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王天惠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 阴道流血, 护理
摘要:目的:为了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原因与护理办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阴道流血问题的80例患者,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检查以及临床处理。结果这80例患者中,共有50%的患者是由于子宫复旧不良、人流不全或者是胎物残留而导致出现子宫出血问题,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之后,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共有16例患者出血量为少量,但仍旧四为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在掌握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发生阴道流血问题主要的原因之后,需对这部分患者保持高度重视,同时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阴道流血的症状,并缩短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69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无张力修补术组(A组)及传统修补术组(B组),A组36例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B组33例患者行传统修补术,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方面差异。结果A、B两组临床指标如表1所示,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均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并发症院A组阴囊水肿1例,切口液化2例,B组阴囊水肿2例,切口出血1例,鞘膜积液2例,肠梗阻1例。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嵌顿疝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及传统修补术均为理想的术式,但无张力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具有术式简单、快捷、有效、痛苦小等优点,适用于手术耐受能力低的老年人。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幽门螺杆菌对胃炎性息肉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炎性息肉的影响。方法将胃炎性息肉合并Hp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治疗组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3例及49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46例用药后4~12个月随访中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28例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5)。结论大多数胃炎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炎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CT扫描数据,分别比较不同层厚和相同层厚后处理前后之间的诊断意义。结果60例患者在3mm和6mm两种层厚中,3mm发现的骨折线数量显著高于6mm,=5.288,<0.05,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处理后提高了诊断的质量,能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临床参考意义更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和职业防护

    目的: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保证手术室人员的安全。方法严格以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理》为准则,对手术室医用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制定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并完善措施,规范护理行为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及各级人员环保意识,规范了手术室废物管理工作,保障了手术室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结论通过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保障了手术室人员的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的健康。

    作者:徐文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2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未出现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扶运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在治疗中应对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予以有效预防,以降低脑梗死发生或复发率。

    作者:刘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反映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干预后4w和12w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卿卿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5例;观察组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普脂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多巴口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统一量表评分、Wbester评分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Wbester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基于帕金森统一量表评分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指数方面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治愈率为53.33%,观察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使患者病状得到有效缓解,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林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

    目的:提高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512例,对其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症状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4例,一期(前驱期)4例,二期(昏迷前期)3例,三期(昏睡期)2例,四期(昏迷期)5例。本组14例患者除2例四期肝昏迷患者死亡外,其余12例经18~42d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肝脏手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肝功能衰竭,对肝性脑病实施正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尿培养、尿沉渣分析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尿培养和尿沉渣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UTI患者200例,采集患者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培养分析,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分别于联合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6.42,<0.05);联合检查与尿沉渣分析和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4,<0.05;x2=20.34,<0.01);两种方法准确度、真阳性率、阴性预测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尿沉渣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与尿培养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分析对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早期辅助诊断,尿沉渣分析联合尿培养可有效提高检验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提高诊断价值,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徐爱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负压闭式引流对骨创伤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2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48±1.09)分与治疗组(6.49±1.14)分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15±0.51)分,治疗组为(1.21±0.17)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恩和吉日嘎拉;徐伟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PBL与LBL有机结合模式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PBL与LBL有机结合模式的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我校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共120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PBL-LBL教学班、PBL教学班和LBL教学班。结果PBL-LBL教学班考试成绩及及格率、优秀率显著高于PBL、LBL教学班。与LBL教学班相比,PBL-LBL教学班学生自我感觉对生理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PBL与LBL有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两者优势互补,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医学教学目标。

    作者:王瑜;梅仁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新生儿的早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对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B组24例,对照组只接受间歇光疗。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交界处的临界值在A组低于B组(P<0.05)72h,A组皮肤黄疸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新生儿ABO溶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七叶皂苷钠搽剂联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搽剂联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牵引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搽剂均匀涂搽在患处位,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使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上述治疗方法7d为1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疗效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搽剂具有抗炎、抗渗出、消肿胀、促进静脉回流、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止痛等作用,联合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无副作用,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晖;李本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龄患者脑外手术的康复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脑外手术的康复护理策略,为达到理想的护理疗效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选取240例高龄脑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满意度(98.33%、99.16%)、 Barthel、Fugl-Meyer评分(76.5±8.4、39.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颅脑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翠绿;孙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1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胃空肠管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健帆H230灌流器联合胃空肠管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入院的1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结果患者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昏迷时间短,住院天数较常规缩短。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胃空肠管与积极的常规治疗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李红英;刘乾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sCD40L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于慢些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sCD40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跟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可抑制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临床效果作用好,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马捷敏;易桂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管理病区。方法通过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控内容及质控分析,对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全程的监控的操作方法。结果2013年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较2012年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保证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北玲;王立兰;李莎莎;汪慧;沈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比血清sCD40L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sCD40L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冠心病患者sCD40L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785.42),(833.85)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711.83)ng/ml,<0.05]和正常对照组[(608.52)ng/ml,<0.05],而在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sCD40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CD40L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且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一个标志。 ACS患者sCD40L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冠脉粥样斑块破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青;徐清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