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烟肼致白细胞减少及乳腺增生1例

王琳;吴强

关键词:异烟肼, 白细胞减少, 乳腺增生
摘要:异烟肼与利福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因其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材料易得,且治疗效果甚好,故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异烟肼的治疗机制是一直分支杆菌的合成,影响结核杆菌的代谢。合用的利福平主要作用是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二者为全杀菌药,共同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1]。临床上二者被广泛应用且疗效值得可定,但其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大,使转氨酶暂时性的略有升高,甚至偶可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致白细胞总数下降,因此,对于服用抗结核病的患者,在患者服药期间,除定期的肝肾功能的监测外,还应重视对血常规的检查。我院发现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白细胞总数减少且伴有乳腺增生,故进行总结分析。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106例男性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护理干预男性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肺癌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案,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评分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0.57%)优于对照组(7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改善男性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辅助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戴琴;杭惠丽;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喘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瑞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性将其分成实验组(采取喘乐宁与普米克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与对照组(采取用地塞米松、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每组患儿各有37例。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30%(36/37)远远大于对照组的83.78%(31/37),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理想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性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黎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闭式引流香菇多糖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香菇多糖联用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及引流胸液,胸腔内分别注入香菇多糖和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结果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1.6%,明显优于单用博来霉素组48.3%(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博来霉素,效果确切。

    作者:廖敏;陈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目的是改革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验实训室不适应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状况,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关于针灸专业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面对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对传统医学模式的需要,在针灸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针灸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针药结合应用的重要性,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针灸人才,此文提出对于加强针灸专业学生和教师双层次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并为推进针灸专业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展开了一些思考。

    作者:邹伟;程伟;王珑;于学平;张迪;孙晓伟;蒋希成;滕伟;戴晓红;田旭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1例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治疗一般宜非手术治疗,包括减肥、理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止痛药,局部封闭、外固定等,对伴发糖尿病及痛风等进行相应治疗。对有椎管狭窄及病变部位外伤性骨折的给予手术治疗。但因其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而是主要表现在影像学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易与近似疾病混淆,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超;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PFNA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7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PFNA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之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PFNA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药内服结合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风热毒内蕴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探讨中药对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确诊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口服,2次/d,3%硼酸溶液湿敷,3次/d;对照组予氯雷他啶分散片口服,10mg/d,3%硼酸溶液湿敷,3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分别于就诊当日及治疗后7、14、28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满意。

    作者:景万仓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在本老年公寓休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36例患者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另36例给予2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冠心病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0mg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69.44%)、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发作率(2.78%)明断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维持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减少冠心病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丛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138例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和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乙肝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3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想了解的分别是抗病毒用药相关知识占90%左右、乙肝患者该注意什么占95.6%乙肝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养占95.6%;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愿意接受的分别是护士个别指导占89.1%、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占91.3%;健康教育后慢性乙肝患者对于乙肝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001。结论加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了护士对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谢秀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并按照护理措施实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并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得分进行比对,同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较A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胃肠道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对照组采用热水袋局部加温。观察两组的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程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可预防和减轻在冬季使用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张贤仿;郭梅;马运侠;陈茁;夏芳;郑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曲美他嗪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以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临床治疗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了有效降低,且差异显著,同时曲美他嗪治疗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同时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和降低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此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光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手术后会出现颅内压降低出现头晕等不适,或可引起脊髓感染等常见早期并发症,如何有效的进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脑脊液外漏,促进硬脊膜破裂口的愈合,给患者减轻痛苦,预防并消除引发残废的危险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护理的有关情况做出相关概述。

    作者:马玉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其中2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另外20例为单纯的脑梗死。设定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2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H)、糖化血红蛋白(HhA1c)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更为严重,治愈率更低,严格的血压、血糖控制,以及血脂的纠正可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作者:宝力嘎;兰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对减轻肝脏手术患者疼痛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6月收治的98例肝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肝脏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由于肝脏手术患者通常会于术后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恢复其治疗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黄绪兰;王秀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耳内镜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效果。方法将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d后的96例耵聍栓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吸引法;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洗耳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外耳道红肿鼓膜充血情况、患者耳部疼痛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值得推广,该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彻底清理外耳道耵聍。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性肾功衰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术的护理

    肾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创检查,对于急性肾功衰患者而言它是一项必要而高风险的操作,除了施术过程重要外,护理也非常关键。通过对急性肾功衰患者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的详细探讨,以期找到更适合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1例食管癌术后Ⅱ型呼衰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呼吸衰竭是食管癌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7.9%[1-2],同时也是开胸手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3]。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本例患者早期的发现,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今妇科收治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联合对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另选本院2010年前妇科收治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现围手术期感染的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特别加强在妇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和住院所需时间,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环境,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