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泉;魏英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灶分布部位及形态与病理类型关系.方法通过对明确诊断肺癌的26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心型肺癌分布在主支气管及双侧上叶上升支较多(占58.8%,P<0.05),其次为左舌段、右中间支气管和右中叶(占21.4%),双侧下叶(占26.3%);鳞癌在中心型肺癌中所占比例大(占60.3%),腺癌比例小(占8.4%);鳞癌镜下以粘膜上肿物形式为多见(占81.1%,P<0.05);小细胞癌常表现粘膜浸润生长、粘膜下及腔外压迫(占60.0%),腺癌表现形式不一.结论熟悉不同类型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常见分布情况及形态,在检查时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在检查中对重点部位的有目的观察及取材,特别是对于放射学结果不明确的病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宫亮;杨和平;沈渝菊;周沪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力克肺疾片抗肺结核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1DES/5DE方案治疗初治Ⅲ型肺结核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共61例,并与以1ERH/5ERH方案治疗的32例进行比较.结果1DES/5DE方案对初治Ⅲ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1.80%,疗效与1ERH/5ERH方案相似(P>0.05).两种方案在退热、止咳、减轻毒血症状,痰菌阴转时间上疗效亦相仿.前者无明显肝功损害作用.结论力克肺疾片抗结核治疗疗效确切,且无明显肝功损害,尤对原有肝功损害的病例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熊玮;沈寒放;杨和平;刘平;胡建林;张蔚东;雷撼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36岁,因停经42d伴恶心、呕吐、反酸、四肢乏力于2001年3月2 7日来我院诊治,G3P1,14(3~6)/28~31.妇检:子宫如40d孕大小.查尿HCG:阳性.于2001年3月28日始口服息隐25mg.2次/d,共3d.
作者:李仕玉;鲍教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阿魏酸钠静滴14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丙二醛、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2%.治疗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丙二醛水平下降,P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通过拮抗ET-1、清除自由基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与体征得以恢复,预后改善.
作者:邓芬;胡常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刘竞丽;董为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噻唑兰还原实验(MTT)检测系列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两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内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改变.结果(1)MTT实验表明.3种姜黄色素作用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525μg/ml、0.399μg/ml和0.125μg/ml;在浓度为4μg/ml时,3种姜黄色素作用4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P<0.05),作用72h时达高值;(2)FCM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4μg/ml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P<0.05);浓度增至8μg/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阻滞(P<0.01),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1)3种姜黄色素均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三者的生物学活性相差显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P<0.05);(2)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凋亡是姜黄色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灶的位置、性状及距胸壁的距离,选择定位方法.其中64例采用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9例(包括透视定位穿刺不成功者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两种定位方法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6.5%;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93.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7%.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是较为理想的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学军;岳荃;杨和平;刘平;胡建林;唐春兰;戴晓天;宫亮;熊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阿莫西林、得乐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随机将消化性渍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得乐治疗68例,与对照组单用雷尼替叮治疗6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8%,对照组有效率64.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和HP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3种药联合应用,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溃疡病的复发率.
作者:刘成芳;李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激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1].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整体医疗、护理质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医院改革.
作者:赵庆华;宋林;李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近年来,金属支架置入在食道恶性狭窄或食道瘘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据文献报道:镍钛合金支架置入对食道癌放射治疗的物理吸收剂量影响较小.故有食道癌放疗前常规预先置入支架改善进食梗阻和预防食道瘘的倾向.笔者总结2000年10月~2002年4月共8例食道癌采用内置支架配合常规放疗,现将结果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谢悦;刘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V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观察.方法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异环磷酰胺(IFO)1.2~2.0/m2d1~5静滴;DDP 25mg/m2d1~4静滴;Vp16 100mg d1-5静滴.巯基乙磺酸钠(关司钠mes-na)400mg,静点IFO同时、之后4h、8h分别静冲.每3周重复疗程.结果VI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47.1%,其中CR3例(4.4%),PR29例(42.6%),SD32例(47.1%),PD4例(5.8%).42例初治者和26例复治者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4.8%、38.5%,中位生存期9.6个月(6~18个月),1年生存率为35,6%.主要毒副反应为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VIP方案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且用药安全.
作者:杨和平;戴晓天;刘刚;熊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为了保存更多窦道性根尖周炎惠牙和缩短疗程.方法对175颗此类患牙进行根管通过、窦道内炎性组织的消除、根管充填术的综合治疗.结果95.4%的患牙消除了根尖周病灶,恢复了咀嚼功能.结论保留了患牙,且方法简单,疗效短,安全可靠.
