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北玲;王立兰;李莎莎;汪慧;沈娟
目的:对应用彩超技术检测诊断妇科急腹症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为例,在对所有患者施以彩超检查之后,把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通过对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之后发现,有46例患者患有异位妊娠;有8例患者患有黄体破裂;有3例患者患有出血性输卵管炎;有14例患者患有卵巢囊肿蒂扭转;有3例患者患有处女膜闭锁。同时妇科急腹症诊断正确率占到总数的84.8%。结论利用超声技术对妇科急腹症施以诊断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刘世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5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的阴超声像图及血流信息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58例患者中,阴道超声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子宫内膜增生(26/28);子宫内膜息肉(13/15);黏膜下肌瘤(8/10);子宫内膜癌(4/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比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8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分别采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情况、Hp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率63.27%,Hp根除率93.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治疗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12%,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彭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ICU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行CBP治疗共115例,其中53例为对照组,62例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在ICU连续血液净化中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感染9例,干预组出现导管感染2例,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策略更有利于CBP患者CR-BSI的防治,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院感专职人员及时督查指导,改进操作程序,采用三通接头,合理封管,正确使用肝素帽,减少暴露性操作,保持系统的闭合环路,严格无菌操作,规范血管通路及置换液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立萍;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检查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诊疗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怀孕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2.3±1.01、3.2±1.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双侧卵管腔再通(76.74%)、术后6个月怀孕(20.93%)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主经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诊疗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诊疗成功率。
作者:吴晓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异烟肼与利福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因其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材料易得,且治疗效果甚好,故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异烟肼的治疗机制是一直分支杆菌的合成,影响结核杆菌的代谢。合用的利福平主要作用是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二者为全杀菌药,共同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1]。临床上二者被广泛应用且疗效值得可定,但其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大,使转氨酶暂时性的略有升高,甚至偶可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致白细胞总数下降,因此,对于服用抗结核病的患者,在患者服药期间,除定期的肝肾功能的监测外,还应重视对血常规的检查。我院发现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白细胞总数减少且伴有乳腺增生,故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王琳;吴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出现的64例ICU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7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防护,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冬玲;贺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及保守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68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跟骨的宽度,跟骨的高度,Gis ane角,Bohler角等的情况,以及进行AOFS评分的比较。结果分析上述64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跟骨的宽度,跟骨的高度,Gis ane角,Bohler角等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两组患者的AOFS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要优于观察组。结论手术治疗比较直观,能对跟骨的解剖结构进行复位;但保守治疗在达到恢复解剖结构的同时,还能使患者的痛苦减少,达到功能的早期恢复,骨折的早期愈合。因此,在临床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韦巍;薛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经验,降低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年来在我科住院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护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正确的对症处置,以及加强健康宣教,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足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1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结论通过对1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控,足部皮肤护理,创面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缩短了糖尿病足的治愈时间,减少了截肢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双新秀;吕红艳;郑育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作者: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131碘治疗方法,获得健康知识,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在我科住院行131碘治疗甲亢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结果各住院患者能积极的配合131碘的治疗和护理。结论131碘是治疗甲亢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正确及时的健康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镔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癌症[1],每年死于肝细胞癌(HCC)的患者超过60万例[2],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但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属中晚期,临床上能进行手术的患者仅占20%~25%[3]。在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微波消融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因其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高温热场较均匀、凝固区坏死彻底、形态规则和边界清楚等优势而在临床中普遍推广。冷循环微波刀是肿瘤微创治疗新进展,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是传统的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肿瘤的改良治疗方式,属微创介入疗法,微波凝固治疗的作用机制在于微波的热效应及肿瘤组织对热量的敏感反应[4],其治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影响非常小,副作用低,患者恢复快,无伤痕,治疗后确保身体不受损伤。我科自2011年以来,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微波刀穿刺40例,穿刺成功率达100%,现就术中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苏飞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非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止血、抑酸等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有无差别。结果试验组止血成功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试验组呕血次数(0.51±0.33 vs 0.88±0.25)和黑便次数(2.22±1.04 vs 4.66±1.2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铁晓军;雍海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厚度与药物流产异常出血、完全流产率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85例,根据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1例子宫内膜厚度≤1.0cm,B组35例子宫内膜厚度为1.0~1.5cm,C组39例子宫内膜厚度≥1.5cm,分析三组患者药物流产异常出血和完全流产率。结果 A组患者药物流产的异常出血和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09%、90.91%,B组患者药物流产的异常出血和完全流产率分别为20.0%、77.14%,C组患者药物流产的异常出血和完全流产率分别为48.72%、64.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异常出血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崔文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行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切口感染1例,无患者出现逆行胆系感染。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3例,切口感染2例,逆行胆系感染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和饮食调整等方式,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韩玉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3例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结果43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申明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比较经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和常规PICC插管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及利弊。Pl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与常规PICC插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意外拔管率低,导管移位或脱出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芦蒲;郭建华;任莉;王雪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含量测定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CA724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浆Leptin和NPY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手术前胃癌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正常人组)(<0.01)。手术切除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性差异(P>0.05),经计算比较得出Leptin水平与CA724、NPY水平呈正相关(则=0.4832、0.5164、<0.01)。结论检测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水平的变化对胃癌患者手术效果评价和病情预后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兰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提高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512例,对其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症状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4例,一期(前驱期)4例,二期(昏迷前期)3例,三期(昏睡期)2例,四期(昏迷期)5例。本组14例患者除2例四期肝昏迷患者死亡外,其余12例经18~42d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肝脏手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肝功能衰竭,对肝性脑病实施正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种,约占颅内血肿的10%。发病与颅脑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据新数据统计,其病死率高达40%~85%[1]。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但仍有大量患者遗留有后遗症。本研究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后遗症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钊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