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对胃炎性息肉的影响

张建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根除, 胃炎性息肉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炎性息肉的影响。方法将胃炎性息肉合并Hp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治疗组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3例及49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46例用药后4~12个月随访中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28例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5)。结论大多数胃炎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炎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胃空肠管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健帆H230灌流器联合胃空肠管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入院的1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结果患者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昏迷时间短,住院天数较常规缩短。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胃空肠管与积极的常规治疗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李红英;刘乾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输尿管结石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彩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观察彩超的图像表现并计算彩超诊断符合率。结果输尿管3个生理性狭窄部结石73例(占55.3%),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积水和(或)输尿管扩张。二维超声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5.3%、100%、96.9%、100%。彩超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7.7%、100%、98.5%、100%。两者在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和输尿管第三狭窄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不仅能对结石的质地、大小、发生部位进行判断,而且还有具有简便、准确、无损伤、价格低等优点,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彩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孙国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相关护理。方法随机抽取科室食管癌术后的患者80例,均术中留置有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液。结果8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好,无1例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也有所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液的早期应用大大改善了食管癌的术后预后。

    作者:蔡霞;薛小燕;李莎;陈宇;杨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保守方法与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及保守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68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跟骨的宽度,跟骨的高度,Gis ane角,Bohler角等的情况,以及进行AOFS评分的比较。结果分析上述64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跟骨的宽度,跟骨的高度,Gis ane角,Bohler角等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两组患者的AOFS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要优于观察组。结论手术治疗比较直观,能对跟骨的解剖结构进行复位;但保守治疗在达到恢复解剖结构的同时,还能使患者的痛苦减少,达到功能的早期恢复,骨折的早期愈合。因此,在临床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韦巍;薛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治疗,试验组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第1、2、3w的脑水肿体积分别为(36.7±6.4)cm3、(26.1±4.6)cm3、(13.3±2.5)cm3,试验组治疗后第1、2、3w的脑水肿体积分别为(28.3±5.5)cm3、(15.2±3.3) cm3、(2.9±1.1)cm3,对照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均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2、3w的NIS评分分别为(26.4±5.1)分、(23.2±4.1)分、(21.1±3.2)分,试验组治疗后第1、2、3w的脑水肿体积分别为(22.1±4.7)分、(18.4±3.2)分、(14.7±2.2)分,对照组患者NIS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缩小,并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高仰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过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变性的一种慢性疾病[1]。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为l%,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有关。帕金森病患者往往除了基础疾病以外,常合并有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单纯的帕金森病患者一般门诊随诊,住院患者一般都有其它基础疾病,现将我院内科近3年收治的37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3例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结果43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申明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医院党员档案管理浅谈

    目前,各大医院在党员档案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增强党委的党员管理水平是适应新时期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密切需要。本文从医院党员档案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入手,提出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党员组织档案具有规范性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形成。

    作者:李光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耳鼻喉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实习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规范教学流程,而且有效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邹庆;彭正禄;晋云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关于食管癌三切口与二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实践比较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切口与二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食管癌行左侧、右侧开胸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9例行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手术,对照组49例行左颈、左胸二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统计对比中,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二切口手术,即食管癌右侧开胸术式的临床疗效优于左侧开胸术式。

    作者:李旭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膝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全膝置换术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探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患者彻底再通,I A型再通者4例,I B型再通者6例。随访调查1~5个月时间,全部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干预能提高再通率。

    作者:史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修补材料外露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金属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颅骨缺损患者均使用数字塑形钛网行修补术,术后感染3例、经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钛网外露3例、1例行皮瓣转移愈合良好、1例取出钛网后切口愈合。1例行颅骨修补同时同侧行V-P分流术,术后因分流管感染致颅骨外露并伴有破口处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持续腰大池引流后,破口愈合。结论选择适当大小的塑形钛网,针对不同部位的颅骨缺损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

    作者:陈智勇;黄生炫;张建海;朱锋;吴祖超;艾训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胆囊结石并胆肠瘘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肠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胆囊结石并胆肠瘘病例的X线腹部平片、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及CT检查资料及手术所见。结果手术证3例胆囊十二指肠球部漏,1例胆囊结肠肝曲瘘,1例胆囊胃窦漏,1例胆囊回肠漏。X线平片及CT表现:胆道积气、肠腔内异位胆石影、常合并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内结石消失、胆囊壁显示增厚;胆囊周围间隙模糊、胆囊周围积液,周围脂肪呈线条状密度增高影;与毗邻器官组织间隙模糊不清,周围脂肪呈条状密度增高影;上消化道碘水检查肠腔中类圆形充盈缺损影及造影剂外溢。结论上消道碘水造影及CT检查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两者联合应用是胆囊结石并胆肠瘘为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宋少辉;龙斌;董进;韩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儿童眼外伤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及致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以利于治疗和预防及护理。方法对住院的92例(107眼)儿童眼外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患者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临床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出院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患者伤病的临床特点,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在儿童眼外伤治疗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丛;杨春燕;夏林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诌议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之前、后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效率。结果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后,护士的幸福指数、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未建立信息平台时明显提高。结论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工作、护理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分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完善。

    作者:唐中兰;雷方慧;赵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PC)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我院4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26例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胆囊切除,13例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拔管后保守治疗,1例拔管后胆漏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讨论在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P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明;王中阳;钱月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5d。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为常见[1]。对于患有疾病的患儿家长来说,疾病的护理工作很重要,疾病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康复时间以及康复程度。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四大原因(出血、感染、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之内,常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作者:赵艳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10月肝胆管结石150例患者,其中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手术51例,肝部分切除手术49例,肝胆管成形术加肝胆吻合手术43例,纤维肝胆镜取石术7例。分析研究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结果分析不同手术之间的术后残石率、术后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手术结果为43.13%、78.68%、9.81%,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结果为8.16%、95.92%、18.08%,采用肝胆管成形术加肝胆吻合术结果为13.34%、87.32%、20.93%,采用纤维肝胆镜取石术结果为32.02%、71.43%、15.68%。术后总残石率为23.97%、术后总优良率为85.84%、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2%。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术后优良率,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残石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依明江·克尤木;买买提明·艾买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根据对产妇进行产后预测评分的方法,将120例产妇分成两组,命名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每组60例,并且将同期未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产妇60例命名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低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低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早剥、年龄、流产史、宫缩乏力。结论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方式能够正确的评估产妇产后出血率,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率。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