作者:许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早期确诊率.方法时我院1991~2001年间临床误诊的82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误诊患者占同期青年人肺癌患者的62.6%.误诊疾病分别为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炎、肩周炎、腰肌劳损、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内分泌失调症.结论青年人肺癌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复杂.
作者:唐春兰;杨和平;胡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48例1995~2001年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纤支镜检查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青年女性明显高于其他组占66.7%(32/48),咳嗽42例(87.5%),咯血10例(20.8%),胸痛13例(27%),气促28例(58.3%),发热12例(25%),乏力盗汗19例(39.5%).胸片及CT示:肺内浸润渗出性病灶32例(66.7%),空洞6例(12.5%),肺不张20例(41.7%),阻塞性肺炎18例(37.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18%),痰涂片结核茵阳性率为37.5%,纤支镜刷检结核茵阳性率为45.8%,组织活检中57.5%证实为结核.结论当有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时,应行胸部X线、CT检查,有条件者行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核重要的方法.
作者:黄英;杨和平;胡建林;沈渝菊;周户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吴东宇;董为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微波治疗方法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杀伤作用,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作一评价.方法分别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和微波透热联合微波组织凝固法(MM)经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学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气道阻塞,总有效率分别为90%(MTC)和93.6%(MM),MM较MTC杀伤强度更大,作用范围更广,延长了肿瘤复发时间.结论微波热疗在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中,能有效地解除气道阻塞,消除肺不张等并发症,改善症状,减少瘤负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其是MM疗法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是一种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癌方法.
作者:雷撼;沈寒放;杨和平;胡建林;沈瑜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与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测定10例正常人血清和54例非肿瘤性乳房疾病、80例乳房良性肿瘤及1 63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5℃冻存血清的CA15-3(免疫放射法)和TSGF(微量化学比色法)2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正常人、乳腺非肿瘤性疾病、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 5-3水平分别为18.9±8.6、23.5±8.0、25.6±11.1和42.9±19.5(x±s,U/ml);TSGF水平分别为51.7±8.9、54.3±9.5、55.8±13.2和73.0±19.3(x±s,U/ml).CA15-3与TSGF在正常人组、非肿瘤性乳腺疾病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乳腺恶性肿瘤组的pearson相关系数γ分别为0.142、0.100、0.370和0.388.结论CA15-3在诊断乳腺疾病以及在肿瘤性疾病的良、恶性鉴别中有实用意义.恶性肿瘤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TSGF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上优于CA15-3.联合测定(系列实验)特异性比单独应用CA15-3或TSGF时略有提高(P<0.05).
作者:沈萍;林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移植术后约67%的受体存在肾功能损害,其中20%需血液净化治疗[1],床旁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具有操作简单,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小分子物质,对血流动力学扰乱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急性肾衰常用方法[2],但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抗凝剂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紊A的应用,使病人的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受损,血滤的有创治疗.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循环、凝血和免疫功能紊乱.甚至因并发严重的感染而危及生命.
作者:牟绍玉;屈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又称姜黄素-3)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采用Giemsa染色法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和12μg/ml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3)采用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在8μg/ml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发凋亡后发生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1)Giemsa染色实验表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4μg/ml组细胞凋亡率为1 5.8%,与阴性对照组(13.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μg/ml组和12μ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和38%,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01),凋亡细胞多表现为胞体缩小、变圆,核浓缩,呈紫黑色;(2)透射电镜分析表明,4μg/ml组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阴性对照组基本相同,无明显异常改变,8μg/ml组有大量凋亡小体形成,并观察到较多的典型凋亡细胞;(3)丫啶橙荧光染色可较细致地显示细胞凋亡时的多种结构、形态改变,能够发现较早期的凋亡细胞,因而其敏感度可能更高.结论(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有效剂量为8μg/ml;(2)丫啶橙荧光染色是研究细胞凋亡的一种较好的形态学实验方法,同时也适于定量分析.
作者: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500/500mg,每12h1次,静脉点滴,疗程3~7d治疗.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血药浓度动态变化,以探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肺部感染患者的适用价值.结果致病茵阴转率为77.8%,治疗有效率为7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药峰值浓度为(30.25±5.43)mg/L,用药6h后血药浓度为(0.66±0.34)mg/L,血分布半衰期为(0.34±0.18)h,血消除半衰期为(1.42土0.31)h.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肺部感染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刘刚;杨和平;何菊英;胡建林;刘松清;周盛祥;唐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