1次,静脉点滴,疗程3~7d治疗.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血药浓度动态变化,以探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肺部感染患者的适用价值.结果致病茵阴转率为77.8%,治疗有效率为7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药峰值浓度为(30.25±5.43)mg/L,用药6h后血药浓度为(0.66±0.34)mg/L,血分布半衰期为(0.34±0.18)h,血消除半衰期为(1.42土0.31)h.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肺部感染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刘刚;杨和平;何菊英;胡建林;刘松清;周盛祥;唐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脑源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机制及干预的研究

    作者:王艺明;董为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3种姜黄色素单体抑制人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噻唑兰还原实验(MTT)检测系列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两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内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改变.结果(1)MTT实验表明.3种姜黄色素作用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525μg/ml、0.399μg/ml和0.125μg/ml;在浓度为4μg/ml时,3种姜黄色素作用4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P<0.05),作用72h时达高值;(2)FCM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4μg/ml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P<0.05);浓度增至8μg/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阻滞(P<0.01),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1)3种姜黄色素均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三者的生物学活性相差显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P<0.05);(2)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凋亡是姜黄色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洛赛克、阿莫西林、得乐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赛克、阿莫西林、得乐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随机将消化性渍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得乐治疗68例,与对照组单用雷尼替叮治疗6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8%,对照组有效率64.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和HP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3种药联合应用,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溃疡病的复发率.

    作者:刘成芳;李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