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360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为3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0.83%,未发生感染的为321例,占总患者人数的89.17%。在感染的39例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感染人数的46.15%、25.64%、17.9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采用消毒和护理对策进行控制感染可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组:外猝死达到4例,比例高达8.3%,在随访的6个月内住院有33例再次或者多次入院,比例达到68.8%。而常规药物护理药物治疗加心理干预组院外猝死仅发生1例,比例为2.1%。随访6个月内有25例再次入院治疗,所占比例为53.2%。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玉兰;袁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彩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观察彩超的图像表现并计算彩超诊断符合率。结果输尿管3个生理性狭窄部结石73例(占55.3%),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积水和(或)输尿管扩张。二维超声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5.3%、100%、96.9%、100%。彩超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7.7%、100%、98.5%、100%。两者在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和输尿管第三狭窄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不仅能对结石的质地、大小、发生部位进行判断,而且还有具有简便、准确、无损伤、价格低等优点,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彩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孙国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院信息系统和医疗临床信息系统正在普及。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的提出了一些相对的解决策略,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影响,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更加进一步的促进医院的整体性发展。
作者:张国平;党海林;朱峥;杜国芬;张冰;王涛;房明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监督、考核,提高护士标准预防的依从性。方法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标准预防知识培训,将培训前后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和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培训,标准预防理论成绩平均分由84分提高到92.9分,操作成绩由66分提高到84.5分。措施执行率中穿戴防护具由43.9%提高到70.7%,安全注射由70.7%提高到92.7%,均高于培训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培训、监督、考核、改善设施,提高了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
作者:纪惠荣;陈艺延;许晓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131碘治疗方法,获得健康知识,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在我科住院行131碘治疗甲亢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结果各住院患者能积极的配合131碘的治疗和护理。结论131碘是治疗甲亢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正确及时的健康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镔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临床科室实施绩效管理,建立以临床护理工作量、质量、服务规范为主导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管理,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高月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异烟肼与利福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因其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材料易得,且治疗效果甚好,故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异烟肼的治疗机制是一直分支杆菌的合成,影响结核杆菌的代谢。合用的利福平主要作用是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二者为全杀菌药,共同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1]。临床上二者被广泛应用且疗效值得可定,但其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大,使转氨酶暂时性的略有升高,甚至偶可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致白细胞总数下降,因此,对于服用抗结核病的患者,在患者服药期间,除定期的肝肾功能的监测外,还应重视对血常规的检查。我院发现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白细胞总数减少且伴有乳腺增生,故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王琳;吴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3例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结果43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申明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建立复方金甲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 ODS为色谱柱,甲醇-水-磷酸溶液(47:53:0.4)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芩苷进样浓度在15.2~243.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17%(n=6)。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法可作为复方金甲合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司永;李小伟;任路;任莹;许广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肠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胆囊结石并胆肠瘘病例的X线腹部平片、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及CT检查资料及手术所见。结果手术证3例胆囊十二指肠球部漏,1例胆囊结肠肝曲瘘,1例胆囊胃窦漏,1例胆囊回肠漏。X线平片及CT表现:胆道积气、肠腔内异位胆石影、常合并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内结石消失、胆囊壁显示增厚;胆囊周围间隙模糊、胆囊周围积液,周围脂肪呈线条状密度增高影;与毗邻器官组织间隙模糊不清,周围脂肪呈条状密度增高影;上消化道碘水检查肠腔中类圆形充盈缺损影及造影剂外溢。结论上消道碘水造影及CT检查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两者联合应用是胆囊结石并胆肠瘘为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宋少辉;龙斌;董进;韩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索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之前、后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效率。结果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后,护士的幸福指数、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未建立信息平台时明显提高。结论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分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完善。
作者:唐中兰;雷方慧;赵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2例,其中83例行LRP,79例行RRP,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术中术后效果。结果LRP组一共8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途转为开放手术。 LRP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R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年限内,两组尿控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生化复发率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RP在出血、术后恢复、术后控瘤效果方面优于RRP,术后尿控率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LRP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致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为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原因与护理办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80例患者,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检查以及临床处理。结果这80例患者中,共有50%的患者是由于子宫复旧不良、人流不全或者是胎物残留而导致出现子宫出血问题,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之后,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共有16例患者出血量为少量,但仍旧四为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在掌握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主要的原因之后,需对这部分患者保持高度重视,同时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阴道流血的症状,并缩短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长。
作者:王天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根据对产妇进行产后预测评分的方法,将120例产妇分成两组,命名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每组60例,并且将同期未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产妇60例命名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低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低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早剥、年龄、流产史、宫缩乏力。结论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方式能够正确的评估产妇产后出血率,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率。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讨论分析中药联合艾灸干预阳虚体质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干预组和一般调理组,一般调理包括饮食,运动,情志,生活习性等,中医干预,除一般调理外,加用中药汤剂联合艾灸干预方法。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调理和中医干预,均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质,调节血脂水平,中医干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调理。结论中医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和体质,降低血脂,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作者:宋和平;董智平;陆瑾;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抗病毒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好转4例,治疗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显效26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84.0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研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使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方法对2011~2013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180例高血压患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0%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服药、漏服的52例,占30%;随意停药、间断性用药、仿效他人自行频繁换药的35例,占20%;血压高拒服降压药20例,占10%。结论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患者自身对高血压病知识认知不足,以及家庭状况,文化修养,心理状态,临床症状的轻重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出院随访等有关,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予以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高血压。
作者:刘华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本文通过对双胎妊娠分娩的病例分析,提示院要重视并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并提出掌握两个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以5~20min为宜;对剖宫产时,有可能发生术中术后出血者,应预防性子宫动脉缝扎术,双胎妊娠分娩后,产后2h应常规滴注宫缩剂,并在分娩室至少观察2h后再回病房,并将其浓度逐渐减低,这都是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袁晖;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骨科住院患者大多数为突发性损伤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步态行走不稳或无力行走,是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多见的临床科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不仅增加自身痛苦,也影响了科室的信誉度,并给医院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因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因此,防范住院患者意外跌倒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科自2012年以来共发生5例患者跌倒事件,事后立即进行不良事件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