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结石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

孙国明

关键词:彩超, 二维超声, 输尿管结石, 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彩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观察彩超的图像表现并计算彩超诊断符合率。结果输尿管3个生理性狭窄部结石73例(占55.3%),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积水和(或)输尿管扩张。二维超声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5.3%、100%、96.9%、100%。彩超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7.7%、100%、98.5%、100%。两者在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和输尿管第三狭窄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不仅能对结石的质地、大小、发生部位进行判断,而且还有具有简便、准确、无损伤、价格低等优点,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彩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胃手术后不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不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6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其不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切除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患者手术后多数患者不留置胃管,临床上对患者手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的实施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2011年5月~2012年5月未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41例,非常满意率为82%,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7例,非常满意率为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信任度,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梁桂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所采集的100例尿液样本,应用Untest-200B型分析仪对尿常规进行检查,即为尿常规组;应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查,即为尿沉渣组,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尿常规组阳性概率为3.00%,尿沉渣组阳性概率为20.00%,尿常规组明显低于尿沉渣组(P<0.05);尿常规组阴性概率为97.00%,尿沉渣组阳性概率为80.00%,尿常规组明显高于尿沉渣组(P<0.05)。在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的阴性概率与阳性概率检测结果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对于尿液检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尿液检验中结合尿沉渣与尿常规,进而提升尿液检验准确概率。

    作者:张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目的是改革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验实训室不适应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的状况,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医院党员档案管理浅谈

    目前,各大医院在党员档案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增强党委的党员管理水平是适应新时期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密切需要。本文从医院党员档案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入手,提出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党员组织档案具有规范性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形成。

    作者:李光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医患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患满意度。

    作者:何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内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所有入组的100例患者,其中56例为胃癌患者,20例患者为乳腺癌,24例患者为结直肠癌。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保存时间为35~180d。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化疗性静脉炎,3例患者的导管出现阻塞现象,93例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及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肿瘤患者使用PICC置管术可以用来缓解其疼痛感,以及降低其化疗所产生的不良毒副反应,同时可以确保化疗药物顺利注入患者体内,从而有利于整个化疗治疗过程的实施。

    作者:吴润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整体护理

    目的:初步探讨整体护理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13年6月~2014年6月成功为20例晚期食管Ca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20例患者全部置入成功,术后2h可进流食,术后2w再进行吞咽苦难分级。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支架变形、移位及食物嵌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能有效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雪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笼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采用JOA评分系统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的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年,术前疼痛消失。结论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满意的治疗腰椎融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志军;郭朝阳;陈荣春;钟红发;陈云生;刘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PlCC超声引导肘上置管与常规PICC插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比较

    比较经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和常规PICC插管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及利弊。Pl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与常规PICC插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意外拔管率低,导管移位或脱出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芦蒲;郭建华;任莉;王雪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壮族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对24例壮族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HDN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对24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24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7例(29.2%),抗-E 9例(37.5%),抗-Ec联合4例(16.7%),抗-C 3例(12.5%),抗-Ce联合1例(4.2%);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应作产前夫妇ABO、Rh血型和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Rh 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保才;黎海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实习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规范教学流程,而且有效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邹庆;彭正禄;晋云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纠正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0例需连续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外,还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在注射后继续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100例中有100例配合留院观察30min后离开,对照组100例中有85例配合留院观察,试验结果经χ2检验有差异性(﹤0.01)。结论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发生药物过敏的认知度,有效纠正了患者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从而减少了可能发生药物过敏造成伤害的风险。

    作者:黄明珠;何观深;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检测应用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5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GF-β浓度,数据经SPSSl.o统计软件处理,行方差分析齐性检验后,再行t检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的TGF-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TGF-β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行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2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经开腹或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8.6±5.0)min、术中出血量(39.9±10.8)ml、术后排气时间(9.9±5.5)h、和住院天数(5.5±2.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6±11.9、71.2±16.8、26.0±8.9、9.0±1.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7.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便、切口小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优越于开腹手术,适于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经验,降低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年来在我科住院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护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正确的对症处置,以及加强健康宣教,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足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1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结论通过对1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控,足部皮肤护理,创面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缩短了糖尿病足的治愈时间,减少了截肢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双新秀;吕红艳;郑育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我市干部心电图体检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干部心电图异常的的严重程度。方法对4854名自贡市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65.39%,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无论是老年前期还是老年期心电图异常,均以心律失常为多见占29.64%。结论应加强对企事业等单位干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监测,多渠道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廖晓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诊冠脉介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急诊冠脉介入术(PCI)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00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成功,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认真落实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是减少急诊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并发症的关键,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对PCI患者的护理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素丽;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剖宫产疤痕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相关剖宫产疤痕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者行甲氨蝶呤联合司酮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的剖宫产疤痕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自愿要求在我科治疗的孕妇48例,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观察组院肌注甲氨蝶呤20mg,qd×5d后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83.33%;中转开腹4例(其中阴道大量出血急诊开腹1例),行清宫术3例(占12.5%)。对照组:治疗成功率54.15%;中转开腹11例(其中阴道大量出血急诊开腹手术6例),清宫术10例(占41.67%)。结论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二者联合使用具有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清宫率低的优点,是目前县级基层医院治疗剖宫产疤痕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较为理想又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姬梅;李红霞;徐银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ICU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行CBP治疗共115例,其中53例为对照组,62例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在ICU连续血液净化中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感染9例,干预组出现导管感染2例,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策略更有利于CBP患者CR-BSI的防治,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院感专职人员及时督查指导,改进操作程序,采用三通接头,合理封管,正确使用肝素帽,减少暴露性操作,保持系统的闭合环路,严格无菌操作,规范血管通路及置换液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立萍;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