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玉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0)与护理组(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将两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美红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产科择期剖宫产手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剖宫产产妇的应激反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及并发症,增加舒适度,提高产妇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夏学珍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参考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产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EPDS评分(5.4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7.71±3.68),抑郁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EPDS评分,减少产妇抑郁率,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屠志英;卢妍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索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措施,提高宫颈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4600名农村妇女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实施妇科常规检查,醋酸染色/复方碘染色检查,阳性体征者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出13159例患有一种以上的妇科病,总患病率90.13%。其中宫颈疾患率47.29%;阴道疾患率42.20%;盆腔疾患率21.01%;外阴疾患率2.09%;宫颈癌前病变率0.08%;宫颈癌发病率0.08%。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防癌意识是降低本地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薄文提;陈文彦 刊期: 2014年第38期
导致痤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皮脂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所以相应的护理也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改善这三方面的情况。痤疮护理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心理、饮食和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指注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饮食则应尽量清淡,减少肉类、蛋、禽类、甜食等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摄入;日常护理主要指做好脸部皮肤的清洁、减少脸部与不清洁物品接触和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作者:黄金兰;吴荣进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观察及护理的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40例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进行观察及护理。实验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治疗进行观察及护理。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出血、尿失禁及尿路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学上有意义(<0.05)。实验组在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受到的影响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来治疗前列腺的增生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作者:吴小琼;海兰;陈晓燕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结果抢救措施积极有效护理正确得当,为进一步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送相关科室治疗71例,转运及抢救中死亡5例。结论迅速评估伤情,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迅速抗休克、控制脑水肿、包扎、止血、固定、密切监护、及时将伤者送达医院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院前急救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至关重要。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以对患者的治疗手段进行改善。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而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疗法,观察上述两组间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应对方式的改变效果。进一步对相关指标如抑郁评分值(SDS)、焦虑评分值(SAS)以及应对方式评分值(CSQ)进行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在抑郁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评分值分别为(48.5±2.1)与(59.3±1.9),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焦虑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评分值分别为(51.3±1.5)与(60.1±2.4),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应对方式方面,实验组患者在求助和解决问题上的评分分别为(1.9±0.5)与(1.7±0.4),而对照组上述2项评分值为(1.7±0.3)与(1.4±0.2)。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在自责和回避的问题上评分分别为(1.5±0.1)与(1.3±0.3),而对照组上述2项评分值为(1.8±0.1)与(1.6±0.2)。实验组患者的应对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疑虑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因此该干预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建芬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T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后次日给予静滴甘露聚糖肽20mg/d,连续7d为1疗程。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8d,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血常规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数与CD3+、CD4+、CD8+T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细胞数及CD3+、CD4+、CD8+T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CD3+T细胞表达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CD4+T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第8d比较,治疗组白细胞数及CD3+、CD4+T细胞表达率与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表达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早期给予甘露聚糖肽治疗,能够改善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从而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改英;李晓彦;刘永兰;程琼;曹晶杰;蒋潮涌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讨论关于手术室护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当今手术护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来控制好安全隐患。结果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地提高护理手术室的水平,规避了手术室护理时的一些安全隐患。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也认识到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要努力的控制各种不利因素。
作者:彭晓翠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对此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观察组),以及我院同期收治的60岁及以上慢性胃炎患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观察组患者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幽螺门杆菌以及饮酒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幽螺门杆菌以及饮酒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永萍;代志敏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填塞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6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50例则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填塞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院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气导听力分别为(34.3±8.2)dBHL和(35.1±8.1)dBHL,对比并无显著差异(跃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气导听力分别为(43.2±9.4) dBHL和(34.7±7.9)dBHL,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5);从复发情况来看,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4.0%,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1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填塞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蓉;乔治强;薛媛 刊期: 2014年第38期
医学的发展,推动了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循证护理学的发展,呼吸科的患者有很多得的是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防范意识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发病率比较高,并发症也很多,护患的专业性沟通不到位,护理比较困难,护患沟通也比较困难,这样一来,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通过对呼吸科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探究循证护理在呼吸科的护患之间专业性沟通的作用。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比较患者并发症率,患者的满意度。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华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的选取某医院中一百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的制度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护理,并不断的完善手术室中不同的护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及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两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也到了相应的提高。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袁玉萍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的疗效,从而探讨其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待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内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干预。通过对干预结果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种护理方式均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服务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及精心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显著,其总有效率达94%,明显高于对照的64%,(>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大化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能促进医患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熊琦;侯兰珍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离株基因型与耐药性。方法选择本院妇科的门诊及住院RVVC患者,收集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共计100例,平均年龄(52.2±27.9)岁,对RVVC患者致病念珠菌进行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分析,比较了不同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对6种常规抗真菌药的MIC值及耐药性。结果80株为单一条带,大小为450dp,与A型标准菌株ATCC96113电泳条带相同,为A型;12株为840dp,为B型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6258;8株为450bp和840bp,为C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不含内含子组(B型与C型)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尿嘧啶、咪康唑、克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的MIC值与含内含子组(A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及5-氟尿嘧啶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含内含子组(B型与C型)更低(<0.05)。结论不同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别在体外试验中对不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和敏感率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医生需重视临床真菌的检测,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重复感染。
作者:王朝甘;彭艳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护理满意度为97.8%,住院时间为(6.24±1.44)d,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晓宇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究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防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PICC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PICC技术,B组采取常规浅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满意率为97.5%,并发率为2.5%,B组满意率为70.0%,并发率为30.0%(<0.05)。结论 PICC留置时间长,不需反复穿刺,护理简便,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马进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总结对冲性双额《脑挫裂伤救治体会和经验教训,探讨对冲性双额《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我科2005年3月~2014年3月,88例对冲性双额《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病情演化过程,总结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指征及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减压术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患者,保守治疗38例,手术50例,按照GOS评分标准院良好51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对双额《脑挫裂伤患者要高度重视,要连续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动态头颅CT复查,脱水剂不可过快过早减量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尽早手术治疗,预防脑中心疝的发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陆业平;赵文旭;毛胜;廖黎庆;尹璋星;彭一鹏 刊期: 2014年第3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骨科的86例长期卧床患者,其中2012年10月~2013年10月43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43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实施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2组出现的压疮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压疮1例占2.33%,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占9.30%,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曹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